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仔猪价格“深蹲反弹”:从百元低谷到60元跳涨,市场拐点真的来了?

时间:2025-11-09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价格剧烈波动:从“百元仔猪无人问津”至“三周暴涨60元”
 
  在生猪养殖产业这一复杂体系中,仔猪价格走势始终是行业关键风向标,深刻影响着众多养殖户的经营决策。2025年下半年,仔猪市场价格波动极为剧烈,宛如搭乘疯狂过山车。短短两个月内,价格从“百元贱卖无人问津”的极低水平,迅速攀升,三周内每头暴涨60元。这种戏剧性反转,使整个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各方均始料未及。
 
  (一)黑色九月:仔猪价格跌破成本线
 
  9月至10月中旬,仔猪市场陷入极度低迷状态,价格呈现“腰斩式”暴跌。以湖南浏阳为例,该地区生猪养殖氛围浓厚,7公斤仔猪报价从月初的250元/头,急剧下滑至160元/头,价格跌幅近90元,近乎“膝盖斩”。安徽散户交易市场情况更为严峻,价格低至150元/头,仔猪市场价值大幅缩水。部分集团养殖场为实现库存清空及资金回笼,甚至以120元/头的低价抛售仔猪。与2024年同期相比,该价格暴跌52%,已明显跌破规模养殖场220元/头的成本线。
 
  行业内弥漫着悲观情绪,中小散户面对持续下跌的价格,普遍采取持币观望策略。河南某合作社9月仔猪成交量同比锐减70%,市场呈现“有价无市”状态。养殖户面对圈中仔猪,深感无奈与焦虑,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仔猪,如今却成为棘手难题。
 
  (二)十月反转:单日跳涨30元的异常行情
 
  然而,市场变化往往出人意料。自10月20日起,仔猪价格毫无预兆地快速上涨,开启“火箭模式”,实现绝地反击。福建区域蓝耳双阴仔猪报价迅速从190元/头飙升至270元/头,涨幅达80元。7公斤仔猪主流成交价在短短3周内上涨65元/头,如此涨幅在仔猪市场历史上极为罕见。
 
  11月3日,一位仔猪中介为安徽客户装载1000头7-10公斤仔猪时,7公斤仔猪底价已达220元/头。据其透露,“当前7公斤仔猪,价格区间为便宜的180元,一般的200-220元,顶级的240元”。这种反常上涨态势,完全打破了“猪价跌仔猪必跌”的传统市场逻辑。长期活跃于市场的中介也不禁感叹,“反弹来得如此急促、猛烈”,市场变化犹如平静湖面突然掀起惊涛骇浪,令人猝不及防。
 
  二、三重因素驱动价格反弹
 
  (一)能繁母猪数据成为价格反弹关键因素
 
  在生猪养殖复杂周期中,能繁母猪存栏量是预判未来行情的重要依据。2025年9月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成为此次仔猪价格反弹的关键触发点。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5万头,环比仅减少3万头,看似波动不大,但同比减少27万头的数据,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数据释放出“产能去化加速”的强烈信号。按照生猪约10个月的繁殖周期推算,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意味着2026年6月生猪出栏量将同比减少。鉴于2024年6月生猪均价为7元/斤,市场普遍预期,在供应减少的情况下,2026年年中猪价有望迎来上涨契机。
 
  敏锐的市场参与者迅速捕捉到这一信号,将其解读为“利空出尽”。对于养殖户和投资者而言,仔猪价格是布局市场的重要先行指标,提前6个月进行仔猪补栏,意味着抢占未来生猪出栏的市场先机。因此,大量补栏资金迅速涌入市场,有力推动仔猪价格直线上扬,成为价格反弹的首要动力。
 
  (二)政策组合拳重塑市场预期
 
  除能繁母猪数据影响外,政策层面的一系列举措也在重塑市场预期,成为推动仔猪价格上涨的第二重关键因素。
 
  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针对生猪产能过剩问题,密集出台一系列“去产能”政策。明确计划调减能繁母猪100万头,从源头控制生猪供应量;同时严禁二次育肥盲目扩张,避免市场供应进一步失衡。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措施,鼓励养殖户淘汰低效母猪。例如,彭水自治县将能繁母猪保险赔付金额提高至2000元/头,有效降低养殖户淘汰母猪的损失,提高其去产能积极性。
 
  在政策严格管控下,此前因环保退租导致的集团场仔猪抛售潮暂时停歇。10月,某龙头企业仔猪外销量环比减少40%,市场供需格局开始从“严重过剩”向“阶段性紧平衡”转变。养殖户看到市场供需改善希望,补栏意愿大幅增强,推动仔猪价格持续走高。
 
  (三)养殖端“抄底”情绪集中释放
 
  当仔猪价格在10月中旬跌至180元/头的低位时,看似市场陷入寒冬,却悄然激发养殖端“抄底”热情。对于养殖户而言,这不仅是价格低谷,更是潜在盈利机会。
 
  通过精细育肥成本测算,若以200元/头购进仔猪,育肥成本约5元出头。按照当前市场预期,若2026年6月生猪价格达到7元/斤,每头猪养殖利润可达150元。如此诱人的“风险收益比”,吸引规模场和散户大量入场。
 
  湖南某合作社宣布,未来3个月采购仔猪量同比增长30%,大规模采购计划直接拉高市场对仔猪的需求。安徽散户补栏积极性也大幅提升25%,市场出现仔猪供不应求局面,甚至出现“2500头以上订单需排队7天”的火爆场景。养殖端集中“抄底”情绪,成为推动仔猪价格上涨的第三重强大动力,促使市场迅速从“寒冬”步入“暖春”。
 
  三、狂欢背后的冷静审视:产能现状与潜在风险
 
  仔猪价格的快速反弹,使市场沉浸在乐观氛围中,但在这一繁荣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问题,产能真实情况与潜在风险逐渐显现,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打破市场美好预期。
 
  (一)能繁母猪“数量降、效率升”的矛盾
 
  从表面看,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减少27万头,似乎表明产能去化成效显著。然而,深入分析发现,规模场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已提升至27头/年,较2024年增加3头。这意味着每头母猪的繁殖能力大幅增强。经简单测算,实际仔猪供应量仅下降5%,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5%。
 
  卓创资讯的精准测算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综合考虑生产效率提升因素,当前生猪产能仍高于合理水平8%。这表明,尽管能繁母猪数量有所减少,但生产效率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数量减少对产能的影响。目前“去产能”仅实现“量”的调整,尚未触及“质”的优化,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困扰整个行业。
 
  (二)二次育肥与环保退租的后续影响
 
  10月中旬集团场抛售的几十万头仔猪,其后续影响将在2026年3-5月集中显现。届时这些仔猪将集中出栏,与正常出栏量叠加,形成“双高峰”局面,显著增加市场供应压力。
 
  北方环保退租导致10%产能缺口,看似是影响市场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南方规模化猪场的快速扩建迅速弥补这一缺口。广东、广西11月新增仔猪订单量环比增长20%,这一数据反映出区域供应格局的悄然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加剧区域供应失衡,使局部地区供过于求情况更加突出,给市场稳定带来新挑战。
 
  (三)饲料成本与周期错位的潜在风险
 
  当前豆粕价格维持在3800元/吨的高位,对养殖户利润空间造成严重挤压。以7公斤仔猪育肥至120公斤为例,成本高达13.5元/公斤。若2026年生猪价格未能突破14元/公斤,补栏户将面临亏损风险。
 
  回顾历史数据,仔猪价格反弹后3-4个月,若生猪均价未达成本线105%,市场极易出现“二次探底”。2023年,仔猪价格短暂反弹后遭遇暴跌,养殖户损失惨重。如今,类似风险再次出现,市场周期错位问题不容忽视。若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周期并及时调整养殖策略,养殖户很可能再次陷入亏损困境。
 
  四、后市展望:理性看待反弹,关注两大核心变量
 
  经历仔猪价格剧烈波动后,养殖户和市场参与者迫切需要准确预判未来行情,以制定合理的养殖和投资策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理性看待反弹,密切关注两大核心变量,是把握未来行情的关键所在。
 
  (一)短期:11月将呈现“分化行情”
 
  11月,仔猪市场将呈现明显的“分化行情”。优质仔猪,如蓝耳双阴苗和大厂苗,凭借其高抗病性和良好生长性能,价格将维持在240-270元/头的高位区间;普通仔猪价格则在200-220元/头区间内震荡。
 
  北方地区,由于低温天气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目前已降至85%,低于正常水平的90%。为降低养殖风险,散户更倾向于采购高价优质苗,这将进一步扩大“优价苗”溢价率至30%。黑龙江近期优质苗采购量环比增长25%,价格也随之上涨。
 
  南方地区,受环保退租持续影响,中小猪场补栏态度谨慎。尽管仔猪价格有所上涨,但成交量增幅有限。广东某中小猪场负责人表示,“虽然仔猪价格反弹,但环保压力仍在,不敢大规模补栏,目前采购量仅为正常水平的60%”。这种区域差异将使11月仔猪市场呈现冷热不均态势。
 
  (二)中长期:产能去化进度决定价格走势
 
  从中长期看,产能去化进度将直接决定仔猪价格反弹高度和未来猪价走势。在此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数据值得重点关注。
 
  能繁母猪结构变化是第一个关键指标。11月,若低效母猪淘汰率超过12%(当前为9%),则预示着产能去化进入关键阶段。随着低效母猪加速淘汰,生猪产能将得到有效优化,2026年中猪价上涨概率将提升至70%。某头部猪企已宣布11月计划淘汰15%的低效母猪,这一举措或带动行业加速去产能。
 
  仔猪料销量增速是第二个关键指标。若11月仔猪料销量同比转正(当前为-15%),则表明补栏行为已进入实质启动阶段。当仔猪料销量增加,意味着市场对仔猪需求旺盛,行情将从“情绪驱动”转向“供需驱动”,形成更为坚实的上涨基础。
 
  (三)操作建议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养殖户应摒弃过去“赌周期”的盲目心态,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阶梯式补栏”策略。
 
  短期来看,当仔猪价格回调至200元/头时,可抓住机会小批量补栏,将仓位控制在正常水平的70%。这样既能在价格低位布局,又能避免因价格波动带来的过大风险。
 
  中期而言,12月农业农村部产能调控政策落地细则将成为重要决策依据。若政策明确扩大“淘汰奖励”范围,将进一步加速产能去化,养殖户可加大补栏力度,直至满负荷生产。
 
  为有效对冲市场风险,养殖户可尝试利用仔猪期货进行套保。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仔猪合约为例,通过期货市场锁定30%采购量的成本,从而在价格波动中保障自身养殖利润。这种多元化风险管理策略,将助力养殖户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从“恐慌抛售”到“谨慎追涨”,仔猪市场正经历深刻的“预期重构”。短期价格反弹是市场对产能去化的提前反应,但真正的市场拐点仍需等待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出栏体重、饲料成本等核心指标的协同变化。对于养殖户而言,摒弃跟风心态,建立“数据决策+风险对冲”的养殖体系,是穿越市场周期的关键所在。在猪周期的长期波动中,理性决策始终比盲目情绪更具价值。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