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白羽肉鸡出栏量迎来关键转折期:2025-2026年产能传导与市场变局解析

时间:2025-09-24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2025年出栏量增幅回升:产能释放驱动行业回暖
 
  (一)近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调整
 
  自2019年至2024年,国内白羽肉鸡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年度出栏量复合增长率达到8.23%,实现了白羽肉鸡出栏量的高速增长,为市场供应提供了充足的鸡肉资源。然而,2024年白羽肉鸡出栏量同比增幅仅为2.57%,为近年来最低水平,成为这一高速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调整。
 
  回溯至2023年,白羽肉鸡产品市场已出现供应过剩现象,市场供需矛盾逐渐显现。进入2024年,这一矛盾不仅未得到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压缩。在此市场环境下,部分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发展速度放缓,诸多在建项目被迫延期投产,原有的扩张计划也相应推迟。
 
  (二)2025年产能释放与增幅预测
 
  2025年,白羽肉鸡行业虽未实现全面繁荣,行业景气度未显著回升,但已出现积极变化。部分前期延期的在建产能逐步投产,上游产能持续释放,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白羽肉鸡出栏量增幅回升至5.00%以上,预计可达6.64%左右。2024年种禽环节整体盈利,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信心保障,促使企业扩大产能,为2025年的增长奠定了基础。这表明,尽管市场环境依然严峻,但白羽肉鸡行业通过自身调整与适应,正逐步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二、2026年出栏量:理论增势与现实调整的博弈
 
  (一)产能传导周期下的理论增势
 
  展望2026年,白羽肉鸡出栏量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从产能传导周期的角度分析,2026年肉鸡出栏量理论上具备继续大幅增长的基础。截至2025年8月,国内白羽肉鸡祖代种鸡存栏量处于高位,月均在产存栏量达137.52万套,同比增幅12.84%,为下游产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后备存栏量同比减少3.64%,为71.31万套,但在产祖代种鸡存栏量年内呈先增后降趋势。结合祖代种鸡更新量分析,2025年9月至2026年3月在产祖代种鸡存栏量也将呈现先增后降态势,月均存栏量稳定在135.96万套。这一数据对后续产能环节具有重要影响。
 
  按照产能传导周期规律推算,2025年9月至2026年4月父母代鸡苗月均更新量为630.08万套,整体亦呈先增后降趋势。这部分产能将主要在2026年下半年对商品代肉鸡供应量产生影响。进一步结合2025年至2026年3月的父母代鸡苗更新量以及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综合推算,2025年11月至2026年10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或呈先增后降趋势,月均存栏量3893.38万套,同比增加6.52%。基于此,理论上2026年肉鸡出栏量将继续增加,且增幅较大。
 
  (二)种禽端调整抑制出栏量增幅
 
  然而,实际情况中,2026年白羽肉鸡出栏量的增幅可能低于理论预期,种禽端的调整对出栏量增长形成抑制。
 
  近年来,国内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延养及换羽操作较为频繁,导致商品代肉鸡出栏量增幅较大。但卓创资讯调研分析认为,2026年这一情况可能发生改变,此类操作或明显减少,种鸡淘汰周龄整体也会降低。
 
  前期种鸡延养及换羽操作频繁主要得益于种禽企业盈利丰厚,企业有资金和动力开展此类操作以获取更多收益。但2025年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种禽企业盈利有限,多数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在此情况下,企业延养及换羽种鸡的意向大幅降低,因为亏损压力下企业需谨慎控制成本,而延养及换羽成本较高,在市场收益不明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意愿减弱。
 
  此外,目前业内对2026年鸡苗市场行情预期较弱,尤其是上半年鸡苗孵化亏损可能性较大。在此市场预期下,延养及换羽操作无利可图,进一步抑制了企业的相关行为。
 
  综合上述因素,2026年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或低于理论预期。存栏量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商品代出栏量增幅。卓创资讯结合历年种鸡淘汰高峰期及业内预期,对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进行修正后,预计2026年商品代肉鸡年度出栏量为96.18亿只,同比增幅4.32%,较理论增幅明显放缓,充分体现了种禽端调整对出栏量的抑制作用。
 
  (三)2026年月度出栏量趋势
 
  2026年肉鸡月度出栏量趋势同样值得关注。根据专业分析预测,2026年肉鸡月度出栏量整体呈降-增-降趋势。其中,预计7月出栏量达到年度最高点,为8.70亿只。这主要是因为前期补栏和养殖周期在此时迎来收获期,大量肉鸡达到出栏标准;同时,7月市场需求相对旺盛,餐饮采购和消费者日常需求对出栏量起到推动作用。
 
  预计2月出栏量为年度最低点,为4.00亿只。2月通常为春节所在月份,春节期间屠宰企业放假停产,市场对生鲜肉类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肉鸡需求相对减少,养殖户为避免价格下跌也会相应减少出栏量。
 
  2026年肉鸡月度出栏量的这种趋势,不仅反映了年内市场供需的动态变化,也与养殖周期密切相关。养殖户会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合理安排补栏和出栏时间,以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市场供需关系受季节、节假日、消费者偏好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2026年肉鸡月度出栏量的独特趋势,为深入研究白羽肉鸡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
 
  三、行业核心矛盾与未来展望
 
  (一)供需失衡与价格困局
 
  近年来,白羽肉鸡行业产能持续扩张,大量资本涌入,新建养殖场不断增加,企业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先进养殖设备和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然而,需求端增长相对缓慢,消费者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消费能力和意愿下降,对价格敏感度提高,购买肉类产品时更加谨慎,部分消费者减少白羽肉鸡购买量或选择价格更低的替代品。
 
  2025年上半年,这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鸡苗价格最低降至1.73元/羽,较年初降幅18.78%;毛鸡价格触及近五年最低点,降至2.79元/斤,较年初降幅24.39%。养殖户养殖亏损严重,补栏积极性受挫;屠宰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盈利状况不佳,整个行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市场氛围较为悲观。
 
  (二)产能调整与市场适应
 
  进入2026年,白羽肉鸡行业虽产能传导周期显示理论出栏量较大,但种禽端基于盈利状况对产能进行灵活调整,实际增幅有所放缓。
 
  前期种禽企业盈利丰厚时,有动力进行父母代种鸡延养及换羽操作以增加收益。但2025年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企业亏损,企业经营策略随之调整,降低延养及换羽种鸡意向。因为延养及换羽成本高,且市场行情不佳时存在无利可图风险,企业为控制成本不得不谨慎决策。
 
  这种产能调整表明行业在经历高速扩张后,正逐步适应市场变化。通过产能优化,行业有助于缓解供需矛盾,稳定市场价格,提升整体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长期趋势与挑战
 
  综合来看,2025-2026年是白羽肉鸡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2025年国内白羽肉鸡出栏量增幅再度升至5.00%以上,显示行业在产能释放推动下仍保持一定发展动力。2026年受种禽产能调整影响,增幅虽不足5.00%,但仍保持增长,表明行业在适应市场变化过程中稳步前进。
 
  未来,白羽肉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成本高企,包括饲料价格波动、养殖设备更新、人工成本增加等,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压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行业需优化产能结构,提升养殖效率,加强科技创新。
 
  在白羽肉鸡行业的关键转折期,2025-2026年的产能变化与市场调整,既体现了行业的韧性,也凸显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重要性。从业者需密切关注产能传导周期及种禽端动态,以应对市场挑战,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