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黄鸡市场转折点已至:产能收缩叠加需求回暖,谁将领跑下一个增长周期?

时间:2025-10-30
来源:现代畜牧网



  在畜禽养殖领域,黄鸡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产能收缩与需求回暖这两种关键因素相互作用,如同暗流涌动,深刻地推动着市场格局的重塑。本报告将对黄鸡市场的最新动态展开深入剖析,探究其背后潜藏的投资机遇。
 
  一、产能深度去化:2018年以来的“供给寒冬”
 
  黄鸡产能已步入深度调整阶段,从父母代存栏量到投苗意愿等多个关键指标,均预示着供给端正处于收缩态势。
 
  (一)父母代存栏量持续筑底
 
  截至2025年9月21日,全国在产父母代黄鸡存栏量为1370万套,周环比下降0.5%,同比仅微增5%,较年初减少1%,处于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后的最低区间。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的数据,近三年黄鸡产能历经三轮去化:2023年,行业亏损致使约15%的散户退出市场;2024年,饲料成本高企促使约20%的低效产能被淘汰;2025年,行业TOP10企业之一的华卫集团申请破产重组,直接出清约5%的规模化产能,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至35%。
 
  (二)投苗意愿低迷预示未来供给收缩
 
  连续两年的亏损使得中小养殖户以实际行动做出选择:2025年三季度,黄鸡苗均价较2023年高点下跌30%,但投苗量同比减少22%,这充分反映出市场对短期盈利预期持悲观态度。头部企业的策略出现分化:立华股份、温氏股份凭借成本优势(完全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维持10%的产能扩张;而中小散户存栏量较2022年峰值下降40%,形成“规模化企业稳定增长+散户加速退出”的结构性去化格局。
 
  二、区域价格“冰火两重天”:粤东回调VS江苏上涨的底层逻辑
 
  黄鸡本周,黄鸡价格在不同区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势。粤东地区价格回调与江苏地区价格上涨的背后,是供需关系与消费结构的深度博弈。
 
  (一)粤东价格微幅回调:短期供需博弈加剧
 
  粤东地区黄鸡价格从周初的7.1元/斤回落至6.9元/斤,主要原因是中秋过后,本地餐饮需求阶段性见顶,同时福建、江西养殖户集中出栏,短期内供给过剩对价格形成压制。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该区域80%的加工企业已转向冰鲜黄鸡生产,产品溢价达15%,这体现了消费升级对价格的支撑具有一定韧性。
 
  (二)江苏区域逆势上涨:消费旺季提前启动
 
  江苏黄鸡价格从7.45元/斤微涨至7.5元/斤,这得益于长三角地区婚宴、团餐需求提前回暖,南京、苏州等地餐饮复苏进度超出预期15%。同时,当地龙头企业推行“现杀现卖+48小时冷链”模式,将黄鸡新鲜度提升至92%,客单价较传统活鸡高出20%,验证了中高端消费群体对价格的接受程度较高。
 
  三、供给端三大支撑:产能出清进入“加速期”
 
  供给端的收缩不仅体现为数量的减少,更表现为结构的优化。以下三大支撑因素正重塑黄鸡市场的供给格局。
 
  (一)亏损周期淘汰“低效产能”
 
  2025年上半年,黄鸡行业平均毛利率降至5%,低于15%的盈亏平衡点,导致全国超过30%的中小养殖场退出市场。以山东为例,年出栏5万羽以下的散户数量从2023年的1.2万家锐减至2025年的7000家,空栏率达40%,为近五年最高水平。
 
  (二)华卫集团破产重组的“鲇鱼效应”
 
  作为黄鸡行业TOP10企业,华卫集团拥有300万套父母代种鸡产能,其破产重组直接释放了2%的市场份额。温氏股份、立华股份等行业龙头企业加速承接优质产能,预计2025年行业CR5(前五集中度)将从2024年的28%提升至35%,规模化企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三)种鸡结构优化提升供给质量
 
  国产种鸡占比从2022年的40%提升至2025年的55%,圣泽901、金陵黄鸡等品种的料肉比降至2.3:1,较进口品种低10%,有效缓解了饲料成本压力。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年优质黄鸡苗占比达65%,为后续价格反弹奠定了品质基础。
 
  四、需求端核心变量:下半年消费“旺季不旺”?
 
  黄鸡改善是关键需求端的边际改善是推动黄鸡价格上行的核心驱动力。季节性消费、生猪价格联动以及深加工拓展等因素,正为黄鸡市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一)季节性消费规律支撑价格底部
 
  黄鸡消费具有明显的“下半年旺季”特征:中秋、国庆、春节三大节日节点贡献了全年45%的销量。2025年三季度,餐饮行业黄鸡用量同比增长8%,家庭端采购量提升12%,打破了“经济低迷将压制消费”的市场担忧。广东某经销商表示,7-9月冰鲜黄鸡销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20%,这表明消费升级趋势并未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显著影响。
 
  (二)生猪价格联动效应显现
 
  当生猪价格跌破成本线时,黄鸡作为“高性价比蛋白”的优势愈发明显:2025年9月,生猪均价为14元/公斤,而黄鸡均价为15元/公斤,价差缩至1元/公斤,为近三年最低水平。商超数据显示,在猪价低迷时期,黄鸡销量周环比增长15%,成为家庭餐桌的“替代首选”。
 
  (三)深加工打开增长新空间
 
  预制菜、调理品等深加工产品贡献了30%的新增需求:立华股份的“黄鸡小酥肉”、温氏的“盐焗鸡预制菜”等产品,通过便利店、社区团购等渠道进行市场渗透,将黄鸡消费场景从“餐桌主菜”拓展至“便捷零食”,目标客群扩大至Z世代,复购率提升至40%。
 
  五、投资窗口期已至:把握“供给收缩+需求回暖”双击机会
 
  黄鸡黄鸡市场的投资窗口期已然来临。无论是短期基于价格波动的博弈,还是长期的价值投资,都需要精准把握供给与需求两端的机遇。
 
  (一)短期博弈:价格弹性优先
 
  关注区域龙头及产能出清受益标的:
 
  立华股份:作为江苏区域龙头,其冰鲜黄鸡市场占有率达35%,成本优势显著(完全成本为13元/公斤),预计2025年出栏量将增长12%。
 
  温氏股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且种源实现自主可控,黄鸡业务毛利率达18%,抗周期能力突出,生猪-黄鸡业务协同效应有望释放业绩弹性。
 
  (二)长期布局:规模化与品牌化双轮驱动
 
  重视“全产业链+消费升级”赛道:
 
  湘佳股份:作为冰鲜黄鸡领域的龙头企业,其冷链配送覆盖28个省份,高端产品溢价率达30%,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营收突破50亿元。
 
  圣农发展:在黄鸡育种方面实现了“卡脖子”技术突破,国产种鸡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全产业链成本管控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结语:黄鸡周期反转,核心在“需求决胜”
 
  当黄鸡产能收缩进入“后半程”,需求端的边际改善将成为价格上行的核心驱动力。无论是餐饮行业复苏带来的即时消费增长,还是深加工产业发展催生的消费场景拓展,本质上都是“性价比蛋白”在消费分级时代优势的体现。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或许是布局黄鸡板块的黄金窗口期——在供给去化的确定性与需求回暖的预期差之间,那些兼具成本韧性与品牌张力的企业,终将在周期反转时实现超额收益。(数据支持:中国畜牧业协会、博亚和讯等)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