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显著:白羽鸡企稳等待需求复苏,黄羽鸡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
时间:2025-10-17
来源:中禽传媒
近期国内禽类养殖市场呈现鲜明的分化格局,“白羽稳价、黄羽盈利”的特征逐步凸显。白羽鸡产业链上下游表现分化,产品价格暂稳但终端需求仍需修复;黄羽鸡则在经历超7个月亏损后,连续4周实现盈利,头部企业全年业绩扭亏预期升温,禽类养殖产业链的结构性差异正进一步加剧。
从白羽鸡市场来看,当前产品价格已进入企稳阶段,但需求端回暖信号尚未明确。9月26日数据显示,白羽鸡产品价格维持在8650元/吨,当周价格与上周持平,不过较去年同期仍下跌5.5%,反映出终端消费复苏进度较慢,市场需求支撑力度有限。值得注意的是,主产区鸡苗均价有所回升,至3.29元/羽,周环比上涨4.4%,同比跌幅收窄至4.1%,这一变化意味着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出现小幅改善,行业对短期供给调整的意愿增强。

白羽鸡父母代环节则呈现“量增价减”的特殊走势。2025年第37周(9月8日-9月14日)监测数据显示,父母代鸡苗价格降至42.39元/套,周环比下跌1.9%,同比跌幅进一步扩大至18%;与之相反,父母代鸡苗销量却逆势增长,达到150.75万套,周环比增加5.9%,同比增幅更是达到10.3%。业内分析认为,销量增长或源于种鸡场为布局春节前产能提前备货,但价格持续承压也表明,行业对后续市场行情的预期仍偏谨慎,担忧需求端难以支撑价格上行。
黄羽鸡市场则迎来关键转折点,高存栏背景下的盈利修复成为行业亮点。2025年第36周(9月1日-9月7日)数据显示,黄羽鸡在产祖代存栏量达158.4万套,创下2021年以来同期新高;在产父母代存栏量1376万套,处于2023年以来的高位水平;父母代鸡苗销量144万套,同样为2021年同期最高。即便在高存栏基数下,全国商品代毛鸡仍实现盈利——均价达15.09元/公斤,成本约14.11元/公斤,每公斤盈利0.98元,周环比增加0.15元,行业已连续4周保持盈利状态,供给端调整的成效逐步显现。

不同品种的黄羽鸡表现也存在分化。9月26日,三黄鸡均价涨至16.28元/公斤,周环比上涨1.6%,但同比仍下跌9.4%;青脚麻鸡均价稳定在6.6元/斤,同比涨幅则高达13.8%,成为细分品种中的“黑马”。头部企业的盈利改善更为显著,8月温氏股份、立华股份的黄羽肉鸡销售均价分别达到12.3元/公斤、11.7元/公斤,环比分别提升1元/公斤、1.9元/公斤,两大龙头已正式步入盈利区间,市场普遍预期其全年黄羽鸡业务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对于禽类养殖产业链的后市走向,分析人士指出两大核心趋势:一是白羽鸡产业链上游父母代环节量增价减,下游产品价格企稳,短期需重点关注终端消费复苏节奏,需求回暖将成为推动行业向上的关键变量;二是黄羽鸡虽已实现盈利,但高存栏下后续产能释放可能对价格形成压制,行业需警惕盈利回调风险。
机构普遍建议,当前投资需聚焦“成本控制能力”这一核心指标。白羽鸡领域,具备种源优势与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龙头企业,在成本管控和抗风险能力上更具优势,有望在需求复苏后率先受益;黄羽鸡领域,区域性龙头企业凭借品牌溢价与渠道深耕优势,盈利空间或进一步扩大,成为行业结构性机会的主要载体。
随着季节性消费旺季临近,禽类市场供需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白羽鸡产业链需等待明确的需求回暖信号,而黄羽鸡养殖行业已率先走出亏损阴霾,全年业绩修复路径逐渐清晰。对于投资者而言,结合企业的产能弹性与成本管控能力,或能更精准地挖掘产业链中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