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西贝5天大战全复盘:从硬刚到道歉,一场暴露餐饮行业隐痛的舆情灾难
时间:2025-09-19
来源:肉类食品网
一、事件导火索:一场由“预制菜”定义引发的信任危机
(一)罗永浩的言论引发关注
9月10日,罗永浩发布微博称“好久没吃西贝,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此言论犹如导火索,引发了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长期积怨的爆发。这一看似平常的消费评价,精准切中了中产家庭的关注点。消费者花费人均80+的费用,却食用着保质期长达18个月的冷冻海鲈鱼以及24个月的“现熬鸡汤”,这与西贝“家有宝贝就吃西贝”所营造的高端现做餐饮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二)西贝的应对措施导致矛盾升级
贾国龙的回应在危机公关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法律威胁:坚称“西贝100%没有预制菜”,并表示要起诉罗永浩损害商誉,甚至公开5人消费830元的详细账单,试图以此影响舆论走向。
标准争议:依据六部门发布的《通知》,强调“中央厨房半成品不算预制菜”,但在开放后厨时,被拍到厨师剪开中央厨房袋装烤鱼直接烤制,且儿童餐西兰花保质期长达2年,引发公众质疑。
全员动员:召开“1.8万名伙伴跟罗永浩之战”的动员会,将消费者的质疑视为“外敌入侵”,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二、舆情失控:西贝三次不当举措致使局面恶化
(一)开放后厨引发信任危机
9月12日,西贝主动开放后厨,本意是自证清白,却适得其反,成为负面事件的曝光现场。媒体的报道将西贝后厨的问题一一呈现于公众视野。
在食材保质期方面,西贝面临严峻考验。宣传为“现熬”的鸡汤,实则是中央厨房配送的冷冻汤品,保质期达12个月,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儿童餐中的西兰花来自零下18℃的冷冻库,保质期长达2年,“一岁宝宝吃着两岁西兰花”成为网络调侃的话题,也让家长们深感担忧,毕竟家长普遍期望孩子食用新鲜健康的食材。
在操作流程上,西贝也饱受争议。厨师大量使用预调味酱料包,部分菜品从拆袋到装盘仅需3分钟,所谓的“现场熟制”,实际只是简单的“加热组装”,缺乏烹饪应有的温度与诚意。消费者支付较高费用,期望获得厨师精心烹制的美食,而非快餐式的简单加工。
此外,还有隔夜菜处理不规范、疑似用漏勺疏通下水道等问题,这些细节严重冲击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卫生的信任底线。
(二)道歉信未能平息风波,反遭质疑
9月15日,西贝发布道歉信,本应是平息舆情的关键举措,却因“发了删、删了发”的异常操作,对消费者造成了二次伤害。
从内容来看,存在自相矛盾之处。一方面承诺“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调整到门店现做”,另一方面又强调“严格遵守国家预制菜标准”,这暴露了西贝对“预制菜”定义的双重标准,给人一种敷衍消费者、未真正认识到错误的印象。
在态度方面,同样备受争议。引用贾国龙“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这句话时,初版无引号,被指责“甩锅消费者”,修改后加了引号,仍被吐槽“阴阳怪气”。这一细节成为网友攻击西贝傲慢态度的切入点,在消费者眼中,他们是付费的顾客,不应被如此对待。
整改清单也存在问题。儿童餐鳕鱼条改为“原切大黄鱼现炸”,被指是用低价海鱼替代,缺乏整改诚意。承诺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反而证实了此前使用转基因油的事实,引发消费者不满。
(三)创始人言论加剧危机,使西贝处于公众对立
面贾国龙的一系列言论在此次舆情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西贝从试图捍卫行业的立场,彻底转变为公众批判的对象。
他对罗永浩进行标签化攻击,称其为“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将消费者正常的质疑污名化,这种做法不仅未能引导舆论倾向自己,反而引发大众反感,被认为是在逃避问题,不敢正面回应消费者关切。
在数据方面,他声称“西贝日营业额下降100-300万”,但被业内指出同期同规模餐饮品牌正常波动也在此区间,此举被视为夸大舆论影响,有博取同情、为自身错误找借口之嫌。
此外,他试图联合巴奴、吉祥馄饨等品牌“抱团取暖”,将个体舆情升级为行业战争,却让消费者发现“原来连锁餐饮都在用预制菜”,引发了消费者对整个连锁餐饮行业的信任危机,使西贝成为众矢之的。
三、争议本质:行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的冲突
(一)预制菜定义背后的利益博弈
此次风波的核心在于预制菜定义的争议。官方定义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成为矛盾的根源。
在官方层面,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规定,预制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后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且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这一定义为连锁餐饮企业提供了操作空间,使其可通过中央厨房大量预制菜品,却无需标注“预制菜”标签。
然而,在消费者认知中,预制菜的范畴更为宽泛。他们认为,只要是经过工业加工(冷冻、调味、预包装等),非现场新鲜制作的菜品,都属于预制菜。这种认知差异源于消费者对知情权缺失的不满。消费者点餐时往往认为自己点的是厨师现场精心制作的美食,结账时却发现是冷冻库取出的“半成品”,这种被欺骗的感觉难以接受。
价格也是争议的焦点之一。西贝的人均消费高达83.66元,比同类餐饮品牌高出约30%。消费者愿意为西贝的品牌、环境和服务支付费用,期望获得与之匹配的食材新鲜度和烹饪诚意。但当发现西贝在食材新鲜度上与低价快餐无异时,便会觉得消费体验与价格不匹配,形成“价格-体验”的倒挂现象。
(二)中产家庭对西贝信任的崩塌
西贝的核心客群——城市中产家庭,在此次事件中受到多方面冲击,对西贝的信任彻底瓦解。
儿童餐信任危机是首要冲击。西贝一直主打“专业儿童餐”,吸引众多家长带孩子就餐。但如今被曝出给孩子食用保质期长达2年的冷冻蔬菜,触及了家长对孩子“健康饮食”的底线担忧。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饮食健康,西贝此举让他们感到信任被辜负。
品牌形象受损是第二重冲击。贾国龙此前塑造的“良心企业家”“餐饮匠人”形象,在此次事件中的不当应对下瞬间崩塌。直播间中,网友纷纷表示“比预制菜更可怕的是说谎”,贾国龙的行为让消费者觉得虚伪、不真诚,对西贝的品牌形象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行业信任危机是第三重冲击。随着事件的发展,消费者对整个餐饮行业的信任受到影响。美团数据显示,“现炒现做”餐厅的搜索量激增200%,消费者开始倾向选择更透明的餐饮服务,倒逼餐饮业从相对隐蔽的操作模式向更透明的“透明厨房”模式转变。
四、西贝事件给餐饮行业带来的警示
(一)尊重消费者的基本认知与权益
西贝在此次舆情危机中的重大失误在于试图用专业术语对抗消费者的常识判断,这无疑是不明智的。
消费者虽可能不了解复杂的国家标准,但有着基本的认知,知道新鲜食材不应有2年的保质期。当看到儿童餐西兰花保质期长达2年时,自然会感到愤怒。在消费者观念中,给孩子的食物必须新鲜、健康,西贝的行为严重违背了这一认知和他们的消费底线。
消费者并非完全排斥预制菜,预制菜在快节奏生活中确实提供了便利。但他们无法接受花现做菜品的钱,却买到预制菜品。他们认为自身消费权益未得到保障。若西贝一开始就坦诚告知菜品为预制,并合理定价,或许消费者能够接受,然而西贝选择了隐瞒。
消费者能够容忍一定程度的不完美,但无法原谅商家的傲慢。西贝在回应中使用专业术语辩解,却未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未认识到自身错误,这种傲慢态度彻底激怒消费者,使其对西贝的好感丧失殆尽。
(二)创始人个人形象对企业的双重影响
贾国龙的个人风格在此次危机中不仅未成为西贝的助力,反而加速了危机的恶化,使西贝陷入更深困境。
长期的家长式管理模式,让贾国龙习惯采用“全员大会”“统一战线”等方式处理内部事务。在此次舆情危机中,他召开“1.8万名伙伴跟罗永浩之战”的动员会,将消费者质疑视为“外敌入侵”,这种方式在内部管理中或许有效,但面对公众舆论时,显得刚愎自用,让消费者觉得西贝缺乏解决问题的诚意,只是在维护自身利益。
作为网红企业家,贾国龙平时通过个人言论为西贝吸引了不少流量,对品牌传播有一定贡献。但在危机时刻,却因言辞不当成为众矢之的。道歉信中“顾客虐我”的表述,严重误判消费者心理,让消费者感到被冒犯,进一步激化了西贝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三)餐饮行业应注重信息透明与消费者体验
此次事件虽以西贝道歉暂时告一段落,但给整个餐饮行业带来了深刻启示:
明码标价与信息透明:老乡鸡采用“绿橙红”三色标签标注预制程度的做法为行业树立了榜样,这种透明方式赢得了消费者信任。若西贝能尽早将“中央厨房工艺”可视化,清晰告知消费者菜品制作过程和原料,或许可避免当前困境。消费者需要的是知情权,商家坦诚相待更易获得消费者理解与接受。
关注消费者体验而非强行科普:部分企业试图用国家标准向消费者“科普”预制菜定义,却忽视了市场更看重实际体验。消费者更关注实际感受,而非复杂标准和术语。企业应将精力放在提升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以实际行动赢得消费者信任。
警惕规模扩张与品牌形象维护的平衡:西贝拥有382家门店,庞大的规模使其对中央厨房依赖度较高。但其高端定位与工业化生产之间存在矛盾,需要更精细的用户沟通策略。企业在扩张过程中,不能仅追求规模,而应注重品牌形象维护,确保消费者在各门店都能获得高品质的菜品和服务。
结语:餐饮行业信任重建的思考
西贝与罗永浩的5天争议,表面上是关于“预制菜定义”的争论,实则是中国餐饮业从“粗放扩张”向“价值竞争”转变的重要节点。当消费者不再盲目为“品牌故事”和“装修环境”买单,“锅气”“新鲜”“透明”成为新的消费需求时,餐饮企业必须认识到,比预制菜更需要“现做”的是对消费者的真诚。正如网友所言:“我们不反对预制菜,反对的是‘把预制菜卖成现做菜的价格,还理直气壮教育消费者’”。此次舆情事件留给行业的不应是对罗永浩的指责,而应是深刻的自我反思与革新。在食品安全和消费知情权面前,任何品牌都不能忽视消费者的权益,与消费者站在对立面。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