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兽药企业疯狂内卷:600多家遭淘汰,严监管再堵贴牌、劣质漏洞
时间:2025-10-12
来源:猪好多网
在猪市艰难的当下,兽药动保行业更是陷入“难上加难”的困境。例如2024年生猪产业利润略有回暖,但兽药动保产业却跻身“十大艰难行业”第四位,行业艰难度高达76.9%。现如今,不少动保企业在市场压力下被迫收缩产能,甚至有数百家彻底退出行业舞台。
兽药行业“大洗牌”
据统计,目前全国通过新版兽药GMP认证的生产企业约有1100家,而在2024年6月时这一数字还维持在1700多家——这意味着仅仅在一年多时间里,兽药动保企业数量就减少了600多家,减少幅度高达35%。
当然,被清退的企业多为设备老旧、管理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在行业升级浪潮中已然失去竞争力。业内人士指出,新版兽药GMP认证已成为进入兽药市场的“硬门槛”,未获得认证的企业已无资格开展兽药生产,这一标准的落地加速了行业劣势产能的出清。
具体来看,兽药企业被淘汰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①政策淘汰,新版兽药GMP标准大幅提高了企业合规成本,厂房改造、设备更新、质量管控体系搭建等投入,让许多资金实力薄弱、技术基础差的中小企业难以承受,最终因无法达标而被清退;
②市场竞争压力,行业内同质化产品泛滥,为争夺市场份额,企业纷纷陷入价格战,低价竞争导致中小企业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甚至出现亏损;
③行业集中化趋势,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不断抢占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弱势企业在竞争中逐渐失去生存空间。
并且,放眼未来,动保企业也同样面临长久且艰巨的挑战!因为养猪业进入微利时代,养殖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向动保企业压价,持续拉长动保产业价格战,许多企业的利润率腰斩再腰斩;此外,为保障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对兽药品质的监管力度也持续加大,不合格产品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兽药监管力度加大
据农业农村部通报,在2025年一季度部级跟踪抽检中,有14批次兽药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达1.3%;省级抽检的不合格率也超过1.1%,同时还当场查出12批次假兽药。这些不合格产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品含量不达标、标签与实物不符等,如部分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产品的有效成分仅为标准量的70%-80%,严重损害养殖户利益!
分析人士认为,兽药品质低劣的一大原因就是“内卷竞争”,部分企业为了生存而使用了劣质原料、降低工艺要求等。但无论怎么竞争,都不应该以劣质产品损害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也许正因如此,今年以来国家对兽药行业的监管力度还在不断加大。
例如年初,农业农村部下发了《2025年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在原有抽检基础上增设使用端巡查,并将兽药抽检与饲料残留、耐药性监测联动,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将实施快速清退,从市场端切断劣质兽药的流通渠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9月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公告,拟以公告形式发布《兽药商品名称和注册商标管理要求》与《兽药商品名称命名原则》,目前正公开征求意见。
这两项新规直指兽药行业长期存在的三大核心问题:一是名称乱象,同一种药物被赋予多个商品名,部分劣质产品依靠更换名称打开市场;二是责任模糊,代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生产方与品牌委托方往往互相推诿,难以追溯责任;三是监管漏洞,部分企业通过频繁更换商品名逃避监管追责。
新规的落地将从根本上改变兽药行业的经营生态。未来,同一兽药产品将统一使用同一名称,不再允许通过“换名”误导市场;同时,注册商标必须与兽药批准文号信息严格一致,产品标签将实现全流程追溯,代工企业的信息不再隐匿。
这意味着,若企业产品效果差、品质不达标,将无法再通过更换名称继续进入市场,仿冒、贴牌生产等乱象将受到极大限制和打击,以往依靠低劣产品赚取短期利润的模式将难以为继。
所以说,当前兽药动保企业正面临多重艰巨挑战,不仅要应对“卷价格”的恶性竞争,还要在“卷品质、卷功效”的行业升级中寻求突破。更关键的是,当前生猪行业产能去化缓慢,猪周期反弹仍遥遥无期,十分考验兽药动保企业的抗压能力和盈利能力。
整体来看,在市场内卷与严格监管的双重压力下,兽药行业的“洗牌”还将持续,只有合规经营、注重品质与创新的企业,才能在行业转型中“杀出重围”。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