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鸡蛋价格季节性下探,后市或进入修复阶段
时间:2025-10-30
来源:卓创农业
【导语】10月份鸡蛋价格呈现先跌后降走势,月度均价季节性下滑。主因一方面鸡蛋产能高位,供应量延续充足状态,另一方面国庆、中秋节过后,市场需求进入消费淡季,对鸡蛋价格形成利空影响,供大于求格局下,鸡蛋月度均价呈现季节性下滑走势。后市供需压力恢复性改善,预计11-12月鸡蛋价格或处过渡性修复阶段。
10月鸡蛋均价季节性下探
截至2025年10月28日,全国主产区鸡蛋月均价2.96元/斤,环比跌幅15.19%,同比跌幅34.95%。从历史价格维度来看,在10年的价格趋势中,10月份月均价下跌的年份有9年,上涨的年份有1年,2025年10月鸡蛋价格季节性指数为0.85,符合季节性下跌的特征。从月内价格变化趋势及水平来看,2025年10月鸡蛋价格呈先探低后反弹的变化趋势,受供应端利空影响,月度均价水平属近十年低位,符合鸡蛋价格周期性变化特征。

蛋价季节性、周期性主因仍侧重在供需基本面
鸡蛋是大宗商品中的一部分,具有大宗商品属性,主要由供需所影响。正常情况下,鸡蛋的供应水平决定年度鸡蛋价格的高低水平,而需求的增减变化则会影响年度内阶段性鸡蛋价格的上涨与下跌。10月供应的高位压制蛋价水平低于往年同期,而需求的减少延续了季节性变化,整体符合供应周期性及需求的季节性。
供应基数高位,利空年度鸡蛋价格水平。截至9月份,产蛋鸡存栏量延续周期中上升阶段,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为13.68亿只,增至周期内高点。供应基数的逐步提高,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过剩的产能则给予鸡蛋需求及价格较大压力,传导至鸡蛋价格,利空10月月度价格处近十年谷值,引起养殖单位利润的亏损。根据鸡苗补栏和养殖周期进行推算,6月份以后补栏量处于年内低位,且持续下降,因此自10月份开始新开产的蛋鸡数量将会逐步减少,后备产能下降,而老母鸡出栏量理论有增加预期,但实际去产低于预期,在产蛋鸡存栏量虽后市有降低趋势,但仍需关注养殖单位的出栏进度,短期内供应基数仍处高位,供应宽松对鸡蛋价格的利空或暂难明显改善。

节日效应减弱,需求进入消费淡季,利空短期价格。在三季度旺季不旺背景下,业者对四季度普遍有避险情绪,而国庆、中秋节过后终端消费者前期库存尚未消化,采购鸡蛋的紧迫性不高,且基于年内鸡蛋价格水平不高,业者对行情偏弱的预期下,学校食堂、餐饮、批发市场等流通环节普遍刚需采购,并随销随采,补货及建库意向不强,食品企业开工率亦不高,整体需求跟进速度减慢,导致10月中上旬鸡蛋价格出现明显下滑过程。而下旬鸡蛋价格反弹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方面鸡蛋价格探底达到业者补货的预期价位,刺激下游低价补货,另一方面蔬菜价格上涨,间接引起鸡蛋需求改善,除此之外气温降低,给予业者轮库时间,业者缓冲修复前期亏损的心态增加,但整体需求提升力度有限,难以支撑总需求的提升,消费淡季对蛋价延续利空影响。截至10月第4周,样本地区主销区销量23951.50吨,环比减少3.88%,同比减少10.67%。
后市鸡蛋价格具有短期承压,长期修复的预期
根据影响产蛋鸡存栏量的重要指标补栏量、出栏量、出栏日龄、上月存栏基数等,推断11-12月在产蛋鸡存栏量理论值或略增后下降,理论上12月份存栏量或下降至13.50亿只。但供应的降幅不及业者预期,或导致鸡蛋价格水平升高缺乏基础支撑因素,2025年四季度-2026年一季度供应仍存利空影响,但利空的程度或逐步降低。

而随着近期价格震荡上涨,需求淡季阶段内,终端对高价的接受能力仍有限,短线需求仍有小幅先减后增预期,虽后期“双11”、“双12”及双旦等节日利多需求的因素逐步增加,终端对后期行情存在修复性改善的预期,在气温降低条件下,业者对少量库存的担忧情绪减弱,轮库购销操作的情绪小幅增加,或小幅利多11-12月部分阶段的市场行情,但天气状况改善后,蔬菜供应恢复对鸡蛋市场的提振或减弱,同时食品企业或涉及日期跨年,叠加季节性销量变化,预计11月需求或小幅改善,12月不排除仍有降低预期。
综合来看,短期内鸡蛋市场供大于求压力仍存,价格的回暖仍需市场以时间换空间,预计短线价格或涨跌两难,但随着需求的缓慢修复,价格或由涨跌两难阶段向缓慢上涨过渡,预计11-12月主产区鸡蛋日度均价或在2.80-3.10元/斤区间内震荡调整,2025年四季度及2026年一季度鸡蛋价格水平同比或仍低,多数时间或延续季节性及周期性的变化特征。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