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价跌穿五年新低!上半年蛋鸡公司业绩冰火两重天,谁在逆势突围?
时间:2025-09-06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蛋价“深蹲”:五年最低背后的行业困境
2025年上半年,全国鸡蛋价格呈现出显著的下行趋势,宛如乘坐滑梯般一路狂跌,创下近五年同期的最低纪录,这无疑给整个蛋鸡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依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鸡蛋均价为14.85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3.33%。这一数据的背后,反映出无数蛋鸡养殖户以及相关企业所面临的无奈与焦虑。在山东、河南等鸡蛋主产区,现货价格持续下跌,一度跌破6元/公斤,直接击穿了多数企业7-7.3元/公斤的成本线,“卖蛋难”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一轮蛋价的暴跌并非偶然,而是由供需失衡引发的一场“行业风暴”。回溯至2024年下半年,当时蛋鸡养殖盈利状况良好,养殖户纷纷积极补栏。然而,这一补栏热潮所带来的“后遗症”在2025年二季度开始显现,在产蛋鸡存栏量飙升至13.4亿只,达到近五年的峰值,使得鸡蛋供应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但市场需求却未能同步跟上,春节过后,消费淡季如期而至,家庭采购欲望低迷,鸡蛋需求大幅减少。更为严峻的是,猪肉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徘徊状态,与鸡蛋价格差达到30%,导致许多消费者转而选择猪肉,进一步压缩了鸡蛋的市场空间,需求同比减少12%。在供应大幅增加而需求却缩水的情况下,鸡蛋价格毫无抵抗之力,只能一路下行。
二、企业业绩分化:部分企业逆势增长,部分深陷亏损
在蛋价持续低迷的“寒冬”时期,蛋鸡企业的业绩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犹如一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部分企业凭借稳健的经营策略成功实现“逆袭”,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在亏损边缘苦苦挣扎,不同企业之间的表现差异巨大,这背后实际上是经营策略与市场适应能力的激烈较量。
(一)稳健型企业:通过成本控制与产能扩张穿越周期
欧福蛋业:高端布局有效对冲价格压力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115.82万元,同比微降3.58%,在行业普遍下跌的情况下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其成功的秘诀在于“产能扩张+技术突围”的战略布局。四川资阳“年产1.5万吨蛋制品项目”于10月顺利投产,构建起“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四大基地,使得冷链半径缩短了200公里,单吨物流成本降低了8%。同时,天津150吨食品级溶菌酶生产线也同步落地,成功切入预制菜生物保鲜赛道,预计每年将新增营收3亿元。在产品结构方面,蛋粉业务毛利率提升了2.87个百分点,达到24.2%,新推出的常温即饮蛋白饮毛利率高达61%,单品收入同比暴增4.5倍,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在销售策略上,前五大客户占比降至29%,降低了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定制化菜单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提升至28%,联合利华、肯德基等头部品牌已将欧福升级为“餐饮工业化合作伙伴”,合同周期由1年延长至3-5年,服务溢价达到15%-20%。在C端市场,冠名国际滑联赛事的蛋白饮单品复购率超过60%,带动零售渠道收入同比增长33%。
晨科农牧:区域龙头的规模效应凸显作为湖北最大的蛋企,上半年净利润达到956万元,同比暴增51.13%。其核心优势得益于“存栏量+市场占有率”的双提升:蛋鸡存栏量达到560万只,年产销鸡蛋13.14亿枚,5个现代化农场保障了供应的稳定性;通过“饲料自研+冷链直配”的模式,将成本控制在6.8元/公斤,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华中市场占有率超过30%。从财务数据来看,营业收入增长18.34%,营业成本增长16.54%,成本增长与收入增长基本保持同步,毛利率提升1.43个百分点至6.95%,销售费用因市场推广力度加大增长84.52%,但整体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104.54%,显示出良好的资金回笼能力。
(二)承压型企业:在价格暴跌下面临生存挑战
荣达禽业:净利润大幅下滑,陷入“量稳价跌”困境上半年净利润仅为116万元,同比暴跌71.74%,主要原因是鸡蛋销售收入减少了1485万元。作为安徽的老牌蛋企,虽然产量保持稳定(存栏300万只),但其议价能力较弱,鸡蛋销售单价同比下跌15%,加之饲料成本下降幅度不及收入降幅,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从成本端来看,虽然原材料价格下跌使得鸡蛋成本下降了635万元,但这并不能弥补因价格下跌所带来的收入损失,研发费用的大幅增加(增长818.61%)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1191.95万元,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显著增大。
金晋农牧:受价格与成本“双杀”影响导致亏损上半年净亏损883万元,成为少数亏损企业之一。其核心问题在于对鸡蛋销售的过度依赖(占比97%),抗风险能力较弱:鸡蛋单价下跌直接导致营收下降19.08%,尽管淘汰鸡处置收益有所增加,但难以覆盖主业的亏损,充分暴露了中小企业在周期低谷时的脆弱性。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为-11.55%,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净资产收益率为-9.2%,反映出股东权益的受损程度,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为-0.0258元,资金流动性紧张,企业运营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三、破局之道:从传统“卖鸡蛋”向全产业链竞争转变
在蛋价低迷的“寒冬”时期,头部企业已率先开启转型之路,从传统的“卖鸡蛋”模式向全产业链竞争模式转变,探索出三条具有重要意义的破局路径,为整个行业的转型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产能结构优化成为关键环节
格润集团的转型堪称行业典范。其300万羽福利化蛋鸡养殖项目顺利投产,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既有效保障了蛋源的稳定供应,又降低了单一养殖模式所带来的风险。从“格润牧业”更名为“格润食品集团”,充分体现了其转型的决心,业务从单纯的养殖环节向“蛋品加工+品牌零售”领域大步迈进。目前,格润已成功进入盒马、华润万家等大型商超的供应链体系,成为核心供应商。数据显示,其高附加值品牌蛋销量同比增长20%,在普通鸡蛋价格下跌的背景下,成功实现了业绩的逆势上扬,品牌蛋的高溢价有效对冲了价格波动风险,成为企业稳定盈利的重要支撑。
(二)技术驱动实现成本管控
在欧福蛋业的生产车间,AI质检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质检员”,能够精准识别每一枚鸡蛋的瑕疵,使得蛋品合格率飙升至99.2%,大幅减少了次品所带来的成本损耗。晨科农牧则依靠智能环控系统,为蛋鸡营造了一个四季如春的“舒适环境”。在该系统的精确调控下,鸡舍内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指标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蛋鸡死淘率降至3%,单只鸡年均产蛋量达到320枚,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5%。这些技术投入虽然在短期内成本较高,但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优势,使头部企业的成本比中小企业低0.5-1元/公斤,在价格竞争中拥有更大的利润缓冲空间,为抵御行业寒冬筑牢了坚实的壁垒。
(三)多元化发展开拓增长空间
欧福蛋业在多元化发展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蛋液、蛋粉等深加工产品占比达到60%,毛利率高达22.2%,是普通鲜蛋的2倍。这些深加工产品不仅延长了鸡蛋的保质期,还通过精准对接食品加工、烘焙等行业的需求,实现了产品的高附加值转化。格润集团则在产品差异化方面下足功夫,开发出“无抗鲜蛋”“富硒蛋”等特色产品,凭借更高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获得了30%以上的溢价率,成功吸引了中高端消费群体,开辟出一片利润丰厚的新市场,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差异化优势。
四、下半年展望:产能去化加速,期待旺季需求回暖
随着2025年下半年的到来,蛋鸡养殖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产能去化与需求回暖成为影响行业未来走势的两大核心变量,行业前景充满变数,但也蕴含着机遇。
从产能方面来看,行业已被迫进入“被动去产能”的关键阶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7月全国规模猪场母猪淘汰量环比增长2.1%,这一数据释放出强烈的信号,表明产能调整正在加速进行。中小散户由于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在持续亏损的压力下,退出速度明显加快,成为产能去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机构预测,随着8月下旬中秋备货的启动以及学校开学,市场对鸡蛋的需求将迎来一波小高峰,蛋价有望反弹至7-7.5元/公斤。这对于部分企业而言,或许是一个阶段性缓解亏损压力、实现资金回笼的良好时机。
然而,从长远角度审视,蛋鸡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过去单纯追求规模扩张逐步转向注重效率比拼的新阶段。头部企业凭借其在全产业链布局、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深厚积累,已具备更强的抵御市场周期波动的能力。以欧福蛋业为例,其通过四大基地的战略布局,实现了冷链半径的缩短和物流成本的降低,技术创新又开拓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与之相对,中小企业要想在这场行业变革中生存并发展,必须在细分市场寻求突破,例如专注于特色蛋生产,挖掘无抗蛋、富硒蛋等特色蛋品的潜力,或者深耕蛋品深加工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2025年这场行业“至暗时刻”,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可能成为行业洗牌、实现优质产能集中的新起点,推动蛋鸡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结语:在周期震荡中强化企业“内功”修炼
蛋价的五年新低,深刻揭示了行业“冰火两重天”的现实状况:部分企业在价格暴跌的困境中坚守转型之路,而部分企业则在成本高压下无奈退场。对于蛋鸡产业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利润保卫战,更是一次从追求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蜕变考验。当市场波动的“潮水”退去,唯有那些将“成本控制”和“价值创新”融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市场周期中率先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数据支持:《蛋品世界》、农业农村部、企业财报)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