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鸡产业深度震荡:上游亏损与下游逆袭背后的产业链重构
时间:2025-11-21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全产业链利润急剧下滑,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一)利润大幅下降,八年低谷成为转折点
2025年1-10月,国内白羽肉鸡市场呈现出严峻态势。产业链理论利润急剧减少,仅为0.01元/只,同比下降幅度高达94.55%,相较于2019年的历史峰值,缩水幅度超过99%。回顾行业发展历程,2020年非洲猪瘟带来的红利逐渐消退,如同移除了行业发展的“加速器”,白羽肉鸡行业利润从1.10元/只开始进入漫长的震荡下行阶段。2023年,利润跌破1元/只关口,而2025年的形势更是使整个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孵化环节每羽亏损0.06元;养殖环节每只亏损0.15元,曾经的盈利环节如今深陷亏损困境。仅屠宰环节以0.22元/只的盈利,在艰难市场环境中维持行业部分收益,但这也导致全产业链利润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行业处于全新且充满挑战的转折点。
(二)价格体系崩溃,成本传导机制失效
在此次行业重大变化中,价格体系出现严重问题。商品代鸡苗均价降至2.75元/羽,较去年下跌20.06%,曾经利润可观的鸡苗如今成为孵化企业的负担;毛鸡价格低至3.46元/斤,达到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养殖户面临价格困境。成本端方面,饲料成本降幅不足10%,导致养殖端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剪刀差”不断扩大,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
屠宰环节,虽然产品均价下跌5.84%,但毛鸡原料价格跌幅高达12%。成本与价格的反向变动,使得屠宰环节利润同比激增168.19%,成为整个产业链中唯一盈利的板块。然而,这也凸显出产业链利润分配严重失衡,上下游差距不断拉大,行业发展陷入畸形状态。
二、各环节利润格局重构:上游承压与下游突围的巨大反差
(一)孵化环节:成本高企与需求萎缩的双重压力成本端滞后传导压力显著
2024年下半年父母代苗价处于高位,达到45.30元/套,这一高价在2025年对孵化成本产生了滞后影响。同时,种鸡产蛋率和受精率同比均下降8%,意味着同等数量种鸡产出的合格种蛋减少。为维持生产,孵化企业不得不增加成本投入,致使单位孵化成本上涨15%。
收入端方面,2025年上半年商品代苗价低至1.73元/羽,与成本大幅上升形成鲜明对比。在此情况下,孵化环节上半年亏损率高达70%,全年理论亏损0.06元/羽,与2024年相比,下滑幅度达到110.71%。众多小型孵化企业在成本与收入的矛盾中难以支撑,纷纷缩减规模甚至停产,整个孵化环节面临严峻形势。
产能过剩引发激烈价格竞争
从产能数据来看,祖代种鸡存栏量达到212.70万套,创下历史新高,市场鸡苗供应量持续增加。2025年上半年,商品代雏鸡销量达到47.76亿只,同比增长19.4%。
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中小型孵化场为尽快销售鸡苗,采取低价策略,引发激烈价格战。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尚能维持微利,而尾部企业亏损面超过80%。市场洗牌加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未来孵化环节竞争格局或将发生重大变化。
(二)养殖环节:毛鸡价格暴跌与疫病冲击的双重困境价格降至低谷,亏损范围扩大
2025年,毛鸡均价降至3.46元/斤,较去年下跌6.99%,为201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养殖户面临价格困境。成本方面,鸡苗和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80%,虽成本端有所下降,但降幅仅为5%,远低于收入端下降幅度。导致理论养殖利润为-0.15元/只,超过60%的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
然而,鲁南地区凭借低料比(1.41)和高成活率(95%)的技术优势,养殖效益较行业均值高出30%。这表明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技术差异加速行业分化,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养殖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补栏意愿低迷,产能去化缓慢
高温季节,大日龄鸡成活率降至85%,养殖户遭受损失。加之冻品库存处于高位,库容率超过70%,压制价格预期。在此情况下,养殖户补栏量同比下降12%,对市场前景担忧,不敢轻易增加养殖数量。
但规模化企业为维持产能利用率,选择逆势扩产,全国出栏量同比增长10%,导致市场毛鸡供应量进一步增加,供需失衡加剧。养殖户谨慎补栏与规模化企业扩产的矛盾行为,使得产能去化异常缓慢,行业困境短期内难以缓解。
(三)屠宰环节:成本优势促成利润逆转
原料跌价释放利润空间
2025年,屠宰环节迎来发展机遇。毛鸡价格跌幅达到12%,远超产品均价5.84%的跌幅,吨均成本下降1500元。成本大幅下降为屠宰环节释放了巨大利润空间,推动屠宰环节理论盈利达到0.22元/只,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以山东、河南等地的屠宰企业为例,通过冻品轮换、分割品结构优化等策略,实际利润率可达3%-5%,成为产业链中的稳定因素。在行业利润下滑的大环境下,屠宰环节凭借成本优势,维持行业部分收益,也展示了在困境中寻找机遇的可能性。
库存高压下的被动效率提升
终端消费疲软,经销商采购量下降20%,给屠宰企业带来压力。为应对此情况,屠宰企业提升加工效率,自动化屠宰线普及率超过80%,出成率从78%提升至82%。通过这些措施,屠宰企业在相同时间内可加工更多毛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此外,屠宰企业积极拓展预制菜渠道,消化过剩产能。部分企业深加工产品占比达到40%,有效缓解鲜肉销售压力。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屠宰企业通过创新和转型,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为行业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径。
三、深层矛盾与未来展望:产能去化与价值重构之路
(一)产能错配成为核心问题,微利时代常态化
在白羽肉鸡行业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中,产能与需求之间的错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自2020年起,行业总产能快速增长,较2020年增长35%,而终端消费增长缓慢,仅增长12%,两者差距明显。
生猪市场的低价行情对白羽肉鸡行业产生负面影响。生猪均价长期维持在15元/公斤左右,低价使消费者在选择肉类产品时更倾向于猪肉,对白羽肉鸡形成替代效应。相关数据显示,受此影响,鸡肉人均消费量下降5%,给本就面临困境的白羽肉鸡行业带来更大压力。
展望未来,若接下来3年产能去化速度低于10%,白羽肉鸡全产业链将长期处于微利区间,每只鸡利润仅在0.1-0.3元之间波动。甚至可能出现阶段性整体亏损,行业发展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二)各环节破局路径分化
孵化与养殖:以效率为核心,通过技术突破
在当前白羽肉鸡行业困境中,孵化与养殖环节要实现突破,需将提升效率作为核心目标,借助技术创新实现发展。
引种方面,合理规划引种节奏至关重要。将祖代更新量严格控制在120万套内,避免因过度引种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同时,大力推广“科宝+圣泽901”等国产品种,降低种源成本,减少对国外品种依赖,为行业自主发展提供支持。
养殖过程中,智能养殖系统的应用是提升效率的关键。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精准投喂、环境智能调控等功能,将料比降至1.4以下,提高饲料转化率;将成活率提升至92%以上,降低养殖损耗。只有达到这些目标,孵化与养殖环节才有可能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实现盈亏平衡,摆脱亏损局面。
屠宰与加工:延伸产业链价值,抢占终端市场
对于屠宰与加工环节,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需积极延伸产业链价值,抢占终端市场。
渠道拓展方面,应紧跟市场趋势,加快布局社区团购、中央厨房等新兴渠道。社区团购以其便捷性和价格优势吸引大量消费者;中央厨房可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满足餐饮企业和消费者对预制菜等产品的需求。通过与这些渠道合作,屠宰与加工企业可将产品直接推向终端消费者,提高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产品开发方面,注重创新,开发即食鸡胸肉、宠物零食等高附加值产品。即食鸡胸肉满足消费者对健康、便捷食品的需求;宠物零食开拓新市场领域,随着宠物经济兴起,市场潜力巨大。将深加工率提升至60%以上,不仅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利润,还能降低对传统鲜肉产品的依赖,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此外,建立冻品期货对冲机制是屠宰与加工环节应对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冻品期货交易,企业可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原料价格波动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稳定性。在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的情况下,冻品期货对冲机制可帮助企业保持稳定发展。
(三)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行业洗牌
在白羽肉鸡行业发展过程中,政策与市场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推动行业洗牌与变革。
环保政策日益严格,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养殖环评通过率下降30%,许多中小养殖户因无法达到环保标准而退出市场。例如,一些小型养殖场因缺乏有效的粪污处理设施,在环保检查中被责令整改,因整改成本过高而放弃养殖。
饲料原料价格国际化趋势加剧行业竞争压力。豆粕对外依存度高达85%,国内饲料价格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当国际市场豆粕价格上涨时,国内养殖成本上升,中小养殖户因缺乏成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政策与市场双重作用下,行业规模化进程加速。预计未来3年,规模化养殖占比将超过70%,屠宰行业CR10(行业前10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将提升至50%。产业集中度提升将重塑行业利润分配规则。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凭借规模、技术和成本优势,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些龙头企业可实现从养殖、屠宰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覆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中小养殖户和企业则面临被淘汰风险,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结语:在重构中寻求新平衡
2025年白羽肉鸡产业的深度调整,打破了原有的产业格局。从产业发展角度看,这是产能扩张周期的集中释放,也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当利润回归合理区间,行业发展逻辑发生改变。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即“靠天吃饭”、盲目扩张规模,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已难以持续。企业意识到,要在微利时代生存,必须在成本管控、技术创新、市场细分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竞争。
对于从业者而言,2025年的行业困境虽带来挑战,但也蕴含机遇。能够主动适应产业链重构逻辑的企业将在变革中脱颖而出。这些企业可能通过优化引种节奏避免产能过度扩张;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积极开拓新市场渠道,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未来,白羽肉鸡产业各环节竞争将更加激烈,而这种竞争将推动行业不断发展。相信经过此次深度调整,白羽肉鸡产业将在重构中找到新的平衡,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