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鸡蛋行业深度解析:库存高企叠加淘汰乏力,蛋价何时破局?

时间:2025-11-26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短期利空压制:库存攀升与价格承压的双重影响
 
  (一)库存数据持续走高,市场信心受挫
 
  近期,鸡蛋市场面临严峻形势。钢联数据显示,11月18日生产环节库存升至1.26天,较一周前增长16.7%,凸显生产端产出持续增加与下游需求疲软的显著反差。流通环节库存亦达到1.37天,环比增幅6.2%。对比近五年数据,双环节库存均处于同期高位,清晰呈现当前鸡蛋市场供强需弱格局,且该态势仍在加剧,严重影响市场参与者信心。
 
  华北地区一位长期从事鸡蛋贸易的大型贸易商指出:“以往同期,库存基本控制在1天以内,这是市场供需相对平衡的标志。但目前库存超过1.3天,按当前销售速度估算,至少需3周才能消化这些库存。在此期间,价格大幅回升难度极大。”库存积压不仅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储资源,还使贸易商对未来市场走势充满不确定性。
 
  (二)现货价格低迷,养殖端现金流紧张
 
  在库存高企的背景下,鸡蛋现货价格持续走低。全国主产区鸡蛋均价已降至3.02元/斤,而养殖成本稳定在3.5元/斤,意味着每销售一斤鸡蛋,养殖户亏损0.48元/斤,此亏损幅度为2020年以来所罕见。
 
  在市场竞争中,中小散户受冲击最大。河南、山东等地中小养殖户因资金储备薄弱、抗风险能力差,在持续亏损压力下,现金流率先断裂。为减少损失,他们加快淘鸡速度,据统计,这些地区散户淘鸡量一周内增加25%。规模化养殖场则因前期在场地建设、设备购置、鸡苗引进等方面投入巨额资金,若此时大规模淘汰蛋鸡,前期投入将付诸东流,损失更为惨重。因此,即便面临亏损,他们也不愿轻易淘汰蛋鸡,导致淘鸡日龄仍维持在494天的历史高位。尽管理论上市场有大量老鸡可淘汰,但实际可淘老鸡数量有限,使得短期鸡蛋市场供应压力难以有效缓解,价格持续低迷,养殖端困境加剧。
 
  二、中期亏损态势:期货价格与产能去化的周期关联
 
  (一)期货价格预示亏损周期延长
 
  在鸡蛋市场中,期货价格对市场走向具有重要指示作用,预示着蛋鸡养殖行业中期亏损周期的延长。
 
  当前,鸡蛋期货主力合约呈现“近弱远强”格局。以2602合约为例,该合约代表春节后市场行情,最低曾触及3000元/半吨,换算成现货价约每斤3元,严重压缩养殖户利润空间。而2609合约作为中秋前市场预期的风向标,价格最高达到4000元/半吨,反映出市场对中秋旺季行情的乐观预期,认为届时市场或有转机。
 
  钢联分析师通过专业分析指出:“按当前期货价格走势,2026年上半年蛋鸡养殖户将面临艰难时期,养殖亏损预计将持续6个月。”与2023年3个月的亏损周期相比,时长翻倍,可见此次亏损周期之长、影响之深。这意味着未来半年,养殖户不仅要承受鸡蛋价格低迷带来的经济损失,还需应对资金周转、养殖成本控制等诸多难题。
 
  (二)产能去化缓慢,供应压力难消
 
  产能去化进程缓慢,难以在短期内有效缓解市场供应压力。截至10月,在产蛋鸡存栏量仍高达13.11亿只,与2022年初相比增长21.5%。尽管8-10月存栏量连续三个月小幅回落,从13.17亿只降至13.11亿只,但回落幅度极小,对市场供应影响有限。
 
  深入分析蛋鸡结构,主产蛋鸡(18-450日龄)存栏量稳定在10.28亿只左右,占总存栏量的78.4%,表明蛋鸡养殖行业核心产能未受实质性冲击,依然主导市场供应。
 
  后备鸡存栏量虽已出现下降趋势,6-17周龄后备鸡较9月减少1.2%,但短期内难以改变市场供应格局。按蛋鸡生长周期推算,4个月后新增产能将逐渐进入下行通道。然而当前市场仍难以摆脱供应过剩困境,鸡蛋供过于求矛盾尖锐,价格持续受压制,难以实质性反弹。
 
  三、产能结构失衡:存栏高位与淘汰困境的深层矛盾
 
  (一)存栏结构“老龄化”与“年轻化”并存
 
  当前鸡蛋市场产能结构复杂,“老龄化”与“年轻化”现象并存。待淘老鸡(450日龄以上)占比数据值得关注,最新数据显示其占比为12.3%,与2024年同期相比下降3.5个百分点,体现养殖户观望情绪浓厚。
 
  山东地区一位资深养殖户表示:“这些老鸡虽产蛋量不如从前,但养殖投入大。如今市场行情不稳定,淘汰担心错过蛋价上涨时机,不淘汰又要承担饲养成本,实在两难。”众多养殖户持有类似心态,导致老鸡淘汰步伐延缓。
 
  与待淘老鸡占比下降相反,400-450日龄“准淘汰鸡”占比逆势上扬至15.7%,凸显养殖户对市场走势的迷茫与不确定。他们既期待市场行情好转避免过早淘汰损失,又面临饲养成本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
 
  在“年轻化”方面,200-300日龄产蛋高峰期鸡群占比高达45.2%,处于历史高位。这意味着未来6个月鸡蛋产量将持续维持在日均16万吨以上的高位,给供过于求的鸡蛋市场带来更大压力。专业机构预测,未来半年即便需求端有所增长,也难以消化如此巨大的供应量,市场供需失衡局面将持续,价格难有实质性反转。
 
  (二)淘鸡价格暴跌,去产能动力不足
 
  淘鸡价格持续暴跌,已跌至4.08元/斤的低位,较2024年同期跌幅达32%,创下2018年以来同期最低纪录,使产能去化进程陷入困境。
 
  屠宰企业因库存高企,为降低成本、减少损失,纷纷采取压价收购策略。河南一家大型屠宰企业负责人称:“目前库存积压严重,仓库堆满鸡肉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在此情况下,不得不压低收购价格控制成本,否则资金链断裂将给企业带来巨大危机。”
 
  屠宰企业压价给养殖户带来沉重打击。淘汰一只450日龄老鸡,养殖户不仅无收益,还净亏15元,这使养殖户对淘汰老鸡望而却步。继续饲养虽每天有5元/天的亏损,但相比之下,“硬挺”成为无奈选择。
 
  在这种“越淘越亏”的局面下,规模化养殖场淘汰率仅为5.2%,与正常年份相比低8个百分点。产能去化陷入“囚徒困境”,养殖户为自身利益选择观望,谁都不愿率先淘汰。因为率先淘汰意味着巨大损失,而继续等待或许还有转机。
 
  这种局面导致市场产能难以有效削减,鸡蛋供应过剩问题愈发严重,价格被压制在低位,形成恶性循环。打破此困境,不仅需要市场自身调节,还需政府、行业协会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信息共享等方式,帮助养殖户做出理性决策,推动产能去化进程,使鸡蛋市场回归供需平衡。
 
  四、未来展望:淘汰进程与成本支撑的相互作用
 
  (一)短期:库存消化期的价格底线探讨
 
  春节前是鸡蛋市场库存消化的关键时期,对鸡蛋价格走向至关重要。据钢联分析,若12月生产环节库存能回落至1天以下,表明市场供需关系逐步改善,现货价格有望反弹至3.3元/斤。这虽不能使养殖户完全摆脱亏损,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减少亏损幅度。
 
  然而市场存在不确定性。若库存去化不及预期,生产环节库存依然高企,春节后鸡蛋价格可能面临更大下行压力,甚至下探至2.8元/斤。这将给养殖户带来沉重打击,可能迫使他们加速淘汰蛋鸡,引发市场产能快速调整。
 
  河北、江苏等主产区鸡蛋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其库存去化速度备受关注,对市场影响重大。若这些地区库存快速下降,全国市场库存压力将减轻,价格有望企稳回升;反之,若库存持续积压,全国市场价格将继续承压,市场低迷期将延长。
 
  (二)中长期:产能去化的“三阶段”发展路径被动
 
  淘汰期(当前-2026Q1):目前,亏损驱动着产能去化进程。在被动淘汰期,450日龄以上老鸡因产蛋效率低下率先被淘汰。专业机构预测,此阶段存栏量将逐渐下降,季度环比下降幅度预计可达1.5%。虽下降幅度看似不大,但长期积累将对市场供应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主动去化期(2026Q2-Q3):随着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发挥作用,将进入主动去化期。从7月鸡苗销量同比下降12%可看出市场变化趋势。因前期亏损持续影响,养殖户对未来市场前景担忧,补栏积极性大幅下降。这使得后备鸡数量减少,进而影响主产蛋鸡数量,使其进入加速下行通道。此阶段存栏量下降速度将明显加快,市场供应过剩局面有望得到根本性扭转。
 
  周期反转期(2026Q4):经过前两个阶段的产能去化,市场将迎来周期反转期。预计存栏量将回落至12.5亿只以下,市场供需关系将重回平衡。中秋旺季的到来将提振蛋价,届时蛋价有望突破4元/斤,行业重回微利区间。养殖户将迎来收获季节,市场也将焕发生机。
 
  (三)成本支撑与政策变量分析
 
  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走势对鸡蛋市场影响重大。近期,玉米、豆粕价格小幅回落,养殖成本降至3.4元/斤,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缓解。但饲料原料市场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每年特定时期,受种植、运输、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常出现大幅波动,给养殖户成本控制带来挑战。
 
  政策变量也是影响鸡蛋市场的重要因素。2026年春季若突发禽流感,将对蛋鸡养殖业造成巨大冲击。养殖户为防止疫情扩散,可能被迫大量淘汰蛋鸡,加速产能去化进程。这种突发疫情虽发生概率较小,但一旦出现,将颠覆市场原有供需格局,引发价格剧烈波动,给养殖户和行业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可能为市场带来新的转机,推动行业整合与升级。
 
  结语:在周期底部等待产能出清
 
  当前,鸡蛋行业面临“库存高压+亏损持续+淘汰乏力”的困境,根源在于2022-2024年过度扩产的滞后性影响。
 
  养殖户在艰难时期,盲目压栏或恐慌性淘汰均非明智之举,需依据存栏结构,审慎决策,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保存实力。
 
  投资者虽面临市场低迷,但也存在机遇。可逢低布局2609合约,期待中秋旺季行情,获取收益。
 
  行业转机或在2026年二季度主产蛋鸡存栏量出现“小数点后一位”的显著下降时到来,届时市场供需关系将根本性改善,行业迎来新机遇。
 
  每一轮周期的转变都伴随着产能出清的过程,这是市场规律的必然。鸡蛋行业的发展需时间沉淀与市场洗礼,养殖户和投资者需保持耐心,坚守信念,等待行业复苏,在市场中实现自身价值。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