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欧美日禽流感肆虐下的中国禽肉出口突围:凤祥、春雪如何抢占全球先机?

时间:2025-11-05
来源:肉类食品网



  一、全球禽流感“重灾区”告急:欧美日产能呈崩塌式锐减
 
  (一)欧洲:野鸟传播链失控,多国启动“史上最严扑杀”行动
 
  2025年秋冬之际,欧洲遭遇近十年来最为严峻的禽流感疫情。据相关数据显示,德国10月家禽疫情暴发次数相较9月急剧增加8倍,超200万只禽类被扑杀;荷兰在单月内进行两次大规模扑杀,累计处理近23万只染疫家禽;法国将疫情风险级别上调至“高级”,全国4700万只家禽被限制户外活动。欧盟统计局数据表明,9月欧洲家禽疫情病例数突破6万例,这直接致使欧盟禽肉产量预计减少12%。更为棘手的是,德国勃兰登堡州出现史上最大规模野鸟疫情,超1000只珍稀鹤类死亡,病毒借助迁徙野鸟持续向养殖区扩散,形成“人禽共防”的双重压力。
 
  (二)日本:连续6季疫情叠加流感,本土供应缺口达20万吨
 
  日本禽流感已进入“历史性高发周期”。2025年1月单月扑杀禽类540万只,创下单月扑杀量新高。截至1月底,日本2024财年已报告43起禽流感疫情,仅次于2022年历史峰值。与此同时,流感疫情导致超950万人感染,造成医院床位紧张、药品短缺,进一步冲击禽肉消费与生产。日本农林水产省表示,若疫情持续至春季,本土禽肉供应缺口将扩大至20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15%,届时将不得不加速海外采购。
 
  二、中国禽肉“逆势狂飙”:出口数据揭示三大增长密码
 
  (一)量价齐升:日港市场“爆单”,新兴市场取得突破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10月中国鸡肉出口量达61.3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7.7%,10月单月出口7.08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中,日本和中国香港市场贡献近半壁江山:对日本出口1.61万吨(占比22.7%),对香港出口1.57万吨(占比22.1%),两大市场需求合计增长28%。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市场实现零的突破——山东烟台天华食品首次向西班牙出口19吨冷冻熟鸡肉,英国订单也同步落地,标志着中国禽肉正式打入欧盟高端市场。
 
  (二)政策红利:8国“解封”与关税减免双重加持
 
  2025年我国迎来哈萨克斯坦、西班牙、法国等8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禁令的解除,为出口开拓了新空间。欧盟自2019年开放的1.16万吨禽肉关税配额持续释放红利,山东等地对欧盟出口鸭肉制品关税成本降低5000万元,推动对欧出口额增长25%。此外,日本因本土供应短缺,临时放宽对华禽肉进口检疫标准,冻鸡爪、鸡胸肉等产品通关时间缩短40%,企业订单响应速度提升30%。
 
  三、龙头企业“出海”图鉴:凤祥、春雪、圣农的差异化突围路径
 
  (一)凤祥股份:私有化后加速抢占日本高端市场
 
  作为中国最大白羽鸡出口商,凤祥股份2024年出口收入达16.76亿元,同比增长20.1%,占总收入30.46%。2025年私有化退市后,公司聚焦日本市场深度开发,针对当地“无抗养殖”“碳足迹认证”等严苛标准,推出高端调理品系列,2025年上半年对日本出口增长35%。其研发的“无抗生素白羽鸡”通过日本厚生劳动省认证,成为7-11、全家等便利店的指定供应商,单吨售价较普通产品高出12%。
 
  (二)春雪食品:预制菜与欧洲市场双轮驱动,半年出口激增25%
 
  春雪食品2025年上半年实现出口收入3.69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欧洲市场增幅达94%,成为增长最快的板块。公司依托“AI+食品”战略,开发出符合欧洲口味的香草烤鸡、泰式风味鸡块等预制菜,2025年上半年调理品出口量达1.33万吨,同比增长25%。值得关注的是,春雪食品通过欧盟“生食级”认证的鸡胸肉产品,已进入德国EDEKA、法国Carrefour等主流商超,单月复购率达22%。
 
  (三)圣农发展:全产业链优势显著,日本市场占有率突破30%
 
  作为全球最大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企业,圣农发展2025年上半年对日本出口量达5.6万吨,占其本土进口量的32%,稳居首位。公司自有种鸡“圣泽901”料肉比低至1.65,抗病性较进口品种提升20%,从源头保障出口产品稳定性。此外,圣农发展在福建建成的全球单体最大白羽肉鸡产业园,实现“种鸡-养殖-加工-冷链”全流程可控,2025年上半年出口日本的熟食制品中,70%通过自主冷链48小时直达,损耗率低至0.5%,成本较同行降低15%。
 
  四、挑战与机遇: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供应链重构
 
  (一)短期风险:贸易壁垒与汇率波动并存
 
  欧盟拟于2026年实施的“碳边境税”(CBAM)已将禽肉产品纳入范畴,要求出口企业提供碳足迹认证,预计将增加企业3%-5%的合规成本。此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可能对出口利润产生影响,部分企业如凤祥股份已通过远期结汇锁定汇率风险,覆盖60%的在手订单。
 
  (二)长期机遇:全球供应链“东移”,中国成为稳定器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2025年全球禽肉缺口将达120万吨,中国有望承接其中30%的订单。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冷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需求爆发——2025年1-10月,我国对沙特、越南出口分别增长45%、38%。圣农发展、春雪食品等企业已启动东南亚工厂建设,预计2026年实现本地生产,在规避贸易壁垒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结语:从“量的扩张”到“质的突围”
 
  当欧美日深陷禽流感困境之时,中国禽肉凭借防疫硬实力(禽流感抗体合格率98%)、产能稳定性(白羽肉鸡出栏量55亿只/年)和技术突破(自研种鸡、预制菜创新),正改写全球肉类贸易格局。凤祥、春雪、圣农等企业的实践表明,中国禽肉已从“低价代工”迈向“价值输出”——从满足基础蛋白需求,到攻克高端市场技术壁垒,再到重塑全球供应链。这场疫情催生的行业变革,不仅是一次周期红利的把握,更是中国农业食品产业从“养殖大国”向“食品强国”跃迁的关键起点。对于从业者而言,强化全产业链管控、深耕细分市场、布局海外产能,将是抓住历史机遇的核心策略;对于消费者而言,“中国造高品质禽肉”正成为国际市场的信任标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全球餐桌看到更多“中国白羽鸡”的身影。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