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鸡病防控
  3. 其它

减少内毒素对家禽危害的综合措施(一)——优化饲养环境

时间:2025-11-02
来源:哈兽维科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当细菌死亡、破裂或受到应激时会释放到环境中,对家禽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危害,可能导致家禽出现腹泻、呼吸道疾病、免疫抑制甚至死亡。要有效减少内毒素对家禽的危害,需从饲养管理、环境控制、营养调控、免疫增强及疾病防控等多个维度采取综合措施,构建全方位的防护体系。
 
  优化饲养环境,切断内毒素传播途径
 
  饲养环境是内毒素滋生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控制环境中的内毒素含量是减少危害的基础。首先,要做好禽舍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定期对禽舍地面、墙壁、设备(如料槽、饮水器、通风口)进行彻底清扫,清除粪便、残留饲料和污水等有机物 —— 这些物质是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繁殖的温床,而细菌大量繁殖会增加内毒素的产生量。消毒时需选择高效、低刺激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复合醛类消毒剂等,既能杀灭细菌,又能部分中和内毒素,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 次全面消毒,在疫病高发期或环境潮湿时适当增加消毒频率。
 
  其次,加强禽舍的通风与温湿度调控。良好的通风可降低禽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同时减少空气中悬浮的内毒素颗粒——内毒素常附着在粉尘或飞沫上传播,通风不足会导致其在禽舍内积聚。需根据家禽的生长阶段调整通风量,例如雏鸡阶段可采用间歇式通风,成年家禽则需保证持续通风,确保禽舍内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0.3% 以下,氨气浓度不超过 20ppm。此外,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也至关重要,潮湿环境会促进细菌繁殖和内毒素释放,禽舍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50%-60%,温度根据家禽品种和日龄维持在 20-28℃,避免因环境应激导致家禽抵抗力下降,进而增加内毒素感染风险。
 
  减少内毒素对家禽的危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结合饲养环境、饲料管理、肠道健康、免疫增强和药物使用等多方面措施,构建全方位的防控体系。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根据家禽的品种、日龄、生长阶段和养殖模式,灵活调整防控措施,定期监测禽舍内毒素含量和家禽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有效降低内毒素危害,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