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禽流感突袭引种危机,鸡苗毛鸡价格逆势反弹:产业链冰火两重天如何破局?

时间:2025-10-29
来源:现代畜牧网



  近期,全球白羽鸡市场波动剧烈。禽流感强势来袭,法国率先拉响最高级别警报,不仅使得引种工作遭遇重重困难,还促使鸡苗和毛鸡价格出现逆势上涨。整个产业链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养殖户、企业和投资者均在当前的市场波动中探寻应对之策。本文将深入剖析这背后的复杂局势。
 
  一、全球禽流感提前爆发:法国拉响最高警戒,引种风险升级
 
  每年秋冬交替之时,禽流感便成为全球家禽养殖业的一大威胁。然而今年,禽流感的爆发不仅时间提前,且来势更为凶猛。
 
  (一)禽流感季“跑步入场”,欧洲防疫空前收紧
 
  2025年10月22日,法国农业部发布部长令,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警戒级别由“中级”迅速上调至“高级”。回顾过去几年,2023年法国在12月启动最高级别防控,2024年提前至11月,而今年则在10月中旬就进入紧急状态,为近五年最早。
 
  法国如此高度戒备的原因在于,随着欧洲进入禽流感季节性高发期,迁徙鸟类中检测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数量急剧攀升。法国农业部声明指出,西班牙和德国感染病毒的鸟类数量大幅增加,法国也未能幸免。仅在10月10日之后,法国就确认了4起商业禽类养殖场禽流感疫情和3起个体养殖家禽疫情,且这些疫情集中在大西洋迁徙通道。为遏制病毒传播,法国要求全国禽类养殖场实施室内封闭养殖,鸭子等水禽调运前需进行强制病毒检测。这一系列严格的防疫举措,彰显出法国对此次禽流感的高度重视。
 
  (二)全球引种地图重绘:法国成唯一“输血站”
 
  法国作为国内安伟捷系祖代鸡唯一的引种来源,其禽流感警戒升级,对我国引种链条产生了直接冲击。
 
  2025年1-9月,我国祖代鸡更新量仅90.62万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达21.78%,这一数据令人震惊。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引种量仅33.98万套,且全部来自法国,创下2015年法国禽流感封关以来的最低纪录。在2024年同期,美国、新西兰合计为我国提供了45%的引种量,而今年,这两个国家因持续受禽流感影响,引种大门被迫关闭,导致我国引种来源过度依赖法国,“单极化”风险急剧上升。一旦法国的引种渠道出现问题,我国白羽鸡产业的种源供应将面临巨大挑战。
 
  二、祖代鸡引种“断档”隐现:总量下降与品种结构剧变
 
  禽流感的肆虐,使祖代鸡引种陷入困境,不仅总量大幅下降,品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十年最大引种缺口形成
 
  受全球禽流感持续影响以及美国关税预期的不确定性,2025年祖代鸡更新呈现“双降”态势。
 
  从总量来看,前9个月祖代鸡更新量较2024年同期减少25.2万套。若按照四季度当前的引种节奏推算,全年更新量可能跌破120万套,相比2024年的峰值,下降幅度高达25%。这将是近十年来最大的引种缺口,对后续白羽鸡供应产生深远影响。
 
  在品种结构方面,变化同样显著。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科宝、利丰等欧美品种,占比从2024年的60%降至2025年的45%;而圣泽901等国产自主品种占比提升至35%,逐渐打破我国长期依赖进口品种的格局。这种结构变化,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自主育种的成果,但也意味着产业链需要时间适应新的品种特性和养殖要求。
 
  (二)种源安全面临“双重考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5年,法国因禽流感封关,导致我国祖代鸡存栏量骤降30%,随后在2017年引发白羽鸡价格暴涨120%的市场动荡。如今,虽有国产品种作为补充,但不可否认,在核心性能指标上,国产品种与进口品种仍存在一定差距。
 
  以PSY(每只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为例,国产种鸡的PSY约为26-28头,相比进口品种,低了10%左右;料肉比方面,国产种鸡是2.1:1,而进口品种则低至1.9:1。这意味着使用国产种鸡,养殖成本更高,养殖效率更低。在引种面临“卡脖子”问题的情况下,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剧,给我国白羽鸡产业的种源安全带来严峻考验。如何提高国产品种的性能,降低对进口种源的依赖,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
 
  三、鸡苗毛鸡价格逆势上涨:养殖端抵触与种禽端试探的博弈
 
  在禽流感和引种危机的背景下,鸡苗和毛鸡价格却出现逆势上涨的现象,背后是养殖端和种禽端的激烈博弈。
 
  (一)价格异动:淡季不淡背后的供需错配
 
  截至10月25日,山东大厂商品代鸡苗报价3.8元/羽,与上周相比,环比上涨5.6%;山东区域主流毛鸡均价达到3.45元/斤,环比上涨3%,成功终结连续12周的下跌趋势。这在以往市场行情中较为罕见,因为此时通常是行业淡季。
 
  但养殖端却仍处于亏损状态。据养殖户反映,目前单只毛鸡亏损达1.2元,这使得他们对高苗价成本十分抵触。然而,种禽端凭借“毛鸡暗涨+补栏刚需”的市场情况,开始试探性调价。10月第三周,全国鸡苗成交率回升至75%,较月初提升20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对鸡苗的需求在逐渐恢复。这种价格上涨与养殖端亏损并存的局面,反映了市场供需的错配,也增加了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
 
  (二)短期支撑与长期隐忧并存
 
  这种价格逆势上涨的现象,既有短期支撑因素,也存在长期隐忧。
 
  从短期来看,随着气温逐渐转凉,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回升。华北、华东地区散户补栏量每周增加15%,都希望抓住机会,为后续市场行情做准备。同时,屠宰场为节前备货,加大对毛鸡的收购力度,使得毛鸡收购价出现小幅反弹。这些因素共同支撑了鸡苗和毛鸡价格的上涨。
 
  然而,从长期来看,风险依然较大。祖代鸡存栏同比下降18%,意味着40天后,商品代鸡苗供应将进入收缩期。若禽流感疫情持续发酵,引种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2026年一季度鸡苗价格很可能突破5元/羽,重演2023年“一苗难求”的局面。这对于养殖端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可能导致养殖成本进一步上升,市场供应更加不稳定。
 
  四、产业链影响几何?从种源到终端的传导效应
 
  禽流感引发的引种危机和价格波动,对整个白羽鸡产业链产生了广泛影响,从种源到终端,每个环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一)养殖端:成本与风险的双重承压
 
  对于中小散户而言,当前处于艰难抉择的境地。若接受3.8元/羽的高价苗,养殖成本线将被抬升至3.2元/斤,与当前毛鸡价格相比,仅有0.25元/斤的微薄利润空间,稍有不慎就会亏损。但若放弃补栏,又担心错过2026年上半年可能出现的行情回暖期,错失盈利机会。
 
  头部企业则采取了不同策略。以圣农发展为例,其在10月新增10万套祖代鸡自繁产能,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目标是将成本控制在2.8元/斤以下。这种逆周期扩张的做法,虽需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但从长远看,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加工端:提前锁定原料应对涨价
 
  面对鸡苗和毛鸡价格的波动,加工端也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温氏、立华等屠宰企业迅速启动“原料保卫战”。它们与种禽场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提前锁定未来3个月5000万羽鸡苗的供应,确保原料稳定来源。部分企业还创新试点“毛鸡+鸡苗”套保模式,利用期货市场对冲价格波动风险,降低生产成本。
 
  从数据上也能看出加工端对后市价格的看涨预期。10月鸡肉分割品库存较9月下降12%,表明企业对未来市场需求充满信心,正在积极调整库存,以应对可能的价格上涨。
 
  五、投资机会:在周期波动中寻找确定性
 
  虽然禽流感给白羽鸡产业带来巨大冲击,但危机中也蕴含着机遇。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在当前周期波动中寻找确定性投资机会,是其关注的重点。
 
  (一)引种替代标的迎价值重估
 
  在引种受阻的情况下,国产育种企业迎来发展机遇,其价值也得到市场重新评估。
 
  圣农发展作为国产育种的领先企业,其“圣泽901”品种的市占率已提升至25%。凭借自主研发优势,2025年圣农发展自繁祖代鸡成本较引种低15%,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成本优势。随着市场对国产种鸡认可度不断提高,圣农发展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益生股份在引种渠道上展现出强大抗风险能力。尽管全球禽流感肆虐,但它与法国的引种渠道保持稳定,1-9月海外引种量占比达38%。这种稳定的引种渠道,保证了益生股份的种源供应,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引种替代标的具有较高投资价值。
 
  (二)产业链一体化企业更具韧性
 
  从“种源-养殖-加工”全链布局的企业,在此次危机中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牧原股份自建100万套祖代鸡自繁体系,实现种源自给自足。这不仅降低了对外部引种的依赖,还通过优化产业链各个环节,将完全成本控制在低于行业平均10%的水平。在市场波动时,牧原股份能够更好地应对成本压力,保持盈利水平。
 
  禾丰股份在饲料原料自给率方面表现出色,达到60%。在豆粕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禾丰股份凭借自身原料优势,仍能维持8%的净利率。这种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使得禾丰股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投资者眼中的优质标的。
 
  结语:禽流感考验产业链“抗压能力”
 
  当禽流感季与引种周期相遇,白羽鸡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方面,种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价格反弹带来短期窗口。对于从业者而言,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如建立3公里防疫隔离带,有效阻止病毒传播;拓展引种渠道,积极探索南非、智利等新引种国,降低引种风险;提升自主育种能力,加快“圣泽901”等品种的性能优化,摆脱对进口种源的依赖,是破局的关键。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需聚焦“引种替代+成本管控”双主线,寻找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稳定盈利能力的企业。正如法国禽流感警戒升级所警示的,全球家禽产业已进入“高风险、强分化”时代,只有那些能够构建“技术+供应链”双重壁垒的企业,才能在市场风暴中站稳脚跟,成为最终的赢家。我们拭目以待,看白羽鸡产业如何在此次危机中实现破局与重生。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