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掀起“联姻潮”:从育种到餐桌的全链革命
时间:2025-10-04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跨国“联姻”频发:一场改写产业基因的深度变革
(一)种猪育种“攻坚战”:首农、新五丰打响本土化突围战
在生猪产业的整体格局中,种猪育种占据着核心地位,堪称产业的“芯片”,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长期以来,我国生猪产业深陷“引种-退化-再引种”的困境,不仅耗费大量资金,也使产业安全面临挑战。每次引种虽能在短期内提升养殖效益,但由于缺乏核心育种技术,种猪性能迅速退化,不得不持续引种,对国外种源形成长期依赖。
2025年,首农股份与全球育种巨头Genus plc组建合资公司,为这一困局带来解决的契机。Genus在动物育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拥有PIC?抗病育种技术,在种猪基因选育、疫病抗性研究等方面优势明显;首农股份凭借多年本土养殖经验,构建了完善的养殖体系,对国内市场需求和养殖环境有深入了解。双方合作,将Genus的前沿技术与首农的本土优势深度融合,旨在实现种猪性能的显著提升。按照规划,种猪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将从行业平均的24头大幅提升至28头,意味着每头母猪每年能多产出4头断奶仔猪,繁殖效率显著提高;料肉比降低10%,猪生长单位重量所需饲料量减少,不仅降低养殖成本,还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这一合作项目的推进,将为我国生猪产业提供更优质、抗病的种猪资源,从源头提升猪肉生产效率,保障市场供应的稳定与安全。
几乎与此同时,新五丰与法国科普利信斥资8000万元成立合资育种场,也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新五丰作为湖南农业集团旗下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拥有完善的养殖产业链;法国科普利信是全球顶尖的生猪产业链企业,在种猪育种、饲料配方、养殖管理等方面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双方成立湖南五丰利信育种公司,新五丰占股51%,科普利信占股49%。此次合作,新五丰成功引入以繁殖性能高、肉质鲜美著称的法系种猪,为自身种猪群体注入新的遗传变异和潜能,种猪生产性能提升可期。科普利信的尖端种猪育种技术、精准营养配方以及全球化供应链资源,也将与新五丰的运营能力深度融合,助力其拓展市场,优化养殖成本与效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据测算,预计3年内,种猪繁殖效率提升20%,断奶仔猪成本下降15%,经济效益显著。
(二)全球化布局加速:牧原、正大构建“双循环”产业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生猪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成为必然。牧原股份与泰国正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是这一趋势下的典型案例。2025年8月28日,双方在泰国曼谷True大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围绕战略规划、业务整合与全球化布局的全方位合作。
正大集团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农牧集团,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将国际先进的生猪品种、养殖技术和理念引入中国,推动中国生猪养殖向现代化发展。从引入世界优秀生猪品种,到带来现代营养理念,再到推动标准化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正大的每一步都深刻影响着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进程。如今,牧原与正大携手,将在饲料原料采购、智能化屠宰加工、东南亚市场拓展等领域展开深度协同。计划3年内建成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并配套食品加工厂,借助牧原在国内复杂疫情条件下发展出的先进疫情防控体系,结合正大在东南亚的市场资源和运营经验,实现“中国育种技术+东南亚产能”的跨境整合。这不仅有助于满足东南亚地区日益增长的猪肉需求,还能通过将东南亚生产的猪肉产品反向输入中国,构建独特的“双循环”产业链,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而牧原与托佩克公司合作打造的种猪核心场,同样备受关注。该核心场于去年开工,总投资1.36亿元,占地约200亩,投产后预计存栏母猪可达1200头,年出栏种猪3万头。此次合作将托佩克公司的优良种猪资源与牧原的二元轮回育种技术紧密结合,致力于培育性能更优良的种猪。托佩克的种猪具有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等优势,与牧原自主研发的二元轮回育种技术相辅相成。二者结合后培育出的“牧原1号”种猪,在同等饲料条件下,出栏时间缩短7天,瘦肉率提升5%,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直接对标美国顶尖水平,提升了我国种猪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全产业链“合纵连横”:从饲料到零售的无缝拼图
(一)上游控本:温氏、安佑重构饲料产业生态
在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高达60%-70%,是决定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2025年2月22日,温氏股份与安佑集团在苏州举行的战略投资与合作签约仪式,在畜牧产业引发关注,开启了饲料产业生态重构的进程。
安佑集团创立于1992年,作为中国饲料工业领军企业,30余年来专注于动物营养领域,构建了覆盖猪、禽、水产及反刍动物的全品类饲料体系,累计获得118项核心专利,位列全球饲料企业TOP50。依托七大专业研究所组成的创新研发体系,形成“精准营养方案+智能养殖设备+疫病防控系统”的全产业链服务矩阵,业务网络覆盖全国27个省市并辐射东南亚市场。温氏股份作为中国农牧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布局广泛,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拥有390多家控股公司。2024年,集团自产自用的鸡猪鸭牛等饲料近2000万吨,猪鸡销量均创历史新高,肉猪销量达3018.27万头,销售肉鸡12.08亿只,总营收突破千亿元。二者合作,优势互补。
合作以来,双方在饲料成本控制、技术研发协同、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供应链整合与技术协同,温氏股份猪苗生产成本从合作前的300-310元/头降至260-270元/头,降幅达13%;联合采购豆粕等核心原料,使豆粕成本低于市场价5%,仅2025年上半年即节省采购成本超1.2亿元。安佑集团的精准营养方案嵌入温氏养殖流程后,饲料转化率提升8%,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在2025年6月降至6.2元/斤,同比下降约1.2元/斤,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安佑的低碳饲料技术(减少氮磷排放30%)已在温氏5个示范猪场规模化应用,单场碳排放降低15%,养殖成本持续下降,绿色发展成效初显。
在技术研发领域,双方联合开发的智能饲喂系统在广东、江苏的3个养殖场完成中试,实时监测动物营养摄入与健康状态,使养殖成活率提升1.2个百分点,预计年增效超2000万元;共建的“AI饲料研发平台”已完成10万头生猪的营养数据采集,可根据品种、生长阶段、环境参数生成个性化配方,真正实现饲料的精准投喂。这一系列成果,不仅提升了温氏股份的成本竞争力,也为整个畜牧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二)终端破局:越秀农牧、钱大妈开启“品质突围”
在竞争激烈的生猪市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成为企业突破的关键。2025年6月19日,越秀农牧与钱大妈集团在钱大妈广州总部正式签署生猪订单养殖合作协议,为生猪产业开辟了“品质突围”之路。
越秀农牧作为越秀集团旗下专注生猪全产业链的业务平台,拥有“养殖-屠宰-深加工”一体化的优质食材供应链,依托标准化、自繁自养的现代化养殖体系,确保优质猪源的稳定供应。钱大妈作为社区生鲜零售领域的领先企业,深耕广东市场多年,拥有2000多家门店,构建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其“不卖隔夜肉”的经营理念得到消费者高度认可。双方合作,资源高度互补。
此次合作,双方聚焦广东市场,在生猪订单养殖、品质标准共建、市场推广及品牌联动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率先共同推进大白猪、无抗猪等特色毛猪产品的联合培育、市场测试及上市推广工作,从养殖端植入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出生-屠宰-上架”全流程透明化。消费者通过简单操作,就能清晰了解所购买猪肉的猪只品种、养殖环境、饲料来源、屠宰加工时间等信息,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试点数据显示,无抗猪肉终端溢价达30%,复购率提升至75%。这种“以销定产”的订单农业模式,有效避免了传统养殖模式中因市场波动导致的产能过剩或不足问题,实现了从养殖到销售的无缝对接,提高了产业协同效应和整体竞争力。通过“凌晨屠宰、上午上架”的高效配送模式,确保猪肉新鲜度,使猪肉新鲜度提升30%,损耗率降低至2%,单头生猪附加值提升15%,真正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利共赢,也为传统生猪养殖向“品牌化商品”转型提供了成功范例。
(三)区域深耕:叮咚买菜、高金食品激活黑猪蓝海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差异化、特色化的猪肉产品逐渐受到关注。2025年4月24日,四川高金食品与叮咚买菜正式成立合资公司,联手对黑猪产业进行深度布局,成功激活黑猪市场。
高金食品拥有20多年高原黑猪养殖经验,也是《中国黑猪》标准的制定者,在黑猪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其主推的“高原黑猪”,母本乌金猪被誉为与伊比利亚黑猪齐名,是中国高原生态系统唯一自由放养驯化的猪种;父本川乡黑猪是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猪父本品种,二者结合繁育的高原黑猪,肌内脂肪、呈味氨基酸等更加丰富,口感与风味远超白猪。叮咚买菜作为国内生鲜龙头企业,拥有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和对市场的高效响应能力,能够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
双方合作后,依托高金食品的养殖优势,开发出“黑猪火锅套餐”“黑猪预制菜”等新品类,通过社区团购实现48小时从牧场到餐桌。利用区块链技术展开真黑猪产品溯源,消费者可清晰了解黑猪肉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增强了产品信任度。数据显示,黑猪肉制品毛利率达45%,远超普通生猪产品20%的行业均值。除与叮咚买菜合作外,高金食品还与胖东来、伊藤、OLE、SKP等高品质商超,以及京东、天猫等电商达成合作,将高品质黑猪肉推向更广阔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对特色猪肉产品的需求,也为低迷的生猪市场开辟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了黑猪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联姻背后的“三重驱动”:技术、政策与市场的协同进化
(一)技术迭代倒逼:从“引种制种”到“联合育种”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育种处于“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受到较大制约。2023年以前,每年引种数量超过1万头,耗费大量资金和资源。这些引进的种猪,在国内养殖环境下,由于缺乏自主核心育种技术,种群性能迅速退化,生产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15%,不仅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使我国生猪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面对这一困境,头部猪企加大研发投入,年均投入超过5亿元,力求突破技术瓶颈。牧原、温氏等行业巨头率先发力,建立起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汇聚顶尖科研人才,投入大量资金开展育种技术攻关。牧原自主研发的二元轮回育种技术,通过对种猪基因的精准筛选和优化组合,有效提升了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温氏利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对25万余头种猪进行基因检测,部分场线PSY提升至29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在育种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仅凭企业自身力量,突破育种技术瓶颈仍存在困难。在此背景下,与国际育种巨头的合资合作成为破局关键。首农与Genus plc的合作,成功引入PIC?抗蓝耳种猪,通过本土化繁育,有效提升了种猪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新五丰与法国科普利信合作,引入法系高产母猪,使种猪繁殖效率大幅提升。这些合作项目的实施,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吸收了国际前沿育种技术,推动种猪自主率从40%向70%跨越,为我国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政策东风劲吹:产能调控催生“强链”
需求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生猪产能调控方案”,为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指明方向。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规模养殖率要达到70%,这一目标对头部企业提出更高要求,也为产业整合提供了强大的政策驱动力。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天康生物以现金收购羌都畜牧51%股权,通过整合双方资源,实现了养殖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区域市场的深度渗透;巨星农牧与南宁农业发展集团的合作,则充分发挥了双方在养殖技术、土地资源、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了从养殖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这些区域整合案例的频繁出现,不仅解决了中小散户环保不达标、养殖技术落后等问题,还通过“公司+农户”的创新模式,将200万中小养殖户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例,公司为农户提供仔猪、饲料、养殖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控服务,农户按照公司标准进行养殖,待生猪出栏后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农户资金不足、技术缺乏、市场销售困难等问题,又保证了公司的猪源稳定和产品质量可控。通过政策引导和企业实践,我国生猪产业正逐步构建起更加完善、高效的产业体系,向着规模化、现代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三)市场周期洗礼:微利时代倒逼效率革命
生猪市场充满挑战与机遇,价格波动频繁,考验着从业者。2025年,生猪价格跌破成本线,自繁自养头均亏损24.44元,整个行业陷入微利甚至亏损困境。在这一形势下,企业单纯依靠规模扩张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进入以效率竞争为核心的新阶段。
数据显示,前十大猪企出栏量占比已达23.7%,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挖掘降本增效潜力。牧原与正大集团合作,在饲料采购环节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在养殖环节共享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使饲料转化率提升15%,PSY提升10%;温氏与安佑集团合作,共同研发新型饲料配方,优化养殖流程,将养殖成本降低至行业平均水平的80%,成本优势显著扩大。
这些头部企业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协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加速了行业的整合与升级。一些管理不善、成本过高的中小养殖户,在市场竞争压力下逐渐被淘汰,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这种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生猪产业不断优化结构,提升整体效率,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争议与破局:规模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规模化陷阱:“大而不强”风险的审视
在生猪产业的发展进程中,规模化作为一种重要趋势,兼具效率提升与市场整合的优势,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从2021年的53%迅速攀升至2024年的近70%,2025年上半年,前十大养猪上市公司出栏量占比达到23.7%,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然而,这一规模化发展并非毫无阻碍,“大而不强”的潜在风险逐渐显现。在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的背后,中小养殖户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日益严峻的挤压。数据显示,前三大企业市场占有率已接近20%,前30家企业超过40%,前300家更是高达65%。在这种市场格局下,头部企业凭借成本优势进行逆势扩张,导致生猪价格持续下行,养殖端亏损面扩大至65%,中小养殖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原民盟南充市委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李明全在《我国生猪生产组织形式的选择》一文中指出,片面强调生猪的规模养殖,而忽视大面积散户养殖,已致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出现下滑。2023年,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率虽达到68%,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却降至44.8%,与七年前相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平均年递减2.83%。这一数据表明,单纯追求规模化并不必然带来产业的全面繁荣,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产业生态的平衡。
为解决这一问题,“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模式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以越秀农牧为例,该企业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订单养殖模式,与众多中小散户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为农户提供仔猪、饲料、养殖技术指导以及疫病防控等全方位服务,农户则按照公司制定的标准进行养殖,待生猪出栏后,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中小散户在利用农村闲置资源、降低养殖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通过公司的专业化管理和市场渠道,将中小散户纳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在此过程中,中小散户能够分享全产业链增值带来的收益,有效避免被市场淘汰,为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生物安全升级:从分散防控到系统防控的转变
在生猪产业的发展历程中,生物安全始终是至关重要的风险因素,尤其是非洲猪瘟变异毒株、蓝耳病等疫病的频繁侵袭,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自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大量生猪死亡和扑杀,众多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整个生猪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供应一度紧张,猪肉价格大幅波动。蓝耳病则长期困扰养猪业,感染猪只不仅生长速度减缓、饲料转化率降低,还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导致死亡率上升,给养殖户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物安全挑战,传统的分散防控模式已难以应对,构建联合防控网络成为行业共识。首农与Genus plc合资成立的公司,在疫病防控方面进行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探索。他们搭建了先进的疫病监测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追踪10万头种猪的健康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病例,系统能够迅速发出警报,并在4小时内启动响应机制,相较于以往24小时的响应时间,大幅缩短了疫情处置的关键窗口期。通过对海量健康数据的分析,还能提前预测疫病的发生趋势,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降低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牧原与正大的合作,将生物安全防控提升到了跨境联防联控的层面。牧原在非洲猪瘟防控中总结出的“铁桶猪场”模式,通过严格的人员、车辆、物资进出管控,以及全面的消毒、监测措施,成功抵御了疫情的侵袭。在与正大的合作中,牧原将这一模式输出至东南亚地区,帮助当地养殖场建立起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双方还共同建立了疫情信息共享机制,一旦某一地区出现疫情,能够迅速联动,采取封锁、扑杀、消毒等措施,有效阻止疫情的跨境传播,为区域内的生猪产业安全提供保障。
五、未来展望:从生猪养殖大国迈向养殖强国的发展路径
当生猪产业的合作趋势从育种环节延伸至全产业链,其本质是一场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的深刻变革,正引领我国生猪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在技术自主创新方面,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资合作,我国生猪产业在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农与Genus plc合作的抗蓝耳病育种项目,运用基因编辑技术精准删除猪细胞表面CD163蛋白受体上的病毒结合位点,培育出具有100%抗蓝耳特性的基因编辑猪新种质,有望在2025年底完成安全评价试验,为种猪场蓝耳病的净化带来希望。温氏与安佑合作研发的低碳饲料技术,使饲料中氮磷排放减少30%,有效降低了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根据农业农村部规划,到2028年,我国种猪核心群遗传进展将提升至国际一流水平,种猪自主率有望从当前的40%提升至70%,彻底摆脱对国外种源的依赖。
消费需求引领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越秀农牧与钱大妈合作推出的“无抗猪”,凭借其安全、健康的品质,在市场上获得了30%-50%的溢价空间,复购率高达75%,成功实现了从养殖到销售的无缝对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叮咚买菜与高金食品打造的“黑钻世家”黑猪肉品牌,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品质管控,使黑猪肉毛利率达到45%,远超市场普通猪肉,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特色化猪肉的需求。这些案例充分表明,对接终端消费的品质化转型,正成为生猪产业新的增长点。
生态协同发展构建起产业发展的坚实支撑。温氏与安佑在饲料环节的深度合作,通过供应链整合和技术协同,使温氏猪苗生产成本下降13%,饲料转化率提升8%,养殖综合成本降至6.2元/斤,同比下降1.2元/斤。牧原与正大的全球化布局,实现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构建起跨境产业链,有效提升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据博亚和讯数据显示,通过产业生态圈的构建,行业抗周期能力提升了40%,为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正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朱增勇所言:“未来的生猪产业,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独立发展,而是全链条价值共同体的协同发展。”当育种技术、环保标准、消费需求形成合力,这场始于合作的产业变革,终将推动我国从“生猪产量第一”迈向“产业竞争力第一”的新征程。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下,生猪产业正以创新为驱动,向着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稳步前行,一个全新的生猪养殖强国正在崛起。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