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市场行情
  3. 玉米/豆粕

供应宽松预期将限制新粮价格走势 玉米市场等待潜在利多发酵

时间:2025-10-14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进入10月以来国内主产区新季玉米收获范围逐步扩大,种植户售粮积极性偏高,新粮水分偏高储存难度较大影响,收购主体建库情绪不高,贸易商随收随走,加工企业多以刚性需求采购,市场收购心态仍谨慎,玉米行情持续下跌趋势。截至本周二全国现货均价为2201.79元/吨,周度环比跌幅为4.19%。由于市场处于接新期,玉米供应不缺,但基层种植户和贸易商售粮节奏的变化将继续左右行情走势。

  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五成 玉米收获过半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截至10月10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五成,其中玉米过五成。分区域看,西南过七成、西北过五成、东北近四成、长江中下游过三成、华南近三成、黄淮海近八成。东北天气晴好收割顺利,截至10月8日辽宁省粮食作物已收获2611.2万亩,其中,玉米已完成收获2260.6万亩,完成进度达53.7%。持续降雨天气导致华北新粮收割进度相对略慢,截至10月8日山东省秋粮已收3363.2万亩。其中玉米已收3134.9万亩、占53.6%;河北省秋粮收获4300余万亩,其中玉米收获3500余万亩。截至10月12日17时,河南省秋粮作物已收获6270万亩(占82.2%),其中玉米已收获5065万亩(占87.6%)。截至10月12日,山东省秋粮已收面积4156.1万亩,约占63%,其中玉米已收面积3848.3万亩,占65.8%。截至10月13日安徽全省已收秋粮面积超4500万亩,其中玉米近1700万亩,进度超九成。

  玉米产量预期同比提高 两大产区品质有所分化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据最新的报告预测,2025/26年度,中国玉米种植面积44873千公顷(6.73亿亩),较上年度增加132千公顷(198万亩),增幅0.3%。据机构调研,东北玉米今年普遍单产同比提高,带动玉米产量同比增加,且容重明显偏高,粮源品质同比提升;而华北持续降雨导致粮源存放难度大、霉变风险高,烘干能力明显不足,新玉米堆积返潮霉变现象增多,玉米品质明显下降。

  后续采购需求或增

  2025年8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936万吨,环比增长3.7%,同比增长3.8%。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同比分别增长3.4%、8.3%、7.9%。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32.9%。前期压栏和大猪被迫出栏,形成了阶段性的“踩踏效应”,而终端消费需求不振、替代品的选择增多,进一步抑制了猪肉消费,最终导致7月以来猪价快速探底。尽管近月来供给端持续推进去产能,但效果尚不及预期。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也显示,截至8月末,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4038万头,较7月份下降0.1%,环比减少了4万头,但同比呈现持平。从目前去产能的速度看,到2026年上半年,生猪供应量较为充足,其对饲用玉米刚性需求依然可观。新粮收割进度加快,玉米价格频繁下跌,饲料企业以消耗原有库存为主,观望态度,部分库存偏低的饲企少量采购。国庆长假效应对下游消费市场有所带动,一定程度上促进玉米加工业产品的消费增长,而华北与东北新季玉米陆续上市,前期检修企业陆续恢复生产,行业开机率逐步升高,深加工企业维持原料低库存状态,后续加工业采购玉米需求或增量。

  储备收购或适时启动

  目前国内玉米产区已经进入集中收获期,新粮供应量增加,东北部分中储粮直属库也开始挂牌收购,市场购销活跃度略有好转,与此同时中储粮拍卖活动也明显减少,截至10月13日仅中储粮吉林分公司投放销售64万吨玉米,中储粮竞价采购仍在继续进行。据悉,长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定于2025年10月15日举办玉米竞价采购交易会,拟采购2025年新季玉米7141吨,等级二等及以上,容重要求700g/l,质量品质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玉米(GB1353-2018),起报价2065元/吨。随着收割进程加快,玉米上市量将继续增加,市场供应压力仍存,预计后期储备收购也将适时启动,对玉米现货价格有所支撑。

  综合来看,基层陈粮逐步见底,其流通量将进一步吃紧,且深加工及饲料企业普遍库存较低,后期企业开始大量收购,将对玉米价格形成利多支撑,但主产区新季玉米进入集中收割季,新季供应压力凸显,叠加小麦饲用量继续维持高位的有限补充,总体上10月份期间大多数时候玉米供应压力依旧更大。预判10月份期间大多数时候产区玉米交易价格总体继续偏弱走势为主的可能性更大,10月份月度均价环比继续下跌的几率更高。密切关注产区收割期天气状况。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