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全球“蛋荒”蔓延,中国蛋价为何稳得住?

时间:2025-10-22
来源:央视新闻



  今年以来,“蛋荒”阴影笼罩全球,多国受供应短缺、饲料成本飙升影响,鸡蛋价格飙升至历史高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一蛋难求”的窘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作为全球产蛋大国,不仅鲜蛋供应持续充足、价格稳如磐石,皮蛋、咸鸭蛋等蛋制品更远销欧盟、北美,成为海外市场的“中国新特产”。

  福建福州是我国南方禽蛋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产业兴旺的背后,离不开农业的新质生产力。这里年产鲜蛋超15万吨,年产值突破12亿元,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而支撑这份产能的,是颠覆传统的“立体养殖公寓”。不同于河边放养的传统模式,福州的蛋鸭、蛋鸡住进了8层楼高的现代化立体笼舍,单栋可容纳5万只蛋鸭,既解决了传统放养中粪便污染水域、鸭群易与候鸟接触感染病毒的难题,又实现了空间高效利用。

  “公寓”里的细节设计更见巧思:每个笼子配备24小时乳头式饮水器,确保蛋禽饮水充足;下方传输带实时收集污水与粪便,通过专用管道输送处理,从源头杜绝污染;笼舍底部设计成轻微倾斜的坡面,蛋禽下蛋后,鲜蛋会自动滚落到蛋带,一键启动即可统一收集,彻底告别“人工收蛋耗时长、鲜蛋易破损”的痛点。如今,这里的蛋禽喂养、环境监测全流程智能化:智能喂食系统精准控量,养殖机器人“木鸡郎”则化身24小时“保姆”,守护着鸡群健康。

  作为自主研发的“养殖黑科技”,“木鸡郎”的本领远超传统饲养员。它侧面搭载8个发光摄像头,可根据鸡舍高度自动伸缩,对每层鸡笼实时拍照,通过AI算法识别鸡的外貌与行为特征:一旦发现颈部蜷缩、鸡冠偏小的“寡产鸡”,或是疑似死弱禽,会第一时间将预警上传至数字平台,同步推送至饲养员手机;它自带风速仪、温湿度传感器,能实时监测鸡舍环境,若捕捉到大量鸡张嘴呼吸(高温应激信号),会立即预警调节温度。数据显示,传统饲养员检测一遍鸡舍需2小时,而“木鸡郎”1天能管理20万只鸡,死鸡辨别率超99%,弱鸡、寡产鸡识别率达90%,效率大幅提升。

  从“养好蛋”到“卖好蛋”,福州的全产业链布局让“鸡蛋自由”更有保障。在蛋品加工车间,一条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鲜蛋经传送带送抵后,先完成分拣、清洗、消毒,再通过“先脱膜、再覆膜”的创新工艺——洗掉蛋壳原保护膜后,立即喷上一层新保护膜,既解决“洗蛋易坏”的难题,又保证鲜蛋卫生保鲜;随后,声呐系统通过多点位敲击鸡蛋、分析声音,精准剔除裂纹蛋,确保商品蛋品质。

  经过初加工的鲜蛋,一部分供应国内市场,另一部分则被制成茶叶蛋、卤蛋、皮蛋、咸蛋黄等深加工制品,走向全球。据基地负责人介绍,福州蛋制品在欧盟市场份额达50%-60%,北美市场占比30%-40%,成为海外消费者青睐的“中国味道”。

  产业的可持续性,更藏在“变废为宝”的循环智慧里。福州禽蛋基地配套建设了有机肥加工厂,养殖设备每天自动收集的蛋禽粪污,经管道输送至车间,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日均产量达30-40吨。这些有机肥销往周边农户,用于农作物种植,形成“养殖粪污→有机肥→农业种植→饲料原料”的绿色循环,既降低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又为产业链注入了生态活力。

  从科技养殖的“立体公寓”,到AI赋能的“机器人保姆”,再到全链覆盖的“种养循环”,福州禽蛋产业用“科技+全产业链”的组合拳,不仅稳住了国内蛋价,更让中国蛋品走向世界。这颗小鸡蛋的故事,正是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以新质生产力破解产业难题,用全链思维激活发展潜力,既守护了百姓的“菜篮子”,也为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