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最新报告:亚太蛋品市场2035年冲200亿,中印主导出口

时间:2025-11-21
来源:蛋品世界



 

英国市场研究公司Indexbox最新发布的《亚太地区蛋制品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亚太地区蛋制品市场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24年消费量与生产量均达到420万吨,市场价值为161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市场规模将增至510万吨,价值达205亿美元。

 
中国市场主导地位稳固,
消费格局多元分布
 
图片

中国在亚太蛋制品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显示,中国的消费量和生产量均占区域总量的40%,达到170万吨,其市场规模是第二大消费国印度的两倍以上。印度和印尼分别以68.5万吨和27.9万吨位列二、三位,形成了明显的梯队差异。

从价值角度分析,市场格局略有不同。中国(56亿美元)、印度(34亿美元)和日本(12亿美元)构成了市场价值前三强,共占据64%的市场份额。这一差异反映出各国蛋制品产品结构和附加值水平的显著不同。

在人均消费方面,澳大利亚以年人均3.2公斤的消费量位居榜首,日本(2.1公斤)和韩国(1.9公斤)紧随其后。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各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差异,也揭示了潜在市场的增长空间。

 
生产端稳定增长,产业链持续完善
 

亚太地区蛋制品生产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2024年总产量达到420万吨,较上年增长1.8%。从2013年至2024年,产量保持了年均2.5%的增长率,显示出产业的成熟与稳定。中国同样在生产端占据主导地位,占总产量的40%,印度和印尼分别以69.5万吨和27.8万吨位列二、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24年生产量有所增加,但产值却出现一定程度收缩,降至162亿美元。这一现象反映出蛋制品价格的波动性,同时也提示产业需要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贸易格局鲜明,日本领衔进口,
中印主导出口
 
图片

亚太地区蛋制品贸易呈现出鲜明的格局特征。日本是该地区最大的蛋制品进口国,2024年进口量达1.5万吨,占区域总进口量的39%,进口额高达8100万美元。韩国(5400吨)、香港(4100吨)和澳大利亚(3200吨)构成第二梯队,共同占据32%的进口份额。

在进口增长方面,各国表现迥异。新西兰以年均15.7%的增长率成为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韩国(13.0%)、越南(10.7%)和澳大利亚(8.2%)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相比之下,印尼则出现了2.8%的负增长。

出口方面,中国(1.6万吨)和印度(1万吨)是两大主要出口国,合计占区域出口总额的84%。泰国(5300吨)、马来西亚(2300吨)和越南(2000吨)分列三至五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马来西亚在出口额增长方面表现最为亮眼,年均增长率达31.3%,显示出其在该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

 
价格差异显著,价值链分布不均
 

2024年,亚太地区蛋制品进口均价为每吨5087美元,虽较2023年下降13.6%,但较2021年仍上涨38.9%。这一价格波动反映出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各国之间的价格差异。新西兰进口单价最高,达8579美元/吨,而新加坡仅为2717美元/吨,不足新西兰的三分之一。这种显著价差揭示了各国进口蛋制品品类结构和质量要求的差异。

从2013年至2024年,澳大利亚实现了4.3%的年均进口价格增长率,是区域内价格增长最为显著的国家,这表明其市场对高品质蛋制品的需求持续提升。

 
未来展望:稳健增长与结构升级并存
 

报告预测,2024至2035年间,亚太蛋制品市场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7%,市场价值年均增长率为2.2%。这一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区域内部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多元化发展。

各国表现将呈现差异化特征。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进口量预计将继续保持显著增长,而马来西亚等国的出口扩张势头也有望延续。同时,产业升级步伐将加快,高附加值蛋制品的比例有望提升,从而推动整体市场价值的增长。

整体而言,亚太蛋制品市场在稳健的国内生产和活跃的区域贸易共同推动下,未来十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中国和印度作为生产和出口双引擎的地位将更加巩固,而日本、澳大利亚等高端消费市场则将继续引领产品创新和价值提升。这一市场格局的演变,不仅反映了亚太地区食品产业的动态变化,也为相关企业的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