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后豆粕市场态势分析:南北价差扩大
时间:2025-10-13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引言:国庆休市后豆粕市场呈现区域分化格局
国庆7天休市结束,国内豆粕市场从全面休市状态逐步进入分区复苏阶段。东北地区油厂开机率降至30%,价格较节前稍有下跌;华南地区贸易商报价却逆势上调,川渝地区价格涨幅达到30元/吨。同期,CBOT大豆期货受中美谈判预期影响小幅收涨,引发市场对于美国大豆出口前景的遐想。表面看似平稳的节后市场复苏,实际上隐藏着供需双方的激烈博弈以及区域间的竞争。
二、国际市场:美豆借谈判预期反弹,出口形势引发多空博弈
(一)CBOT大豆:技术性反弹与政策预期共同作用
截至10月7日,CBOT大豆主力合约上涨0.32%,收于1021美分/蒲式耳,尽管较节前涨幅有限,但美国领导人通过社交媒体释放出“中美即将就大豆议题进行会面讨论”的信号,使得市场对美国大豆出口前景重新燃起期待。根据美国豆农协会数据,2024年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量同比大幅下降40%,此次谈判被视为“打开中国市场的关键契机”。
然而,国际机构发布的报告为市场降温:USDA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大豆旧作库存达到3.42亿蒲式耳,创下近四年同期最高水平,加之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超出预期,全球大豆供应过剩压力依然存在,CBOT大豆价格反弹缺乏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二)中美贸易:从低谷迈向缓和的微妙转变
中国作为美国大豆的传统最大进口国,自2024年5月起进口量降为零,迫使美国启动“百亿补贴”计划以安抚豆农。此次谈判预期虽未明确大豆采购量,但市场将其解读为“中美农产品贸易解冻的积极信号”,部分贸易商提前布局美国大豆远期合约,促使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情绪短期内升温。
但业内人士提醒,即便恢复采购,中国已形成“巴西(占比70%)+阿根廷(占比20%)+美国(占比10%)”的多元化进口格局,美国大豆难以重回主导地位。
三、国内市场:区域分化加剧,南北价差扩大至200元/吨
(一)北方市场:开机率较低,价格稳中趋弱
东北产区:大连日清、营口嘉里等大型工厂维持开机生产,中小型工厂停机率达70%,导致鲅鱼圈港口报价为3000元/吨,较节前下跌10-30元/吨;吉林市场因物流限制,报价3100元/吨,成为北方地区的价格高点。饲料厂普遍持观望态度,称“节前备货可满足20天使用,节后根据盘面情况再进行补货”。
华北产区:天津中粮、三河汇福等主要油厂未停机,贸易商报价2990-3040元/吨,较节前下跌10-20元/吨。但终端采购量较少,某饲料企业透露:“生猪养殖亏损进一步扩大,豆粕库存从15天压缩至7天,仅敢进行刚需采购。”
(二)南方市场:供应相对紧张,价格逆势上调
华东华南:上海贸易商报价2930-2950元/吨,较节前上涨20-30元/吨;东莞市场报价2910-2930元/吨,上涨10-30元/吨。主要原因是节前油厂因胀库停机,假期期间库存消耗后,贸易商利用“供应短期缺口”小幅提价,饲料厂虽对高价有所抵触,但因库存不足只能被迫接受。
川渝地区:成都报价3130-3150元/吨,重庆报价3050-3090元/吨,较节前上涨30元/吨,涨幅居全国之首。当地油厂开机率不足20%,且饲料厂从5号起集中复工,短期供需失衡推动价格上涨,某贸易商表示:“开机率恢复到50%至少需要10天,在此期间价格难以回落。”
(三)西北西南:休市特征显著,成交较为清淡
西安油厂6号恢复开单,但暂无报价,下游企业称“等待连粕开盘指引,目前成交全依赖节前订单支撑”;云南市场因物流中断,报价较节前维持在3100元/吨,实际成交几乎停滞。
四、供需面:供应压力持续存在,需求回暖力度有限
(一)供应端:库存处于高位且开机率存在分化
全国油厂豆粕库存节前达到145万吨,节后虽因停机有所消耗,但山东、华东等地库存仍超过50万吨,限制了价格上行空间。东北某油厂表示:“库存消化至少需要2周,目前开机率低并非产能不足,而是不敢过多生产,担心库存积压。”开机率呈现“南北差异”:华北开机率为65%,华南为30.6%,东北仅为20%,反映出企业对后市看法存在分歧——北方担忧需求疲软,南方则押注短期补库行情。
(二)需求端:养殖亏损抑制采购积极性
生猪自繁自养亏损扩大至74元/头,肉鸡养殖利润缩减至1.2元/只,饲料厂普遍降低豆粕配方比例,采用杂粕替代。全国饲料企业豆粕库存周期从25天降至18天,表明“随用随采”已成为主流采购策略。唯一的亮点是水产养殖的“最后冲刺”:两湖、江西地区水产饲料厂国庆后加速备货,推动当地豆粕价格上调40元/吨,但占比仅20%的水产需求难以改变整体需求疲弱的格局。
五、后市展望:短期以震荡为主,关注三大关键变量
(一)价格走势:南北分化延续,短期难突破区间震荡
北方市场:预计10月中旬油厂开机率回升至50%,加之东北玉米上市将分流饲料原料需求,豆粕价格或回落至2950-3000元/吨。
南方市场:川渝、华东库存消化完毕后,若美豆谈判无实质性利好,价格将随开机率恢复而回调,预计回落10-30元/吨。
全国均价:短期将围绕2900-3100元/吨区间震荡,10月底或因饲料厂节前补库出现阶段性小高峰。
(二)关键变量:谈判进度、开机率、养殖利润
中美大豆谈判:若达成阶段性采购协议,CBOT大豆或冲高至1050美分/蒲式耳,国内豆粕价格将跟随上涨1%-2%;若谈判落空,价格可能下探至2900元/吨。
油厂开机节奏:重点关注华东、华南10月中旬开机率能否达到70%,若持续低于50%,供应紧张局面可能支撑价格。
养殖端补栏:生猪二次育肥若启动(目前入场量下降40%),将提振豆粕需求,反之则延续弱势。
(三)给从业者的建议
饲料厂:以刚需采购为主,逢价格下跌可建立10-15天库存,避免追高采购。
贸易商:利用南北价差进行区域套利,关注华东-东北200元/吨以上价差机会。
养殖户:抓住豆粕价格震荡期调整饲料配方,推广低蛋白日粮(可降低成本0.2元/公斤)。
结语:豆粕市场进入博弈敏感时期
国庆后的豆粕市场,既是区域供需失衡的直观体现,也是中美贸易预期的重要检验。国际资本紧盯谈判窗口进行博弈,国内产业端则在高库存与低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对于从业者而言,应摒弃“单边看涨/看跌”思维,密切关注即时供需数据(如油厂开机率、饲料厂采购量),才能在震荡行情中把握机遇。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