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2025年11月27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5-11-27
来源:综合报道



11月27日中国外三元猪价格下跌

  2025年11月26日,中国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市场价格下跌,全国均价为11.53元/公斤,较昨日价格下跌1.06%。11月份集团大场育成大猪猪源总量将继续维持高位且依旧偏充足,中小散场猪源继续处于相对低位但总体继续缓慢恢复增长中,且大肥存栏量依旧偏高,因压栏现象依旧突出,叠加秋冬季大肥需求增加的影响。随着气温继续下降,居民猪肉消费需求量都有望继续增长,月度消耗总量环比将继续维持增长态势不变。总体上11月份商品大猪供应将适度偏紧张,而猪肉供应则依旧明显偏充足且继续维持过剩状态不变。预计11月份月内出栏大猪交易价格先弱后强走势为主的可能性更大,需要提示的是,从生猪供需结构看,充足的出栏大猪供应并不支持猪价的快速和大幅上涨,因此如果月内猪价出现大涨但其持续性存疑,预计11月份有阶段性回调整理机会存在。同时,当下二育需求的增加也在提高12月及1月份的市场风险。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5年11月26日中国外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5年11月26日中国外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1.15 11.27 -1.06% 元/KG
吉林省 11.24 11.41 -1.49% 元/KG
黑龙江 11.48 11.70 -1.88% 元/KG
华北 北  京 11.68 11.71 -0.26% 元/KG
天  津 11.62 11.66 -0.34% 元/KG
河北省 11.74 11.82 -0.68% 元/KG
山西省 11.34 11.36 -0.18% 元/KG
内蒙古 11.29 11.46 -1.48% 元/KG
华东 上海市 11.62 11.82 -1.69% 元/KG
江苏省 11.75 11.88 -1.09% 元/KG
浙江省 11.65 11.81 -1.35% 元/KG
安徽省 11.45 11.62 -1.46% 元/KG
福建省 12.02 12.21 -1.56% 元/KG
山东省 11.79 11.91 -1.01% 元/KG
华中 河南省 11.42 11.48 -0.52% 元/KG
湖北省 11.38 11.45 -0.61% 元/KG
湖南省 11.22 11.35 -1.15% 元/KG
江西省 11.19 11.49 -2.61% 元/KG
华南 广东省 12.34 12.54 -1.59% 元/KG
海南省 14.19 14.19 0.00% 元/KG
广  西 10.93 11.20 -2.41% 元/KG
西南 重  庆 11.30 11.37 -0.62% 元/KG
四川省 11.48 11.55 -0.61% 元/KG
贵州省 10.88 11.04 -1.45% 元/KG
云南省 11.28 11.42 -1.23% 元/KG
西北 陕西省 11.31 11.40 -0.79% 元/KG
甘肃省 11.37 11.41 -0.35% 元/KG
宁  夏 11.36 11.42 -0.53% 元/KG
新  疆 10.83 10.94 -1.01% 元/KG
全  国 11.53 11.65 -1.06%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11月27日中国内三元猪价格下跌


  2025年11月26日,中国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市场均价下跌,全国均价为11.16元/公斤,较昨天价格下跌0.81%。11月份集团大场育成大猪猪源总量将继续维持高位且依旧偏充足,中小散场猪源继续处于相对低位但总体继续缓慢恢复增长中,且大肥存栏量依旧偏高,因压栏现象依旧突出,叠加秋冬季大肥需求增加的影响。随着气温继续下降,居民猪肉消费需求量都有望继续增长,月度消耗总量环比将继续维持增长态势不变。总体上11月份商品大猪供应将适度偏紧张,而猪肉供应则依旧明显偏充足且继续维持过剩状态不变。预计11月份月内出栏大猪交易价格先弱后强走势为主的可能性更大。需要提示的是,从生猪供需结构看,充足的出栏大猪供应并不支持猪价的快速和大幅上涨,因此如果月内猪价出现大涨但其持续性存疑,预计11月份有阶段性回调整理机会存在。同时,当下二育需求的增加也在提高12月及1月份的市场风险。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5年11月26日中国内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5年11月26日中国内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0.95 11.01 -0.54% 元/KG
吉林省 10.87 11.03 -1.45% 元/KG
黑龙江 11.26 11.45 -1.66% 元/KG
华北 北  京 11.43 11.40 0.26% 元/KG
天  津 11.27 11.24 0.27% 元/KG
河北省 11.38 11.41 -0.26% 元/KG
山西省 10.97 10.97 0.00% 元/KG
内蒙古 10.94 11.08 -1.26% 元/KG
华东 上海市 11.13 11.32 -1.68% 元/KG
江苏省 11.03 11.13 -0.90% 元/KG
浙江省 11.39 11.52 -1.13% 元/KG
安徽省 11.09 11.24 -1.33% 元/KG
福建省 11.28 11.45 -1.48% 元/KG
山东省 11.42 11.51 -0.78% 元/KG
华中 河南省 11.17 11.20 -0.27% 元/KG
湖北省 11.12 11.15 -0.27% 元/KG
湖南省 10.87 10.97 -0.91% 元/KG
江西省 10.94 11.20 -2.32% 元/KG
华南 广东省 11.60 11.79 -1.61% 元/KG
海南省 13.77 13.74 0.22% 元/KG
广  西 10.56 10.80 -2.22% 元/KG
西南 重  庆 10.95 10.99 -0.36% 元/KG
四川省 11.10 11.13 -0.27% 元/KG
贵州省 10.51 10.64 -1.22% 元/KG
云南省 10.92 11.01 -0.82% 元/KG
西北 陕西省 11.06 11.11 -0.45% 元/KG
甘肃省 11.10 11.11 -0.09% 元/KG
宁  夏 11.09 11.14 -0.45% 元/KG
新  疆 10.55 10.62 -0.66% 元/KG
全  国 11.16 11.25 -0.81%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11月27日中国土杂猪价格下跌


  2025年11月26日,中国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市场均价下跌,全国均价为10.76元每公斤,较昨天价格下跌1.12%。11月份集团大场育成大猪猪源总量将继续维持高位且依旧偏充足,中小散场猪源继续处于相对低位但总体继续缓慢恢复增长中,且大肥存栏量依旧偏高,因压栏现象依旧突出,叠加秋冬季大肥需求增加的影响。随着气温继续下降,居民猪肉消费需求量都有望继续增长,月度消耗总量环比将继续维持增长态势不变。总体上11月份商品大猪供应将适度偏紧张,而猪肉供应则依旧明显偏充足且继续维持过剩状态不变。预计11月份月内出栏大猪交易价格先弱后强走势为主的可能性更大。需要提示的是,从生猪供需结构看,充足的出栏大猪供应并不支持猪价的快速和大幅上涨,因此如果月内猪价出现大涨但其持续性存疑,预计11月份有阶段性回调整理机会存在。同时,当下二育需求的增加也在提高12月及1月份的市场风险。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5年11月26日中国土杂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5年11月26日中国土杂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0.60 10.69 -0.84% 元/KG
吉林省 10.57 10.78 -1.95% 元/KG
黑龙江 10.87 11.09 -1.98% 元/KG
华北 北  京 11.13 11.15 -0.18% 元/KG
天  津 10.88 10.89 -0.09% 元/KG
河北省 11.00 11.04 -0.36% 元/KG
山西省 10.65 10.70 -0.47% 元/KG
内蒙古 10.54 10.72 -1.68% 元/KG
华东 上海市 10.36 10.60 -2.26% 元/KG
江苏省 10.27 10.40 -1.25% 元/KG
浙江省 10.99 11.16 -1.52% 元/KG
安徽省 10.62 10.81 -1.76% 元/KG
福建省 10.98 11.18 -1.79% 元/KG
山东省 10.97 11.07 -0.90% 元/KG
华中 河南省 10.89 10.95 -0.55% 元/KG
湖北省 10.61 10.67 -0.56% 元/KG
湖南省 10.39 10.53 -1.33% 元/KG
江西省 10.64 10.92 -2.56% 元/KG
华南 广东省 11.32 11.52 -1.74% 元/KG
海南省 11.32 11.52 -1.74% 元/KG
广  西 10.24 10.54 -2.85% 元/KG
西南 重  庆 10.57 10.62 -0.47% 元/KG
四川省 10.60 10.65 -0.47% 元/KG
贵州省 10.14 10.28 -1.36% 元/KG
云南省 10.53 10.65 -1.13% 元/KG
西北 陕西省 10.66 10.73 -0.65% 元/KG
甘肃省 10.69 10.74 -0.47% 元/KG
宁  夏 10.70 10.78 -0.74% 元/KG
新  疆 10.23 10.32 -0.87% 元/KG
全  国 10.76 10.88 -1.12%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2025年11月27日中国仔猪价格统计


图表:2025年11月26日中国仔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5年11月26日中国外三元仔猪日度出场批发加权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8.97 18.97 0.00% 元/KG
吉林省 18.97 18.97 0.00% 元/KG
黑龙江 18.93 18.93 0.00% 元/KG
华北 北  京 21.41 21.41 0.00% 元/KG
天  津 21.35 21.35 0.00% 元/KG
河北省 21.51 21.51 0.00% 元/KG
山西省 21.40 21.40 0.00% 元/KG
内蒙古 19.12 19.12 0.00% 元/KG
华东 江苏省 21.83 21.83 0.00% 元/KG
浙江省 22.52 22.52 0.00% 元/KG
安徽省 21.60 21.60 0.00% 元/KG
福建省 22.56 22.54 0.09% 元/KG
山东省 21.43 21.43 0.00% 元/KG
华中 河南省 20.99 20.99 0.00% 元/KG
湖北省 22.16 22.16 0.00% 元/KG
湖南省 21.98 21.98 0.00% 元/KG
江西省 22.32 22.32 0.00% 元/KG
华南 广东省 22.74 22.74 0.00% 元/KG
广  西 22.41 22.39 0.09% 元/KG
西南 重  庆 22.03 22.03 0.00% 元/KG
四川省 22.11 22.11 0.00% 元/KG
贵州省 21.68 21.68 0.00% 元/KG
云南省 21.62 21.62 0.00% 元/KG
西北 陕西省 21.35 21.35 0.00% 元/KG
甘肃省 22.79 22.79 0.00% 元/KG
新  疆 19.10 19.10 0.00% 元/KG
全  国 21.48 21.47 0.01%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十五五展望”:控产+提效+创新+促绿推动生猪产业新格局形成

 

  【导语】产能过剩形势明显,而人口老龄化加重导致消费端存减量预期,供需错配存在。同时南猪北养且南方缺乏配套屠宰产能加剧产效错配,中小养殖户占比高、易受冲击均推动减产加速进行。未来行业将通过控产、提效、创新和促绿色发展,促进生猪行业转型的同时,推动减产进一步进行,未来五年内能繁母猪保有量有望进一步下降至3531.22万-3638.23万头。
 
  产能过剩与消费减量并存,供需结构性矛盾加深
 
  “十四五”期间,我国生猪产业实现从“保供给”到“稳质量”的历史性跨越,产能基础稳固,养殖产效显著提升,市场周期波动趋缓。然而随着增产接近尾声,当前产业也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从宏观角度分析,产能过剩形势明显,而人口年龄结构调整与人口基数下滑,导致消费端存在持续减量预期,增产与减量并存,市场进入过剩出清阶段。从微观视角看,产能过剩导致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育肥头均盈利已经甚至大幅缩减,反映供需结构性矛盾。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自繁自养盈利与仔猪育肥盈利自9月中旬和7月下旬后转亏,截至11月21日,自繁自养盈利为-186.61元/头,仔猪育肥盈利在305.49元/头。且仔猪外卖亦处于亏损状态,当前头均亏损50-100元,对于养殖企业而言,产能过剩或导致至少2026年养殖全行业或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程度逐步加深。
 
  另一方面,“南猪北养”趋势加剧产销错配,环保政策与土地约束推动产能跨区域转移,但配套机制尚未完善。以广西地区为例,2025年1-8月全区累计生猪出栏量为1178.29万头,同比增长10.93%,而实际屠宰产能配备有限。且调运新规影响本省生猪外调后,本地市场严重供应过剩导致生猪价格跌至全国最低。
 
  最后,中小养殖户占比仍高,成本控制与疫病防控能力薄弱,市场波动中易受冲击。多年来北方部分中小养殖户广受猪病影响而减产减栏,部分转型为二次育肥或仔猪育肥,成本偏高,疫病防控能力薄弱,在行情剧烈震动时最容易受到冲击。
 
 
  控产、提效、强创新、促绿色,促进生猪行业转型
 
  控产能:构建动态调控机制。第一加强智能监测预警。部署“生猪产业大脑”,整合能繁母猪存栏、饲料销量、新生仔猪环比增长率等12类数据,构建AI预警模型。当产能连续3个月超过调控上限时,自动触发调减预案。第二加强跨区域产能调配,缓解产销错配。第三对中小养殖户转型支持。推行“退养转岗”计划,对退出散户提供转产补助,并优先安排至龙头企业代养场就业,促进规模化与专业化分工。
 
  提效率:深化技术与管理创新。?第一技术革新?。通过物联网传感器与AI算法精准调控猪舍环境,结合基因组选育技术优化种猪性能,实现饲料转化率提升,缩短出栏周期,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第二管理升级?。推行全链条标准化流程,利用大数据平台远程监控各场区生产数据,快速识别异常并指导调整,降低人为误差,提升群体均匀度。第三协同增效?。联合科研机构开发低成本智能设备,通过行业协会推广“云养殖”平台,为中小养殖场提供远程诊断与疫病预警服务,形成“技术共享-效率提升-市场溢价”的良性循环。第四精益管理实践。龙头企业如温氏股份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创新,年降本增效目标达成,并拓展黑猪等差异化业务。
 
  强创新:突破关键领域瓶颈。第一种业振兴。加大“二元杂交”母猪推广力度,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提升三元杂交优质瘦肉型猪出栏率。第二疫病防控技术。加速疫苗临床试验,推动疫病防控技术升级。第三生物安全标准:强制配备车辆洗消中心、PCR检测室等设施,未达标企业取消调运资格。
 
  促绿色:推动低碳循环发展。第一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猪-沼气-草”循环模式,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能源化利用,降低甲烷排放。第二低碳技术应用。优化饲料配方提升转化效率,减少碳排放;探索楼房猪场集约化建设,节约土地资源。第三绿色认证体系。建立生猪产品碳足迹追踪机制,推动品牌农业与质量农业协同发展。
 
  未来展望:产能目标调控母猪存栏量继续下降,推动现代化生猪产业新格局形成
 
  按照出生人口数量测算国内人口总数,以及结合城镇化和农村化的占比推算,同时根据城镇和农村人均猪肉消费量的变化关系,推算2026-2035年猪肉消费总量预计在5320万吨-5490万吨区间内震荡下滑。而结合年供需差在350万吨左右,依照当前规模化产能占比,全行业平均MSY、PSY和卓创资讯监测交易均重数据推算,能繁母猪保有量合理区间或在3531.22万-3638.23万头。未来行业将通过控产、提效、创新和促绿色发展,促进生猪行业转型的同时,推动减产进一步进行,未来能繁母猪保有量有望进一步下降至合理范围内,推动现代化生猪产业新格局形成。
 
 
  综上所述,“十五五”时期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需以系统思维统筹“控产能、提效率、强创新、促绿色”四大路径,依托技术突破与机制创新,实现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可持续化的跨越。未来应强化跨部门协作,企业需加快技术投入与模式转型,共同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生猪产业新格局。

猪价下跌“无休止”!1个新信号!


  时光飞逝,11月即将收官,在国内生猪市场,近期,猪价呈现僵持偏弱的走势!虽然,市场底部支撑存在,但是,碍于供应压力不减,多元主体出栏偏强,而需求增量不及预期,猪价在震荡中偏弱运行,外三元标猪跌至11.59元/公斤!不过,市场也迎来1个新信号,个人分析,猪价“变局”在即,季节性上涨支撑依然存在!

  目前,生猪市场偏弱运行,归根结底在于供应增量覆盖需求增速,生猪产销维持错配的局面,市场延续旺季不旺的走势!分析如下:

  在供应端,本月,生猪出栏计划较多,产能处于释放阶段,这也是猪价下跌最为关键的利空!

  一方面,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市场看涨后市信心减弱,尤其是,基于二季度新生仔猪环比增加,集团猪企年末适重标猪供应逐月增加!且,上月,主流头部猪企以及散户猪场有惜售压栏操作,本月,适重中大猪供应能力提升,但是,受气温波动幅度较大,猪场疫病风险存在,养殖端存在恐慌出栏的心态;

  另一方面,前期压栏以及二育滚动入场,阶段性产能集中释放,国内中大猪供应能力提升,标肥猪价价差走弱,肥猪看涨信心减弱!且,国内生猪近月合约不佳,市场看涨猪价前景信心略显不足,这也增加市场出栏的意愿!

  反观需求方面,本月以来,猪肉需求跟进一般,虽然,气温转凉,内销市场需求改善,但是,由于气温下降不彻底,南方腌腊启动缓慢,北方地区,居民家庭需求增量一般。尤其是,国内替代品供应充足,鸡蛋、水产以及禽肉价格偏低,屠宰场订单一般,月内主流屠企开工率长期徘徊在33~34%左右!

  不过,从最新消息了解,截至目前,屠宰场开工率有小幅拉升的局面,样本屠企开工率提升至35.24%,环比前一日增加0.72个百分点,下游屠宰场订单增加,南方腌腊积极性或将逐步转强,猪价底部支撑或将逐步筑牢!

  因此,基于供需变化,受屠宰场调价,预计,11月27日,外三元标猪报价在11.43元/公斤,后市关注生猪供需变化,尤其是,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