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红利大盘点:中央补3000万+地方特色补贴

时间:2025-10-20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中央政策要点解析:三大支持方向与规范申报路径,县域最高补贴3000万元
 
  2025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强农惠农富农“一揽子”政策清单中,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建设项目备受关注。该项目涵盖从设施建设到有机肥生产的全环节,采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补助方式,通过中央与地方协同发力,为农业生态循环发展以及农户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以下对中央层面政策进行深入剖析。
 
  (一)三大核心支持领域,助力全产业链升级
 
  中央预算内投资明确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三大重点支持方向,精准施策,投入大量资金,推动产业升级。
 
  整县推进项目:县域生态循环综合补贴
 
  依据《生态保护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中央财政对畜牧大县以及生猪存栏10万头以上的县(区)予以大力支持,给予50%的补助比例,单个县最高支持额度为3000万元。此资金全面覆盖县域内粪污收集管网、发酵设施、田间贮液池等建设环节。政策大力倡导“种养结合”模式,例如山西襄垣县获得5512万元专项款,用于堆粪场、沼气池和有机肥生产线建设,成功构建“粪污—有机肥—农田”的绿色循环模式,有效解决粪污污染问题,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肥料,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设备购置补贴:机械化处理精准扶持
 
  在2024-2026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对畜禽粪污处理设备补贴作出明确规定:畜禽粪污处理单机(如固液分离机、翻抛机等关键设备)最高补贴15万元;100马力以上拖拉机按马力分级补贴,其中200马力以上高端机型单机可获25万元补助。山东新和盛等龙头企业把握政策机遇,更新智能粪污运输车,运输效率提升40%,单吨处理成本下降22%,显著增强企业竞争力,为行业树立典范。
 
  有机肥厂建设:规模化生产降本增效
 
  规模化养殖场若配套建设有机肥厂,可申请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的中央补贴。福建圣农集团把握时机,利用该政策新建年产20万吨的有机肥厂,获得800万元中央补助。这不仅使鸡粪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每年还能节约化肥采购成本1200万元,并且通过销售有机肥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
 
  (二)申报流程规范明晰:从县级方案到中央审批,五步完成
 
  在了解支持方向后,明晰申报流程对于顺利获取补贴至关重要。整个申报过程规范且严谨,从县级方案编制到中央审批,共分为五步。
 
  编制实施方案:项目县需结合本地养殖规模,如生猪存栏量、粪污产生量等关键数据,制定详尽周全的方案,内容应涵盖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实施周期等重要信息。鹤壁市淇县在此方面表现出色,明确污水储存池、有机肥车间等具体建设指标,为项目实施提供清晰指引。
 
  逐级报送审核:县农业农村局首先对方案进行初审,严格把关,初审通过后报送至省农业农村厅。省厅结合专家评审意见,并综合考量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如是否有配套资金等因素,确定推荐名单。河北涿鹿县因“养殖密集区治理方案可行性高”,获得优先入选机会。
 
  纳入投资计划:省厅将筛选后的项目上报农业农村部,中央依据年度预算和区域平衡原则,最终下达投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西藏巴宜区等脱贫县可享受补助比例上浮5%的政策倾斜,体现政策对特殊地区的关怀与支持。
 
  二、地方政策因地制宜:差异化补贴解决区域难题,惠及散户与规模场
 
  中央政策确定总体方向后,地方政策积极落实。全国各地根据自身养殖特色,纷纷出台差异化补助标准,针对养殖密集区的大规模处理难题、中小散户的零散问题以及生态敏感区的特殊需求,精准制定解决方案。
 
  (一)养殖密集区:集中处理成为关键举措
 
  在养殖密集区,畜禽粪污产量大、处理难度高,是环保治理的重点与难点。河北、福建等地积极探索“集中处理”模式,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河北模式:对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最高补贴100万元,规模场设施升级补贴50万元。例如石家庄周边县域采用“政府建中心+企业运营”模式,将分散养殖户粪污统一收集处理,处理成本下降35%。
 
  河北依据《2026年省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储备指南》,对养殖密集区给予重点支持。对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最高提供100万元补助,助力完善粪污收储运体系,提升处理能力。规模养殖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最高可获50万元补贴。以石家庄周边县域为例,当地政府投资建设大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引入专业企业负责运营。中心通过建立覆盖周边村庄的收集网络,将分散养殖户的粪污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该模式不仅提高处理效率,还大幅降低处理成本35%,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福建创新:生猪存栏≥10万头的县可获得“省级500万+中央3000万”叠加补助,南平辖区借此建成处理能力达27吨/小时的智能化粪污处理厂,服务周边300家养殖场,粪肥还田率提升至85%。
 
  福建对生猪存栏量≥10万头的县,给予省级500万元以上资金补助,同时可叠加最高3000万元的中央补助。南平辖区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建成一座处理能力达27吨/小时的智能化粪污处理厂。该工厂采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将收集的畜禽粪污转化为优质有机肥,不仅解决周边300家养殖场的粪污处理难题,还使粪肥还田率从60%提升至85%,为当地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中小散户:轻量化补贴激发参与积极性
 
  中小散户数量众多、分布零散,一直是畜禽粪污治理的难点。宁夏沙坡头区和安徽灵璧县通过推出“轻量化补贴”政策,以较小投入推动环保工作,成功激发中小散户参与粪污治理的积极性。
 
  宁夏沙坡头区:对散户建设储粪棚、集污池按总投资50%补贴,单个设施最高补贴15万元,直接带动65家中小户完成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户均年减少粪污排放30吨。
 
  宁夏沙坡头区针对中小散户出台针对性补贴政策。对散户建设储粪棚、集污池等简易设施,按照总投资50%的比例给予补贴,单个设施最高可获15万元补助。该政策有效推动中小散户参与,短短一年内,带动65家中小户完成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改造后,户均年减少粪污排放30吨,显著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安徽灵璧县:推行按件补贴,储粪棚(≥40㎡)每个补贴4000元、粪尿储存池(≥50m?)每个补贴5000元,2025年首批59个储粪棚、14个储存池获补30.6万元,实现小投入大环保目标。
 
  安徽灵璧县推行“按件补贴”政策,储粪棚面积≥40㎡,每个补贴4000元;粪尿储存池容积≥50m?,每个补贴5000元。2025年,首批59个储粪棚、14个储存池获得总计30.6万元补贴。这种补贴方式简单直接,使中小散户切实感受到政策支持,更有动力建设和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实现“小投入撬动大环保”的目标。
 
  (三)生态敏感区:绿色转型给予额外支持
 
  在生态敏感区,如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周边,畜禽粪污处理要求更为严格。浙江衢州和江苏扬州通过给予额外补贴,推动当地养殖场加快绿色转型,实现生态与养殖的协调发展。
 
  浙江衢州:对第三方处理企业给予25元/吨运输补贴+0.43元/千瓦时至电价补贴,推动企业将粪污处理半径扩展至50公里,解决山区养殖场处理难问题。
 
  浙江衢州衢江区对第三方粪污处理企业给予25元/吨的粪污运输补贴,同时补贴0.43元/千瓦时的电价。在山区,养殖场分布分散,粪污运输成本高、处理难度大。有了这笔补贴,第三方处理企业运营压力减轻,处理半径从30公里扩展至50公里,成功解决山区养殖场“处理难”问题,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江苏扬州:对沼气工程按厌氧消化装置容积1500元/立方米补贴,单个工程最高补贴3000万元,助力建成年发电500万度的粪污沼气项目。
 
  江苏扬州对沼气工程给予高额补贴,按照厌氧消化装置容积,每立方米补贴1500元,单个工程最高可获3000万元补助。在资金支持下,当地成功建成年发电500万度的粪污沼气项目。该项目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清洁能源,实现沼渣、沼液的资源化利用,为生态敏感区的绿色发展提供成功范例。
 
  三、专项支持补齐短板:运行、培训、推广全面覆盖,保障项目长效实施
 
  除中央和地方的建设补助外,各地还推出一系列专项支持措施,涵盖运行成本补贴、技术培训、有机肥推广和数字化监管等方面,全方位保障项目长效运行与技术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运行成本补贴:解决建得起用不起的困境
 
  部分畜禽粪污处理项目面临“建得起、用不起”的问题,运行成本过高成为阻碍。浙江衢州衢江区对第三方粪污处理企业给予25元/吨的粪污运输补贴,同时补贴0.43元/千瓦时的电价。这一举措使企业运营成本大幅下降28%,粪污收集覆盖率从60%提升至92%,有效打通粪污收集处理的各个环节,让偏远地区的养殖场也能享受高效的粪污处理服务。
 
  (二)有机肥推广补贴:打通资源化利用最后环节
 
  为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各地在有机肥推广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安徽灵璧县对本地有机肥企业按200元/吨给予补贴,鼓励企业以畜禽粪污为原料生产合规有机肥。2025年,预计可消纳粪污10万吨,生产有机肥5万吨,既解决粪污污染问题,又为农户提供优质有机肥,实现“污染治理+产业增收”的双赢局面。福建邵武市对施用商品有机肥的农户按每亩100元补贴,引导农户减少化肥用量30%,推动形成“养殖—有机肥—种植”的绿色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品质,保护土壤生态。
 
  (三)数字化监管:科技助力长效管理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有力支持。福建等地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大数据平台,政府补贴30%的系统建设费用。通过该平台,可对养殖场粪污产生、处理、还田全流程进行在线监测,数据实时接入农业农村部监管系统。这不仅使补贴资金发放更加精准,还为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撑,确保项目长期稳定运行,实现从“人管”到“智管”的转变。
 
  四、申报攻略要点梳理:三类主体如何精准对接政策
 
  面对利好政策,不同主体应把握机遇。以下为申报攻略,助力精准对接政策,获取补贴。
 
  (一)县域政府:整合资源,打造示范项目
 
  县域政府若要在申报中取得优势,需“整合资源、突出特色”。优先整合本地养殖规模、耕地面积和已有设施基础,制定具有可行性和示范效应的项目方案。生猪存栏≥10万头的县具备明显优势,产粮大县更具加分项。可借鉴山西襄垣县“种养结合+有机肥深加工”的成功模式,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申报时,突出项目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如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粪污处理效率,更易获得专家和上级部门认可。
 
  (二)养殖主体:按需申报,留存关键材料
 
  养殖主体应根据自身规模和需求确定申报方向。规模场重点申报“设施升级+有机肥厂建设”,可获得中央30%的补贴,减轻企业投资压力。中小散户则聚焦“储粪棚、集污池轻量化改造”,地方50%的补贴可助力完成设施建设。无论养殖场规模大小,都应妥善保留发票、建设前后对比影像等验收材料,这些是顺利获取补贴的关键。同时,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建设,确保设施符合环保标准,以一次性通过验收。
 
  (三)第三方机构:瞄准市场,实现可持续运营
 
  第三方机构可瞄准“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有机肥销售”领域,其中蕴含巨大商机。以浙江衢州为例,叠加中央和地方补贴后,处理1吨粪污可获得综合收益80元,足以支撑企业实现市场化可持续运营。申报时,突出自身专业优势和运营能力,如拥有先进处理技术、完善收储运体系等。同时,积极与当地政府和养殖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结语:从环境负担到生态财富,把握政策红利
 
  2025年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构建了“中央定框架(最高3000万县域补贴)—地方细落实(差异化补助标准)—专项补短板(运行/培训/推广)”的完整体系。无论是希望降本增效的养殖场、开拓有机肥业务的企业,还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县域政府,均可在政策清单中找到适配方案。目前,只需对照本地农业农村局发布的实施细则,准备齐全申报材料,即可搭乘“农业生态循环”政策快车,实现畜禽粪污从“污染负担”向“增收资源”的转变。(注:具体补贴标准以当地最新政策文件为准,建议密切关注县级农业农村部门通知或拨打12316农业服务热线咨询。)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