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养殖+食品”双轮驱动破局:从产业链延伸到全链协同
时间:2025-10-26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双轮驱动战略:从农牧巨头到食品生态的转型突破
(一)消费变革推动转型:从“卖毛鸡”到“卖品牌”的战略认知觉醒
在2025肉禽产业发展大会上,温氏股份董事、副总裁秦开田指出:“当83%的肉鸡仍以毛鸡形式销售,鲜品和熟食占比仅为16%和1%时,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该组数据揭示了传统农牧企业面临的困境——虽在养殖端占据主导地位,但在高附加值的食品加工环节存在严重缺失。面对消费者对便捷化、品牌化食材的需求迅速增长,温氏正加速从“养殖企业”向“农牧食品企业”转变。其“养殖+食品”双轮驱动模式,本质在于巩固养殖优势(年出栏12亿只肉鸡、2600万头肉猪的全球领先产能),同时打通“屠宰—加工—品牌”全产业链,在华南、华东、华中三大消费市场布局3.5亿只屠宰产能和4万吨熟食加工产能,构建“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价值闭环。
(二)组织架构优化先行:事业部制改革激发内部竞争活力
为契合双轮驱动战略,温氏于2025年启动组织架构重大调整:撤销原养禽事业部,新设鸡业一部、二部、三部,分别聚焦华南、华东、西南区域,形成“区域化作战+专业化分工”格局。同时,将筠诚和瑞、南方育种等板块独立运营,强化育种、环保等关键环节的专业化能力。秦开田强调:“改革并非简单拆分,而是使每个单元更贴近市场,能够像‘特种部队’一样快速响应消费需求。”
二、研发与营销双引擎:破解产业链延伸的核心难题
(一)研发前置:从“生产导向”到“需求导向”的颠覆性创新
在传统农牧思维中,“养得好”是核心,研发主要聚焦于提升畜禽生长性能。然而,温氏意识到,食品端的研发才是打开高附加值市场的关键。目前,温氏在育种端持续深耕,拥有全国最大鸡育种基因库,50多个品系支撑黄鸡、乌骨鸡等特色品种培育,确保从源头把控品质。在食品研发上,温氏建立“市场反向驱动”机制。以上海营销中心研发团队为例,他们针对轻食餐厅推出即食鸡胸肉、为社区团购定制分割鸡产品,研发周期从行业平均90天缩短至45天。秦开田在介绍黄鸡产品创新时表示:“我们不再局限于整鸡或大体分割,而是开发出适合空气炸锅的调味鸡翅、适配火锅的鸡杂拼盘,甚至针对Z世代推出‘国潮卤味’系列,使传统黄鸡能够进入年轻人的厨房。”这种从“生产什么卖什么”到“市场要什么造什么”的转变,是温氏产业链延伸的底层逻辑变革。
(二)营销突破:从“产品思维”到“价值赋能”的认知重塑
消费者“现杀才新鲜”的传统观念,是冷鲜鸡、深加工产品推广的主要障碍。温氏通过多维度营销破局,开启“信任重构”进程。在湖州天露农场,温氏打造“透明养殖”体验基地,邀请消费者参观竹林散养黄鸡生长过程,以“看得见的品质”建立品牌信任;开展“冷鲜VS活禽”盲测实验,用数据证明冷鲜鸡在营养保留、微生物控制上的优势,促使30%的华南消费者转变消费习惯;联合头部餐饮品牌打造“长城夜宴”等国潮营销活动,将黄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使高端黄鸡产品溢价提升20%。这些举措,将营销从单纯的产品售卖,提升为文化、品质、健康理念的传播,使消费者从认知到认同,最终成为温氏品牌的拥护者,为产业链延伸奠定市场基础。
三、全产业链协同:快速响应与减少内耗的三大实践法则
(一)产能布局协同:以100公里半径构建“效率同心圆”
在温氏的产业布局中,产能布局协同具有精妙之处。每个屠宰场周边100公里内,必有配套的养殖小区,而熟食加工厂则紧邻屠宰场,形成了独特的“100公里经济圈”。这并非简单的地理布局,其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效率提升。以毛鸡运输为例,以往长途运输导致活禽应激损耗严重,运输时间长还影响鸡肉品质。如今,在100公里半径内,毛鸡运输时间能严格控制在2小时内,活禽应激损耗降低了40%。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保证了鸡肉的新鲜度和品质。
在上海市场,温氏的冷鲜鸡从屠宰到上架不超过12小时,相比传统模式缩短了整整24小时。清晨,消费者走进菜市场或超市,就能买到凌晨刚屠宰的新鲜鸡肉,这种极致的新鲜度,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也为温氏的品牌赢得了口碑。在温氏内部,这100公里半径被视为效率生命线,从养殖小区到屠宰场,再到熟食加工厂,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产业闭环,为全产业链的快速响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产投运营协同:运用“军事化管理”打通链条堵点
温氏的产投运营协同,犹如一场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不容许有丝毫差错。养殖端严格按照屠宰厂的订单,精准供应特定品种、体重的肉鸡。例如,为满足某高端餐饮品牌对特定品种黄羽肉鸡的需求,养殖端从鸡苗选择、饲料投喂到养殖周期把控,都严格遵循标准,确保交付的肉鸡品质一致。屠宰厂则根据食品厂的需求,进行精准分割,每一块鸡肉的大小、形状都符合后续加工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偏差,都由集团层面迅速裁决。为实现这种高效协同,温氏建立了覆盖养殖、屠宰、加工的实时数据中台。通过这个数据中台,每个环节的成本、效率指标一目了然,如同给产业链装上了一个“数字仪表盘”。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就能实时掌握各个环节的生产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指令进行调整。秦开田形象地表示:“我们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每个士兵都清楚自己的任务,按照指令精准行动,确保整个产业链的高效运转。”这种“军事化管理”模式,成功打通了产业链的堵点,实现了从养殖到加工的无缝衔接。
(三)利益机制协同:“调拨价+利润调整”破解产业博弈难题
在黄鸡屠宰这一新兴产业,价格波动和利益分配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温氏创新设计的“调拨价+利润调整”机制,成功破解了这一产业博弈。养殖端与屠宰端按照“标准成本+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年度调拨价。该调拨价并非固定不变,当市场价波动超过5%时,温氏通过“利润池”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双方利益平衡。例如,当市场黄鸡价格上涨时,屠宰厂虽然采购成本增加,但通过“利润池”的调整,依然能保证合理利润;而养殖端也能从价格上涨中获得相应收益,积极性大幅提升。
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使养殖端和屠宰端不再是对立关系,而是成为紧密合作的利益共同体。数据显示,实施这一机制后,养殖端积极性提升了30%,主动优化养殖流程,提高肉鸡品质;屠宰厂产能利用率从60%跃升至85%,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在温氏看来,只有让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能受益,才能激发各方积极性,实现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四、挑战与破局:当“温氏模式”遭遇行业深水区
(一)成本压力犹存:饲料价格高位运行下的盈利挑战
在农牧行业,饲料成本是悬在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25年,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同比上涨15%,这使温氏的成本控制面临巨大挑战。尽管温氏凭借庞大的养殖规模,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优化采购渠道等方式,将饲料成本控制在行业低位,但持续上涨的原料价格仍对利润造成了挤压。秦开田对此表示担忧:“全产业链运营确实能提升产品附加值,但这也意味着更高的固定成本。我们必须将食品加工的毛利率做到25%以上,才能对冲养殖端的周期波动。”为实现这一目标,温氏在饲料研发上加大投入,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单位养殖成本。例如,研发团队通过反复试验,成功将一种新型氨基酸添加剂应用到饲料中,使肉鸡的料肉比降低了5%,有效缓解了饲料成本压力。
(二)品牌认知建设持久战:从区域优势到全国领先的突破之路
在品牌建设方面,温氏虽在华南地区拥有70%的高知名度,堪称区域领先,但在华北、西北等市场,温氏食品还处于品牌培育的初始阶段。品牌认知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漫长且艰难的持久战。为突破地域局限,温氏制定了“三步走”战略。2025年,温氏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全力完成渠道铺货。通过与当地大型商超、连锁便利店建立深度合作,使温氏的产品迅速进入千家万户。在上海,温氏与盒马鲜生合作,推出定制化的生鲜产品,借助盒马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快速打开市场。2026年,温氏计划通过预制菜、中央厨房等新业态,渗透北方市场。针对北方消费者喜爱面食、炖菜的饮食习惯,温氏开发了鸡肉馅水饺、黄焖鸡预制菜等特色产品,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到2027年,温氏将推出高端子品牌,进军一线商超,目标是在3年内将全国品牌认知度提升至40%。这一系列战略布局,彰显了温氏打造全国性食品品牌的决心和战略眼光。
结语:农牧企业转型的“温氏范式”对行业的启示
从养殖端的“公司+农户”模式,到食品端的“研发+营销”双轮驱动,温氏的转型本质上是一场“农业工业化”变革。当行业还在纠结于产能扩张时,温氏已率先回应了三个关键命题:1。如何突破“微笑曲线”底端?通过全产业链延伸拓展价值空间;2。如何应对消费分级?利用场景化产品研发精准对接需求;3。如何化解产业链内耗?运用数据化协同构建效率护城河。正如秦开田在会上所说:“未来的农牧食品企业,要么成为‘食品生态组织者’,要么沦为‘原料供应商’。”温氏的探索,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转型突破,更是整个农牧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实践。在消费变革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浪潮下,这场“养殖+食品”的双轮驱动变革,或许正是破解“大而不强”行业困局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