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牧原股份砸32亿越南建楼房猪场!新希望、海大、扬翔齐出海抢滩全球市场

时间:2025-10-17
来源:牧原股份、每日经济新闻、南方农村报等



  近年来,“出海”成为行业高频热词。其中牧原股份近日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在越南胡志明市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投资32亿越南建楼房猪场,此外新希望、海大、扬翔等农牧巨头纷纷发力出海。

  “不出海,就出局”的观念在饲料养殖行业也变得深入人心,大家都想抓住这波出海浪潮。

  正式签署协议,牧原走出国门加快全球化进程

  9月28日,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在越南胡志明市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越南西宁省建设并运营总投资32亿元人民币的高科技楼房养殖项目。

  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裴香江、牧原股份首席财务官高曈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存栏母猪6.4万头,年出栏商品猪160万头,同时配套年产60万吨的饲料厂。

  新希望:26年的企业出海路

  1999年,新希望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家海外饲料公司。

  26年后,新希望在越南已经有9家饲料公司,3家养殖公司和1家种禽公司,鱼料销量位居第一位。

  一开始,新希望先从饲料市场入手,进入越南市场。因为越南本国的饲料工业发展滞后,产品工艺原始,生产成本很高,因此越南政府欢迎外资饲料企业投资,越南有33%的饲料厂由FDI企业控制。

  随着越南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生猪养殖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而且此时的新希望已经在越南深耕多年,在当地建立起了品牌和渠道,这些因素促使新希望在越南进行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在当地市场深度竞争。

  2019年,新希望在越南平福建了养猪场,首度尝试出海养猪。

  在这片离胡志明110公里的北部山区橡胶林内,坐落着越南最大的现代化单体猪场,设计母猪存栏1.35万头,商品猪年出栏30万头。现在新希望在越南的养殖项目已经扩展到了三个。

  目前,新希望在15个国家地区经营着60多家分公司,海外版图还在持续扩大。

  新希望2024年度财报数据显示,其海外业务已成为驱动公司发展的关键增长极。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1030.63亿元,其中海外业务收入连续两年突破20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9.44%。更值得关注的是,2020-2024五年间,新希望海外营收规模实现翻倍增长。海大集团的国际化进程同样亮眼,其境外营收从2020年的55.87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143.39亿元,增幅高达156.65%,展现出强劲的海外扩张势头。

  2020-2024年新希望六和与海大海外营收规模实现翻倍增长。

  海大集团:2024年海外饲料销售240万吨

  同样主营饲料业务的海大集团的出海第一站也瞄准了越南市场,但比新希望晚了12年。

  2011年,海大集团和越南当地的团队合资建厂,发现产量和销量都很不错。所以2015年,海大开始独资建厂,次年就投产使用。

  海大将国内将国内“饲料+种苗+动保”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在当地建厂、当地销售、同时配套优质种苗、动保以及专业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在熟悉海外当地市场养殖和消费特点后,海大依托国内研发技术,结合当地原料采购和养殖特点进行产品力提升。

  这样一来,国内成熟的技术得以在国外市场逐步转化,海外业务产品盈利空间增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大的产品和服务本地化程度越高、链条越完善,则公司竞争力护城河就越高。

  得益于在越南市场的深耕,海大已经将越南作为核心,在东南亚地区继续拓展其他如印尼、孟加拉、马来西亚等市场。

  在海外地区的踏实耕耘为企业带来的是实打实的收益。2024年,海大集团海外饲料销量约为240万吨,约占全集团外销量的10%。从各个国家的销售情况来看,越南是销量占比最大的区域,印尼紧随其后。除此之外,公司在厄瓜多尔、埃及等多个国家均有饲料销售。

  扬翔集团:智能养猪技术出海云端猪场

  与上述企业不同的是,来自广西的扬翔集团则依托自身智慧养殖技术上的优势,加快智能养猪技术“出海”。

  近年来,扬翔集团与深圳数影科技合作,推出FPF智能养猪整体解决方案,即将猪场的猪、人、物、场、企业等关键要素互联网化,为猪场管理提供智能化的应用和决策服务,形成了一个真实且实时可控的云端猪场。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内30多家规模猪企以及韩国、俄罗斯等国家陆续应用了FPF智能养猪整体解决方案。2024年10月,中国—东盟生猪产业创新联盟成立。

  扬翔集团育种研究中心总监赵云翔介绍,联盟主要致力推动中国与东盟在生猪育种、疫病防控、智能养殖等领域的联合研发,提升产业科技水平;联合防控非洲猪瘟、口蹄疫等跨境动物疫病,共享疫苗研发和生物安全经验,降低产业风险;推广我国在粪污资源化利用、低碳养殖等方面的经验,帮助东盟国家减少养殖污染,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不出海,就出局!更多企业开启海外布局

  “不出海,就出局”的观念在饲料养殖行业也变得深入人心,大家都想抓住这波出海浪潮。

  通威早在2007年就开始布局海外的发展。作为较早一批在海外布局饲料生产基地的集团性企业,通威始终重视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及饲料生产基地建设。如今,通威已在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主要水产养殖国家建立了多家饲料公司,以丰富经验和前沿技术,极大推动了当地水产养殖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禾丰要想成为最优秀的饲料生产企业,就不能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必须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也一直在等待和寻觅着这样的机会。”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曾在公开采访中这样强调。2004年,禾丰与尼泊尔VOITH公司合资成立尼泊尔禾丰,迈出了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面对饲料产品运输半径的天然限制,禾丰创新性地采取“海外建厂+本地化生产”的发展模式。2006年,通过与荷兰皇家德赫斯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禾丰成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全球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粤海饲料是中国水产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23年,粤海正式签约“越南粤海饲料有限公司10万吨高档水产生产线项目”,标志着其全球化战略正式启动。2025年1月8日,粤海饲料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公司在越南投建了海外第一家企业,规划产量为10万吨,预计2025年可以正式投产。越南建厂是粤海未来发展的重要布局,公司从未来发展角度看,通过在越南建厂做一个桥头堡,作为粤海在海外发展的实例、经验,逐步向海外其他国家发展。

  神农集团高管表示,会持续通过第三方公司等方式,对海外市场、政策、法规等做综合评估,再由企研团队研究以何种业务形态进入海外市场,“神农集团有国际化背景,未来‘出海’是战略考量的必然选择,我们会持续关注同行,积极探索”。

  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刘小红曾在采访中表示,中国农牧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前,必须深入了解和适应当地的文化、商业环境、法律法规以及市场状况,企业也必须具备坚定的战略定力和充分的准备。她认为,无论是否出海,中国农牧企业的视野都应放眼全球,力求在技术和产品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