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鸣石玉鑫:蛋鸡行业如何穿越周期
时间:2025-11-08
来源:晓鸣股份

在第三届金鸡论坛期间举行的蛋鸡生产形势分析闭门研讨会上,晓鸣股份资深副总裁石玉鑫基于数十年的行业积淀与深刻洞察,作了题为《蛋鸡行业如何穿越周期》的主旨报告,为中国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富有远见的思路。
石玉鑫首先系统回顾了中国蛋鸡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菜篮子工程”启动以来的周期演变历程。他指出,行业发展每个阶段的周期往往呈现出“萌芽期5年,成熟期15年,衰退期10年”的规律,恰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面对当前行业现状,石玉鑫援引数据指出,全国蛋鸡正常存栏量约为15亿只,但目前实际在产蛋鸡规模已超过13.5亿只,青年鸡产能超过4亿只,蛋鸡笼位更超过15亿只,显示出产能过剩的压力。他特别提到,2025年仅2至6月份的换羽鸡数量就合计高达2亿只,存栏30万以上的规模蛋鸡场中约有30%的鸡群进行换羽,其主要驱动因素是行情低迷。同时,疫病风险的增加也对产蛋率构成了显著威胁。
石玉鑫在报告中深入剖析了蛋鸡行业微利时代的到来。他详细拆解了鸡蛋养殖的综合成本:饲料、费用、生物资产折旧和固定资产折旧合计约为3.9元/斤。据此他分析,当鸡蛋价格低于3.9元时,企业将难以收回固定资产折旧,无法扩大再生产;若蛋价低于2.9元,养殖户甚至连当日的饲料成本都无法覆盖。数据显示,2025年1至10月鸡蛋到户平均价格仅在3.10元左右,这意味着每斤鸡蛋亏损约0.70元,每只鸡累计亏损达25元。他认为,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鸡蛋年均价要突破4元的成本线十分困难。
针对“蛋价涨时赚得盆满钵满,跌时亏得血本无归”这一行业真实写照,石玉鑫为从业者指明了五条穿越周期的核心路径:首先要深刻理解蛋鸡周期的底层逻辑,洞悉市场情绪中的“贪婪与恐惧”;其次要实施成本的“穿透式”管控,以对冲周期下行的风险;第三是建设资金的“蓄水池”,增强抵御流动性危机的能力;第四是掌握风险“对冲术”,善于运用期货等金融工具平滑周期波动;最关键的是第五点,切忌盲目跟风,要具备逆势而行的智慧,通过逆周期调整才能真正实现穿越周期,迈向持续发展。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