白羽肉鸡价格破3.5元/斤!种鸡荒背后的产业链涨价潮如何演绎?
时间:2025-11-28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肉鸡市场突发异动:毛鸡、鸡苗价格双创新高
(一)价格走势图:存栏量下降触发涨价开关
近期,白羽肉鸡市场价格走势出现显著波动,呈现出类似“过山车”的态势,引发农业养殖板块高度关注。截至11月27日,白羽肉鸡毛鸡报价突破3.5元/斤关口,达到3.55元/斤,创下三季度以来的新高;鸡苗价格则维持在4.1元/只的高位,与上月相比涨幅达15%。根据益生股份总裁林杰披露的关键信息,该公司11月份父母代报价上涨3元,达到55元,12月份报价进一步提升至57元,商品代鸡苗订单已排至1月份,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这一系列价格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存栏量持续下降引发的连锁反应。依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在栏父母代种鸡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2%,部分主产区如山东、河南等地的下降幅度超过15%。父母代种鸡数量的减少,直接导致商品代鸡苗供应进入供不应求阶段,进而推动价格上涨。
(二)市场情绪升温:养殖端与加工端的冰火两重天
价格的剧烈波动,使得产业链上下游从业者面临截然不同的市场境遇。山东某大型养殖场负责人表示,11月鸡苗到厂价较10月上涨1元/只,但仍然供不应求,只能优先保障老客户订单。按照当前市场行情,出栏一批白羽肉鸡,每只利润可达3-5元,较上半年增长一倍。在高额利润预期的驱动下,养殖户补栏热情高涨,纷纷争抢鸡苗,唯恐错失市场红利。
然而,屠宰企业却面临收鸡困难的困境。河南某屠宰厂开工率不足70%,其负责人表示,毛鸡到厂价持续上涨,但屠宰分割后的产品却难以实现高价销售,每斤亏损0.3元。在此情况下,收购毛鸡越多,亏损越大,只能被迫减少收购量。这种上下游利润倒挂现象,充分暴露了产业链的供需失衡问题。一边是养殖户喜迎盈利增长,另一边是屠宰厂在亏损边缘艰难维持,白羽肉鸡市场的这一变化,给从业者带来了复杂的市场挑战与机遇。
二、三大核心动因解析:种鸡短缺成涨价“引擎”
白羽肉鸡与鸡苗价格的大幅上涨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供给、需求、成本三大核心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供给端的引种断档、需求端的年前补栏热潮以及成本端的饲料与种蛋价格上涨,共同构成了此次价格变化的内在逻辑。
(一)供给端:祖代引种断档引发“蝴蝶效应”
海外禽流感的爆发成为供给端的关键影响因素。2024年,美国、新西兰等祖代鸡主产国相继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导致我国从这些国家的祖代鸡引种量锐减40%。祖代鸡作为白羽肉鸡产业链的源头,其数量直接决定后续父母代、商品代的产能。尽管益生股份等行业龙头积极开辟法国引种新渠道,但从引种到产能释放存在7个月的滞后期,难以在短期内缓解市场供应压力。
数据显示,11月全国父母代种鸡存栏量降至3800万套,同比下降15%,缺口明显。由于供应短缺,父母代种鸡报价从10月的52元/套一路攀升至57元/套,创下2023年以来的新高,成为推动下游鸡苗、毛鸡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力。
(二)需求端:年前补栏旺季叠加产能去化
从需求侧来看,春节作为传统消费旺季,是白羽肉鸡市场不可忽视的关键节点。按照白羽肉鸡42天的理论养殖周期,养殖户通常会在年前进行最后一批毛鸡补栏,以确保能在屠宰厂放假前顺利出栏,满足春节消费需求。这一时期,集中采购需求迅速释放。根据某平台数据,11月全国商品代鸡苗销量环比增长20%,充分体现出补栏热情的高涨。
但实际情况是,种鸡供应不足限制了出苗量的增长,实际出苗量仅增长8%,导致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2024年白羽肉鸡行业经历深度调整,中小散户因持续亏损加速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占比相应提升至65%。规模化养殖场具有更为稳定的补栏计划,在种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加剧了市场对鸡苗的竞争,推动苗价上涨。
(三)成本端:饲料与种蛋价格双重支撑
养殖成本的上升是白羽肉鸡价格上涨的又一重要因素。11月豆粕现货价涨至4800元/吨,较年初涨幅达25%,直接导致养殖成本上升至3.3元/斤。在高昂成本压力下,种禽企业纷纷调整策略,大幅缩减种蛋外销比例。以益生股份为例,其种蛋自用率提升至80%,小型孵化场因此面临无蛋可孵的困境,市场供应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山东一家小型孵化厂负责人表示,目前外购种蛋成本高达3元/枚,计算下来鸡苗成本超过4.5元/只,只能跟随大厂涨价,否则难以维持经营。饲料与种蛋价格的双重上涨,从成本层面为白羽肉鸡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
三、产业链传导效应:从种禽到终端的涨价涟漪
(一)种禽企业:量价齐升下的业绩爆发
在白羽肉鸡价格上涨过程中,种禽企业成为主要受益者。益生股份、民和股份等行业龙头,凭借在种鸡养殖、鸡苗孵化环节的深厚积累,充分享受量价齐升带来的红利。益生股份11月白羽肉鸡苗销售数量达到5729.68万只,环比增长7.82%,同比增长16.93%;销售收入为3.01亿元,环比增长16.4%,同比增长88.81%。其中,父母代鸡苗销量同比增长18%,单价提升3元,单月营收预计增加2000万元。
民和股份同样表现出色,11月商品代鸡苗销量达2339.44万只,环比增长17.12%,同比增长7.22%;销售收入1.03亿元,环比增长23.38%,同比增长138.94%,出厂价维持在4.3元/只,创年内新高。在资本市场上,11月以来益生股份股价累计上涨12%,跑赢农林牧渔板块8个百分点,显示出投资者对企业发展前景的信心。
(二)养殖端:补栏热情与风险并存
高涨的鸡苗价格激发了养殖端的补栏热情,规模化养殖场凭借资金、技术优势积极布局。温氏股份、圣农发展等企业11月投苗量环比增长15%,提前锁定明年一季度出栏计划。规模化养殖场稳定的补栏计划,在种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鸡苗的竞争,推动苗价持续上涨。
然而,中小散户在涨价潮中表现较为谨慎。河北养殖户李师傅表示,当前4.1元/只的鸡苗价格,加上3.3元/斤的饲料成本,出栏保本价需达到3.8元/斤,而当前毛鸡价仅为3.55元/斤,每只鸡预计亏损2元。苗价与毛鸡价的倒挂,使中小养殖户面临两难选择:补栏可能导致亏损扩大,不补栏则可能错过市场机遇。这种价格倒挂现象考验着养殖端的承受能力,也加剧了行业分化,未来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强。
(三)终端消费:短期难承涨价压力
价格传导至终端消费市场时遇到阻力。下游分割品市场表现分化,鸡胸肉、鸡翅等热门单品随毛鸡价小幅上涨1%-2%,但鸡爪、鸡架等副产品因需求疲弱,价格持平甚至略有下降。某食品加工厂表示,餐饮终端对价格较为敏感,企业不敢轻易调价,只能压缩利润空间。这种传导阻滞导致屠宰企业陷入收鸡贵、卖货难的困境。
需求不振的背后,是居民消费意愿尚未完全恢复。在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依然存在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禽肉作为日常消费品,缺乏刚性需求属性,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选择减少购买或转向其他替代品。这也提醒行业,在产能扩张、价格上涨的同时,如何挖掘终端消费潜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四、后市展望:供需博弈下的价格天花板在哪?
(一)短期:种鸡紧缺或持续至2026年一季度
展望未来白羽肉鸡市场走势,短期内,供应端种鸡紧缺仍将是市场的主要特征。益生股份预测,当前商品代鸡苗供应缺口将持续至1月,期间苗价难以下跌;毛鸡价格受存栏量下降支撑,春节前有望冲击3.8元/斤。有平台分析师指出,12月停苗期前,种禽企业排苗计划已达90%,苗价高位运行具有较强支撑。
从父母代种鸡存栏结构来看,高周龄种鸡占比超过40%,产蛋率与孵化率下降,进一步削弱了出苗能力。而年前补栏需求仍在释放,养殖户为赶在春节前出栏,对鸡苗需求有增无减。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苗价、毛鸡价短期内难有下行空间。
(二)中期:引种恢复与产能释放或平抑涨幅
将时间线拉长至2026年二季度,引种恢复与产能释放有望平抑价格涨幅。随着法国、西班牙祖代鸡引种量逐步增加(预计12月引种量环比增长30%),2026年二季度父母代种鸡存栏有望回升,苗价可能进入下行通道。
但养殖端需警惕“停苗潮”后的集中出苗现象。12月15日后多数企业停苗,2026年1月出苗量可能骤增25%,这可能导致毛鸡价格短期承压。这种情况类似于大坝蓄水与泄洪,停苗期蓄水,开年后集中泄洪,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这波产能冲击。
(三)长期:产业集中度提升重塑价格逻辑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此次涨价潮正在重塑白羽肉鸡产业格局。中小散户在高成本、低利润的压力下加速离场,行业向“种禽-养殖-屠宰”一体化集中。圣农发展等龙头企业已布局“自繁自养自宰”全产业链,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未来白羽肉鸡市场可能告别大幅波动,进入“供需紧平衡+价格温和波动”的新阶段。规模化企业凭借资金、技术、成本优势,能够精准调控产能,熨平价格周期,使产业发展更加稳健,从业者也将不再为价格的大幅波动而担忧。
结语:涨价潮是挑战更是产业升级催化剂
白羽肉鸡毛鸡价突破3.5元/斤,表面上是存栏量下降引发的短期供需失衡,深层次则反映了中国白羽鸡产业“去散户化、强产业链”过程中的必然阵痛。对于养殖户而言,需要理性判断补栏周期,避免追高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短期内鸡肉价格可能会小幅上涨,但无需过度担忧价格过高,随着祖代引种恢复和规模化产能释放,市场终将回归供需平衡。关于这轮“种鸡荒”引发的涨价潮是否会持续到春节后,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数据来源:益生股份、民和股份等企业公告、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等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