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从标准突围到全链把控:凤集如何破解可生食鸡蛋品质密码

时间:2025-10-21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标准缺位下的行业困境:当“可生食”成为品质突破的关键议题
 
  (一)消费升级推动标准重构
 
  在过往时期,对于中国民众而言,鸡蛋最为常见的烹饪方式为煮、炒、蒸,目的在于确保通过高温杀菌以保障食用安全。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西餐、日料逐渐融入大众生活,溏心蛋、温泉蛋等非全熟的食用方式也日益被大众所接受。《鸡蛋食用营养指南(2022)》表明,溏心蛋的烹饪方式使得蛋白质吸收利用率更高,更易于人体消化,且营养成分能够完整保留。在营养科学观念的支撑下,可生食鸡蛋市场规模迅速拓展。天猫数据显示,平台上超过半数的商家涉足可生食鸡蛋领域,其成交额占蛋品行业近70%,相关品类词搜索量超越“土鸡蛋”,年增速突破30%。
 
  然而,在市场繁荣的表象之下,潜藏着巨大的隐患。当前,国内可生食鸡蛋仅有团体标准,缺乏国家强制标准。这致使部分不良商家为追求利润,借助概念炒作,将普通鸡蛋包装成“可生食鸡蛋”进行高价售卖。这些所谓的“可生食鸡蛋”,在沙门氏菌检测、菌落总数控制等核心指标方面缺乏透明度,随时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也使得整个可生食鸡蛋市场陷入“信任危机”。
 
  (二)国际对标:成熟市场的标准借鉴
 
  凤集食品集团董事长冯斌在“中国可生食鸡蛋品质标准共识论坛”上的发言,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他指出,日本GP中心建立的沙门氏菌全链管控体系、英国狮标认证的透明追溯机制,皆是成熟市场中明晰标准的典型范例。这些标准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明确的选择依据,更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以日本为例,为确保可生食鸡蛋的安全,日本制定了9项法规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规范。从源头的饲料配比和卫生状况,到产蛋后的清洗、筛选评级,再到每枚鸡蛋上清晰标注的取卵日期和赏味期限,形成了一整套“从农场到餐桌”的闭环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这一体系,日本可生食鸡蛋的沙门氏菌感染率较普通鸡蛋降低98%,使得可生食鸡蛋在日本市场得以广泛接受和认可,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从源头破局:凤集的“三级防控”体系破解沙门氏菌难题
 
  (一)传统养殖模式的核心问题
 
  在传统养殖模式下,沙门氏菌堪称鸡蛋品质安全的关键隐患。凤集技术中心研发总监张琼莲指出,在传统养殖中,沙门氏菌的传播路径极为繁杂,它既可以通过种鸡进行垂直传播,将病菌直接传递给下一代;也能够借助养殖环境中的饲料、饮水、空气等媒介实现交叉污染,据统计,共有多达6条主要传播路径。而且,养殖周期往往较长,这为沙门氏菌提供了更多的潜伏和传播时间,母鸡隐性感染的风险也随之呈指数级增长。
 
  此外,沙门氏菌的检测和后续处置成本高昂,令众多养殖户望而却步。单栋鸡舍单次进行沙门氏菌检测,成本就超过2万元,一旦检测结果呈阳性,意味着整批鸡群可能需要淘汰处理,损失可达百万元之巨。这对于国内80%的中小养殖场而言,无疑是难以承受的重负,也成为可生食鸡蛋推广道路上的巨大阻碍。
 
  (二)全链条净化的“凤集方案”
 
  面对沙门氏菌这一行业难题,凤集食品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全链条净化的创新路径,为可生食鸡蛋的安全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种源管控:自建三代检测体系
 
  种源是保障鸡蛋品质的首要防线。凤集历经3年时间,成功实现祖代、父母代、商品代鸡群的自繁自育,建立起一套严密的三代检测体系。每一批次,凤集都会对10万份血样进行筛查,运用先进的胚胎沙门氏菌DNA检测技术,从源头上对种鸡进行严格把控,将种鸡带菌率成功控制在0.01%以下,这一数据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有效切断了母源传播链,使沙门氏菌在源头上就难以滋生。
 
  过程控制:70万枚/年的“地毯式”检测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凤集采用了高密度的检测方式,对每栋鸡舍每月至少抽检1000枚鸡蛋,全年累计检测量高达70万枚,检测密度是普通蛋企的10倍。检测指标不仅涵盖沙门氏菌,还包括李斯特菌等6项致病菌,确保鸡蛋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严格监控。
 
  除了检测,凤集还在养殖环境方面加大投入。通过对饲料进行益生菌发酵,改善蛋鸡肠道菌群,增强蛋鸡免疫力;在鸡舍安装空气过滤系统,减少空气中的病菌含量,将菌落总数控制在普通鸡蛋的1/20以下,为蛋鸡创造了一个健康、安全的生长环境。
 
  终端保障:24道工序打造“生食级”安全鸡蛋在鸡蛋出厂前,凤集设置了24道精细工序,为鸡蛋的品质安全增添了最后一道保障。鸡蛋首先要经过紫外线杀菌,杀灭表面的病菌;再通过裂纹光检,剔除有裂纹、可能被污染的鸡蛋;每一枚鸡蛋都会喷上专属的“可生食认证编码”,实现从鸡舍到餐桌的秒级溯源,消费者只需扫码,就能获取鸡蛋的全部生产信息,从而更加放心地食用。
 
  三、全产业链闭环:从“卡脖子”到“全链可控”的产业变革
 
  (一)破解种源“卡脖子”:4200万元投入曾祖代
 
  育种在蛋鸡养殖的金字塔体系中,种源处于最顶端,是决定蛋鸡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高端蛋鸡曾祖代种源完全依赖进口,这不仅成本高昂,还面临着被“卡脖子”的风险。据统计,我国每年进口祖代种鸡约50万套,每套价格高达100元,仅引种费用就超过5000万元。更为严峻的是,国际形势的变化随时可能导致引种渠道受阻,进而影响整个蛋鸡产业的稳定发展。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2024年,凤集食品联合荷兰汉德柯斯集团,毅然投资4200万元,在四川盐亭建设国内首个国际曾祖代种鸡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年产能可达200万套祖代种鸡,将填补国内高端蛋鸡种源的空白,满足全国30%以上的需求。项目采用“欧洲育种技术+中国本土化选育”的创新模式,通过对蛋鸡基因的精准筛选和优化,将蛋鸡的产蛋率提升了15%,料蛋比降至2.0:1以下,从基因层面为高品质鸡蛋的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构建“从种源到餐桌”的超级闭环
 
  除了在种源上实现突破,凤集食品还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构建起一条涵盖“育种-养殖-加工-科研”的全产业链闭环,实现了从种源到餐桌的全过程可控。
 
  上游:营养革新,打造功能性日粮
 
  饲料是影响鸡蛋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凤集食品自建12万吨饲料加工厂,研发出添加亚麻籽、万寿菊的功能性日粮。亚麻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提升鸡蛋中的Omega-3含量,有助于降低人体胆固醇水平;万寿菊则富含叶黄素,可使蛋黄颜色更加鲜艳,同时增强鸡蛋的抗氧化能力。通过这种功能性日粮的喂养,凤集可生食鸡蛋的蛋黄卵磷脂含量提升了30%,胆固醇降低了25%,在营养层面实现了全面升级。
 
  中游:科技赋能,打造智能化养殖标杆
 
  在养殖环节,凤集食品的100万只智能化养殖场堪称行业典范。养殖场配备了先进的环控系统,能够将鸡舍内的温度精准控制在±0.5℃,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为蛋鸡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自动集蛋系统的应用,使鸡蛋的破损率降低至0.3%以下,有效提升了鸡蛋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养殖场还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蛋鸡的生长数据,实现了养殖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管理。
 
  下游:多元开发,深挖蛋品价值
 
  在蛋品深加工领域,凤集食品同样成果显著。其蛋品深加工车间已成功开发出即食溏心蛋、蛋黄酱、蛋液等20余款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18℃锁鲜技术的应用,产品的保质期延长至90天,有效拓展了销售市场。凤集食品还建设了有机肥厂,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100%资源化利用,实现了绿色循环发展。
 
  通过这一全产业链闭环的构建,凤集可生食鸡蛋的沙门氏菌检出率连续3年保持为零,关键指标达到日本厚生劳动省生食标准,成为国内唯一通过NSF国际生食蛋认证的品牌。凤集食品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营养、美味的可生食鸡蛋,也为中国蛋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四、标准引领下的产业变革:从企业实践到行业共识
 
  (一)团体标准落地的“蝴蝶效应”
 
  凤集食品作为《可生食鸡蛋团体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不仅是标准的制定者,更是践行者和推动者。在凤集的示范带动下,国内20%的规模蛋企开始加速技术升级,一场以标准为引领的产业变革悄然兴起。
 
  凤集在团体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蛋鸡养殖密度需≤5只/㎡,这一要求虽看似简单,却对蛋鸡的生活空间和健康状况有着深远影响。在传统养殖模式下,部分蛋企为追求产量,过度压缩蛋鸡的养殖空间,导致蛋鸡生活环境恶劣,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而凤集的这一标准,为蛋鸡提供了更加宽敞、舒适的生活空间,有效降低了疾病传播的风险,也提高了鸡蛋的品质。
 
  饮用水菌落总数<50CFU/mL这一指标,同样体现了凤集对养殖环境的严格把控。凤集投资建设了先进的水处理系统,对鸡舍的饮用水进行深度净化和杀菌处理,确保每一滴水都符合标准。通过这一举措,凤集从源头上保障了蛋鸡的健康,也为高品质鸡蛋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产蛋后2小时内完成清洗杀菌,是凤集标准中的又一关键环节。鸡蛋在产出后,表面会携带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如果不及时清洗杀菌,这些细菌就会迅速繁殖,影响鸡蛋的品质和安全。凤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配备先进的清洗设备,确保鸡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处理,有效延长了鸡蛋的保质期,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
 
  这些看似细微的标准,如同蝴蝶扇动翅膀,在行业内引发了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蛋企开始意识到,只有提升自身的生产标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凤集的引领下,国内蛋鸡养殖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向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二)重新定义“中国高品质鸡蛋”
 
  当行业还在为“可生食”概念争论不休时,凤集食品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高的目标——重新定义“中国高品质鸡蛋”。凤集深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鸡蛋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安全和新鲜,营养成为了新的关注点。
 
  为此,凤集在饲料配方上进行了精准优化。通过添加富含叶黄素的万寿菊提取物,使得鸡蛋中的蛋黄天然叶黄素含量达到了12mg/100g,是普通鸡蛋的2.4倍。叶黄素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不仅能够有效预防视网膜黄斑病变,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对儿童的视力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凤集的这一创新举措,让鸡蛋从传统的食品转变为具有保健功能的营养佳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的更高追求。
 
  除了叶黄素,凤集还率先推出了“零抗生素残留”“Omega-3强化”等功能型产品。在“零抗生素残留”鸡蛋的生产过程中,凤集采用了益生菌发酵饲料和天然中草药保健等技术,替代了传统的抗生素预防手段,从源头上杜绝了抗生素残留的问题,让消费者吃得更加放心。而“Omega-3强化”鸡蛋,则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亚麻籽,使得鸡蛋中的Omega-3含量大幅提升,有助于降低人体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深受健身人士和注重养生的消费者喜爱。
 
  凤集的这些创新产品,不仅满足了母婴、健身等细分市场的需求,也为整个鸡蛋行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凤集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鸡蛋的营养功能,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了中国高品质鸡蛋市场的繁荣发展。
 
  结语:一场关于“信任”的产业长征
 
  凤集的实践表明,可生食鸡蛋的核心竞争力并非营销噱头,而是“从一枚蛋追溯到整个产业链”的标准坚守。当种源实现自主可控、检测密度突破极限、全链闭环实现透明化,消费者手中的每枚鸡蛋才真正成为“安全”与“品质”的承载。在农业产业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凤集以标准为利刃、以全链为护盾,不仅为中国蛋品行业开辟了一条品质突围之路,更印证了一个质朴的道理:唯有让每个环节都经得起严格检验,才能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真正建立起跨越代际的品牌信任。这或许就是中国农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的最佳诠释。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