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市场四季度困局:供需双增背景下的亏损突围策略分析
时间:2025-10-21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产能释放叠加需求震荡,生猪市场陷入“量增利减”困境
(一)供应端压力显著增大:能繁母猪效率提升导致产能扩张
2025年四季度出栏生猪与2024年12月-2025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相关。依据某平台对196家中大型样本企业的监测数据,该时段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分别增长0.58%、0.71%、1.07%,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扩产态势十分明显。
尽管散户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呈下降趋势,但每头母猪年产仔数(PSY)和每头母猪年出栏肥猪数(MSY)同比分别提高1.47头和2.05头。生产效率的提升弥补了存栏量减少的影响,实际生猪供应能力持续增强。预计四季度出栏量累计增长10.57%,散户及中小养殖场集中释放大体重生猪,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过剩的压力。
(二)需求端季节性回暖但疲态明显
10月,由于供应充足,屠宰量降幅收窄至与9月相同水平;11月之后,随着天气转冷以及腌腊备货的启动,屠宰量逐步增加,12月样本企业日均屠宰量环比增幅或达26.18%。
然而,终端消费复苏动力不足。10月生猪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猪价或跌至10.9元/公斤的低位;11月,短线二次育肥及需求提振带动猪价小幅上涨,但持续增加的供应限制了涨幅;12月,需求集中释放与阶段性过剩同时存在,猪价或在10.90-11.40元/公斤区间波动,难以突破成本线。
二、饲料成本微降难以扭转亏损局面,养殖端面临“卖得越多亏得越严重”的困境
(一)原料价格下降缓解成本压力但作用有限
四季度,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虽有下降空间,头均饲料成本预计累计下降0.68%。但10月受前期原料价格高位影响,头均饲料成本略有上涨,11-12月随着原料价格回落才有所下降。
根据某平台数据,2025年自繁自养模式四季度盈利均值为-239.42元/头,较三季度减少308.12元/头,同比2024年四季度大幅下降652.33元。其中,10月猪价跌至低位,盈利为-281.19元/头;11月需求回暖带动亏损收窄至-215.13元/头;12月在供需博弈下盈利微降至-221.94元/头,全季度亏损面扩大。
(二)规模化与散户分化加剧
大型养殖企业凭借PSY提升(达到14.47头/年)和智能饲喂系统,料肉比降至2.8:1以下,成本控制在14元/公斤左右,抗风险能力较强。但中小散户因补栏谨慎、疫病风险等因素,亏损比例攀升至35%,部分被迫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CR5预计突破42%,规模化企业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三、政策与市场双重调节下的四季度走势预判
(一)短期:供强需弱格局难以改变,价格继续探底10月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猪价或下探至10.5元/公斤,养殖端恐慌性出栏可能加剧亏损;11月腌腊备货启动,叠加二次育肥短期补栏,猪价或反弹至11.2元/公斤,但供应过剩抑制涨幅;12月集团集中出栏与节日需求相互博弈,价格或再度承受压力,全年均价同比下跌15%,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低。
(二)中长期:产能去化加速,2026年迎来阶段性拐点政策层面,农业农村部推动头部企业控制能繁母猪数量、降低生猪体重,12家重点企业计划年底前淘汰低产母猪100万头,叠加饲料成本下行,行业主动去产能周期开启。
某平台指出,若2025年四季度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5%,2026年一季度生猪供应压力将边际缓解,配合消费回暖,猪价或迎来阶段性反弹,但全年仍需警惕产能去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四、破局策略:降本增效与结构优化双轮驱动
(一)养殖户:理性出栏与成本管控协同推进
避免盲目压栏:体重达标的生猪应及时出栏,以降低饲料损耗。120公斤以上大猪日均成本增加3元,压栏一周头均亏损扩大21元。
精细化管理:引入智能监测设备,将料肉比控制在2.8:1以下,头均饲料成本压缩至850元以内,提升PSY至14头以上,以抵消猪价下跌的影响。
(二)企业端:全产业链延伸与技术赋能
头部企业:加速智能化转型,如牧原股份等通过AI巡检将MSY提升至28头/年,布局屠宰加工环节,开发低温肉、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品,毛利率提升至18%。
中小散户:加入养殖合作社降低采购成本,探索“生态养殖+直供”模式,如四川土猪通过有机认证实现售价20元/公斤,溢价率达40%。
(三)政策面:加强市场预期管理与产能调控
建议政府完善生猪价格预警机制,在猪粮比跌破5:1时启动收储,同时引导金融机构为规模化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支持疫病防控与育种研发,加速行业从“规模竞争”向“效率竞争”转变。
结语:穿越周期低谷,唯有主动变革者方能破局
2025年四季度的生猪市场,是产能过剩与消费疲软的深度较量,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短期来看,亏损加剧将倒逼产能去化;长期而言,效率提升与结构优化将重塑竞争格局。对于养殖户来说,应摒弃赌行情的心态,修炼成本控制的内功;对于行业而言,应借助政策东风加速技术升级,方能在周期轮回中迎来下一个盈利阶段。毕竟,每一次低谷都是行业洗牌的契机,只有主动拥抱变化的理性参与者,才能在“猪周期”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数据支持:农业农村部、上市公司公告等)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