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仔猪价格“腰斩式”暴跌!四季度能否上演“绝地反弹”?

时间:2025-10-27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三季度仔猪市场持续下行:均价大幅下挫,跌破行业成本线
 
  (一)价格暴跌创近五年纪录
 
  2025年三季度,仔猪市场呈现出显著的下行态势。国内7公斤仔猪均价从7月初431.67元/头的高位急剧下降,至9月末已跌至220.17元/头。其最大跌幅超过48%,较2024年同期暴跌52%。如此大幅度的价格下滑,直接跌破行业280元/头的平均成本线,成为自2020年非洲猪瘟爆发以来单季最大跌幅。
 
  在安徽太湖、江苏海安等地市场,散户交易价最低降至180元/头。养殖场为促进仔猪销售,采用多种促销手段,“买十送一”现象较为常见。曾经市场需求旺盛的仔猪,如今销售遇冷,市场陷入“价量双杀”困境,养殖户面临较大压力。
 
  (二)供需失衡引发连锁反应
 
  价格暴跌的根源在于供需失衡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据卓创资讯数据,三季度仔猪成交量同比下滑35%,全国200家样本猪场仔猪外销率从60%骤降至32%。养殖场仔猪销售受阻,部分集团场采取“外销转自养”策略,但难以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仔猪育肥环节亏损日益严重,截至9月30日,全国仔猪育肥平均盈利为-278.87元/头。养殖户面对利润缩减甚至亏损的养殖状况,补栏积极性大幅降低。中小散户基本停止外购仔猪,9-10月仔猪订单量较往年同期减少60%。市场形成恶性循环:供应过剩致使价格下跌,价格下跌导致需求萎缩,需求不足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跌,仔猪市场深陷困境。
 
  二、供需双因素主导:仔猪价格暴跌的核心原因
 
  (一)供应端:产能扩张与效率提升双重影响
 
  从繁殖周期分析,仔猪价格暴跌的根源在半年前已埋下。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上升,月均增幅在0.58%-1.07%之间。按照正常繁殖周期推算,这直接导致三季度仔猪理论供应量同比激增22%。河南南阳一家中型养殖场负责人表示,去年底母猪存栏增加100头,今年仔猪价格大幅下跌,目前栏内仍有2000头仔猪待售。
 
  规模场母猪生产效率(PSY)的提升进一步加剧供应过剩局面。多数集团企业PSY已突破27头/年,相比2023年提升15%。这意味着在同等存栏量下,仔猪产出量多出300万头以上。山东某养殖集团负责人透露,上半年每窝平均产仔12头,现在达到14头,供应过剩问题愈发凸显。新技术、新饲料的应用提高了母猪繁殖能力,但市场需求未能同步增长,导致仔猪供应严重过剩。
 
  (二)需求端:育肥亏损与消费淡季双重制约
 
  7月下旬,生猪价格跌破13元/公斤关键支撑位后,仔猪育肥迅速陷入亏损。以4月高价仔猪(550元/头)为例,9月出栏时单头亏损超300元。养殖户面对较大亏损,补栏积极性降至极低水平,在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下选择谨慎观望。
 
  9-10月补栏仔猪对应2026年2-3月出栏,该时段处于春节后消费淡季,市场普遍预期养殖越多亏损越多。在安徽、河南等地,散户补栏量同比锐减80%。某饲料经销商称,以前每天能卖10吨仔猪料,现在不足2吨。消费市场的低迷严重抑制了仔猪需求,加剧了仔猪价格下跌。
 
  三、四季度走势预测:先抑后扬,11-12月或现超跌反弹
 
  (一)10月:探底接近尾声,下跌空间有限
 
  10月,仔猪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但已有好转迹象。从供应端看,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高位的影响持续,按照繁殖周期推算,10月断奶仔猪供应量预计继续增加。河南、山东等地养殖场新生仔猪数量较上月增长15%,市场供大于求矛盾依然突出,短期内对仔猪价格的负面影响难以消除。
 
  然而,价格已接近养殖端心理底线,市场出现变化。散户仔猪生产成本约260元/头,规模场成本虽低至220元/头,但长期亏损使其低价出售意愿降低。山东、河南等地已出现“停售挺价”现象,养殖场宁愿留存仔猪也不愿低价售卖。
 
  同时,市场出现积极信号。卓创资讯调研显示,10月第三周仔猪成交量环比回升5%,部分养殖户开始逢低补栏年前最后一批仔猪。安徽合肥一家小型养殖场负责人表示,当前仔猪价格较低,年后价格可能上涨,计划补栏200头。这种补栏行为使市场需求有所回暖,预计价格进一步下跌空间收窄至10%-15%。10月仔猪市场虽仍在探底,但下跌空间已十分有限,市场等待反转时机。
 
  (二)11-12月:三大因素支撑价格反弹
 
  补栏周期转换,远期盈利预期改善:11-12月补栏的仔猪将于2026年5-6月出栏,该时期生猪需求逐步回暖。五一假期后,餐饮消费回升,学校开学备货增加猪肉需求。历史数据显示,该时段生猪价格较春节后低点平均反弹15%-20%。此盈利预期吸引部分养殖户“逆向抄底”。安徽、江苏等地规模场已提前锁定11月仔猪订单,看好未来市场行情,提前布局。
 
  冬季低温影响供应,成活率下降推高成本:北方寒潮来临,仔猪腹泻、呼吸道疾病高发,严重影响仔猪成活率。全国平均成活率从90%降至85%以下,部分地区低于80%。河北唐山一家养殖场因近期气温骤降,仔猪患病增多,成活率仅75%。养殖端为降低风险,倾向采购高价优质仔猪,推动15公斤以上仔猪价格率先反弹。预计11月中旬起,7公斤仔猪均价有望回升至180-220元/头。冬季低温制约仔猪供应,推高养殖成本,为价格反弹提供支撑。
 
  政策与市场协同,产能去化加速推进:政策层面,农业农村部密集发布产能调控政策,引导淘汰低效母猪(PSY<24头)。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8%,为2024年以来首次环比减少。河南、河北等地散户母猪淘汰率达到15%。市场自发去化同步进行,养殖场纷纷减少母猪存栏量,从源头遏制远期供应过剩问题。政策与市场协同作用,增强市场对仔猪价格信心,为11-12月价格反弹奠定基础。
 
  四、养殖户应对策略:把握不同阶段操作要点
 
  (一)短期(10月):谨慎补栏,精选优质仔猪
 
  当前仔猪价格跌破成本线,存栏量低于50%的养殖户面临潜在机会。此时逢低补栏需谨慎,需注重仔猪健康状况。安徽地区养殖户在补栏时,重点检查仔猪腹泻疫苗免疫记录,确保仔猪无健康隐患,避免因购入病猪增加后续治疗成本和死亡风险。
 
  从成本收益角度,采购均价在180-200元/头的仔猪,若养殖户精心照料使成活率提升至90%以上,按照当前养殖成本和市场行情推算,对应2026年5月出栏成本约14元/公斤。届时市场需求回暖,生猪价格有望回升至15-16元/公斤,每头猪仍有盈利空间。因此,10月养殖户应谨慎选择优质仔猪补栏,为未来养殖收益奠定基础。
 
  (二)中期(11-12月):关注产能数据,规划远期订单
 
  11-12月,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其反映未来生猪市场供需态势。若1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1%以上,表明产能去化加速,对仔猪市场是积极信号,预示未来仔猪供应量减少,价格有望反弹。
 
  同时,养殖户可与规模场签订“保底回收+价格联动”订单,锁定2026年5-6月出栏价格,建议锁定在14-15元/公斤。这种订单模式可帮助养殖户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保障收益相对稳定,安心开展养殖生产。
 
  (三)长期:优化养殖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对于养殖户而言,为在市场中长久立足,需从长期角度优化养殖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
 
  中小散户可发展“自繁自养”模式,提升仔猪自给率至60%以上,降低外购仔猪成本,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控制仔猪质量和健康状况,保障养殖效益。
 
  规模场可加快智能化改造,引入AI仔猪健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仔猪体温、进食量、运动量等关键指标,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处理,提升仔猪成活率5%,带来长期经济效益。
 
  此外,中小散户和规模场均可探索“仔猪+期货”套保模式。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的仔猪价格指数期货为养殖户提供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参与期货市场,提前锁定仔猪销售价格,平抑市场周期波动影响,确保养殖收益相对稳定。
 
  结语:行业调整是发展契机
 
  2025年三季度仔猪价格暴跌为生猪养殖行业敲响警钟,这是产能过剩的集中体现,也是猪周期筑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但四季度市场已释放超跌反弹积极信号,行业逐渐走出低谷。
 
  养殖户在价格波动中需保持理性冷静,以科学方式应对市场变化。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优化产能结构,淘汰低效母猪,提高养殖效率,是降低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关键。合理运用期货等金融工具锁定价格风险,是应对猪周期波动的有效措施。
 
  每次行业调整都是新的发展机遇,在挑战时期,率先调整策略、适应市场变化的养殖户,将在“猪周期反转”中占据优势。期待生猪养殖行业历经调整后,实现更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关于仔猪价格11月能否反弹至200元/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专业见解,共同探讨生猪养殖行业发展。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