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泰国“断供”致9月鸡肉进口暴跌70%,国产鸡副产品发展机遇探究
时间:2025-10-26
来源:猪友巴巴
近期,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我国鸡肉产品进口量仅为2万吨,同比大幅下降近七成,创下2015年以来单月最低纪录。这一显著变化的背后,是巴西、泰国两大鸡肉供应国的相继“断供”,以及国内鸡肉市场的复杂变化。在此背景下,国产鸡副产品能否在这场进口危机中把握机遇、实现突破,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将对这场鸡肉市场的重大变局进行全面分析。
一、进口量大幅下滑:9月创十年单月新低,前三季度降幅超两成
(一)数据呈现:从“月均7万吨”到“季度10万吨”的急剧下降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9月我国鸡肉产品进口量为2万吨,同比暴跌69.44%,刷新了2015年以来单月最低纪录。前三季度累计进口53.5万吨,同比降幅达22.38%,其中三季度仅进口10.2万吨,较2024年同期骤降59.23%。分阶段来看,上半年进口较为平稳(月均7万吨,同比微降1.48%),但7月成为转折点。随着巴西、泰国相继“断供”,进口量连续三个月下滑,9月进口量仅为1月的12%,进口金额同步缩水65%,呈现出“量价齐跌”的态势。
(二)进口格局重塑:巴西市场份额从“半壁江山”降至第八
曾经在我国鸡肉进口中占比57.99%的巴西,由于5月17日起暂停输华申报,进口量从6月的5.2万吨骤降至7月的1.9万吨,9月仅为0.02万吨,市场份额缩水至1.02%,进口排名从首位暴跌至第八位。泰国在8月关停17家工厂资质后,9月进口量降至0.3万吨,同比下降85%。相比之下,俄罗斯、美国等替补市场7月进口量分别为1.33万吨(占比25.8%)、0.93万吨(占比17.5%),但仍难以填补巴西留下的缺口,进口多元化进程被迫加快。
二、双重压力:国内产能过剩与海外断供并存,进口商面临困境
(一)供给层面:国内白羽鸡产能过剩抑制进口需求
2025年国内白羽肉鸡出栏量预计达到45亿只,同比增长8%,鸡肉产量突破1400万吨,处于近五年产能峰值。山东、辽宁等主产区库存积压严重,冻品库容率达65%,贸易商普遍面临“国产货销售困难,进口货不敢囤货”的局面,上半年进口意向订单减少40%。
(二)海外方面:两大主产国“断供”成为导火索
巴西:从“供应核心”到“突然停摆”。作为我国74.6%进口鸡翼、42.5%进口鸡爪的来源地,巴西5月因动物疫病防控暂停输华,直接切断了2024年占比21%的总进口量。即便7月仍有1.9万吨到港,实际上是5月前已装船的“迟到订单”,8月后海关系统再无新增巴西禽肉申报。
泰国:17家工厂关停加剧副产缺口。泰国作为第三大进口来源国,8月17家主力加工厂被暂停资质,导致冻鸡爪进口量月降48%,去骨鸡柳、调味鸡翅等深加工产品供应中断,华南地区餐饮企业临时换购国产替代品的比例达35%。
三、国产鸡副市场表现分化:翅中价格支撑强劲,爪类反弹动力不足
(一)翅类:进口锐减引发“替代性涨价”
由于巴西进口冻鸡翼(不含翼尖)占我国进口总量的74.6%,9月该品类进口量同比下降78%,直接促使国产翅中价格触底反弹。山东产区翅中出厂价从7月的32元/公斤涨至9月的38元/公斤,涨幅18.75%,且订单量增加25%。部分企业趁机开拓电商平台“空气炸锅食材”细分市场,销量周增40%。
(二)爪类:进口降幅有限,季节性消费限制涨价空间
冻鸡爪进口量9月同比下降62%,但由于国产爪类占消费总量的50%,且四季度卤味、火锅需求未达预期,河北、河南产区爪类价格仅微涨5%,维持在28-30元/公斤,低于市场预期。某连锁卤味品牌表示,其已将鸡爪原料国产采购比例从30%提升至60%,但受限于国产爪单重较小(平均45g/个vs进口爪55g/个),部分高端产品仍依赖库存进口货。
(三)下游企业: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布局”
双汇、新希望等龙头企业加速与山东、河南规模化养殖场对接,建立“国产鸡副直采通道”,签约保底收购价较市场价高3%-5%;绝味、周黑鸭等卤味品牌推出“国产卤香鸡爪”新品,通过风味创新降低进口依赖,上市首月销量突破100万份。
四、四季度展望:进口或持续低位,国产迎来结构调整契机
(一)供应端:复关无期,进口量难回升
巴西官方尚未释放复关信号,即便即刻恢复,30-40天的海运周期导致12月前难有新增供应;泰国工厂资质审核预计持续至2026年一季度,四季度进口量大概率维持在2-3万吨/月,较2024年同期下降60%以上。
(二)需求端:季节性回暖或支撑国产价格
随着北方灌肠、南方腌腊需求启动,11-12月国产翅中、鸡胸肉消费预计增长15%,叠加进口冻品成本优势消失(进口翅中到岸价反超国产10%),终端市场有望出现“进口替代型”涨价,幅度约5%-8%。
(三)长期启示:从“巴西依赖”到“多元布局”
此次危机促使企业重构供应链。圣农发展、益生股份加速建设国内种鸡扩繁场,目标2026年鸡副自给率提升至80%;进口商开拓乌拉圭、阿根廷等新兴产区,10月与乌拉圭达成3万吨冻鸡翼采购意向,试图打破“巴西独大”格局。
结语:进口暴跌是挑战,更是国产鸡副发展机遇当巴西鸡肉进口从“不可或缺”变为“微不足道”,中国鸡副产业迎来关键转型期。短期来看,翅类产品凭借进口缺口率先突破,爪类需通过品类创新寻求突破;长期来看,摆脱单一产区依赖、提升国产深加工能力,才是抵御贸易风险的根本途径。对于消费者而言,短期内可能面临翅中、鸡翅尖等单品小幅涨价,但从产业安全角度,这场“断供危机”或许正是中国鸡肉产业链走向自主可控的重要转折点。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