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饲养管理
  3. 孵化和育雏

高湿度真能防脱水?揭开育雏期“湿养”的误区

时间:2025-09-04
来源:poultryperformanceplus



  人们常常认为,育雏期间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以为雏鸡营造良好的起始环境。

  尽管大多数人会将育雏最初几天的相对湿度设定在大约40%的水平,但也常有人认为最优水平应更高,达到70%甚至80%的相对湿度。

  关于这一高相对湿度建议的合理性,并不总是十分清楚,但一些人认为,由于雏鸡在出雏器中经历了这种高湿度水平,因此需要维持该水平以防止脱水。

  — 1 —

  孵化器中高湿度的技术背景

  的确,孵化期间的相对湿度很高,甚至可达80%。

  然而,这种高湿度的原因在于我们倾向于在孵化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出雏器的封闭状态,以维持设备内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并避免因吸入较冷空气而产生局部低温(cold spots)。

  由于通风受限,每只孵化的雏鸡在破壳干燥过程中会释放约3克水分,从而导致相对湿度升高。

  在这个意义上,相对湿度是我们操作所致的结果,而非孵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一点可从一些新系统中得到体现——这些系统允许雏鸡直接在肉鸡舍中孵化。

  由于鸡舍的空间体积很大,相对湿度会保持在较低水平,但肉鸡仍能良好地孵化并生长。

  — 2 —

  雏鸡失水的本质是体温失控而非湿度不足

  看似合理的观点是较高的相对湿度能防止雏鸡失水,从而避免脱水。

  然而,由于鸡不会出汗,其全部水分散失都通过呼吸进行。

  只要体温正常,它们便通过鼻孔呼吸,24小时内的水分损失仅为1-2克。

  然而,若体温升高,鸡就需通过蒸发水分来降温。

  此时的喘息行为将显著增加水分流失,因为这是鸟类在过热情况下调节体温的主要方式。

  因此,脱水实际上更多是由体温调控不当所致,而非相对湿度水平问题;而调控体温的关键便在于防止喘息。

  — 3 —

  有效温度与人为提高湿度的误区

  动物(如鸡、狗、人)所感受到的温度不仅由环境温度本身决定,还受空气流速和相对湿度等其他因素影响,羽毛覆盖情况等也发挥作用。

  这种所谓的“有效温度”才是动物真正感受到的温度,因此比用温度计测得的实际温度更为重要。

  这一点在空气流速的作用上尤为容易理解。

  高风速会使高温感觉更加舒适;而无风的高温环境会让人感到闷热。

  同样,相对湿度也有很大影响。

  当环境既热又湿时,人们会感觉更不舒适,而热但干燥的环境则相对舒服。

  这种差异并不是因为潮湿空气吸收人体热量的能力更低(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湿空气的热含量略高于干空气),而是因为高湿度会抑制出汗,从而阻碍人体最有效的散热方式。

  因此,在高相对湿度环境下,人们需要更低的实际空气温度,才能获得相同的有效温度。

  我们通常会将这一原理应用于鸡身上,也就是说,高相对湿度会导致更高的有效温度。

  这个推论是正确的,但其效应不如人在体感上明显,因为鸟类不会出汗。

  然而,这种人类对相对湿度影响的认知,导致人们在育雏期间——也就是鸡只最需要热量的阶段——倾向于人为提高鸡舍内的相对湿度,甚至达到70-80%的水平。

  — 4 —

  高湿度带来的能耗与冷凝风险

  不仅没有科学数据表明这种高湿度对雏鸡更有利或能带来更好的生长和起始表现,该建议在多个方面也不合逻辑,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带来潜在风险,尤其是在外界温度较低时。

  如果我们想要在35°C的空气温度下实现75%的相对湿度,这意味着每立方米空气中需含有约27克水分。

  首先,这种条件(27克水/立方米空气)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

  即使在热带国家,也很少在同一时间既达到35°C,又达到75%相对湿度。

  这说明,如果这一建议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的鸡只偏好的是一种几乎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条件。

  仅此一点就已经表明,这种条件带来的正面效应或许是有限的,因为自然选择并未对这种条件形成偏好。

  但如果我们进一步计算这种条件对鸡舍环境的影响,问题会变得更加明显。

  假设外部环境为20°C、相对湿度50%,空气中每立方米含有7克水分。

  若我们要将鸡舍空气温度和湿度提升至35°C和75%(27克水/立方米空气),就需每立方米空气额外添加20克水。

  一个容纳40,000只鸡的标准鸡舍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平均高度约3米,体积为6000立方米。

  因此,我们需要增加6000 × 0.02 = 120升的水,才能达到目标湿度。

  当我们开始为日龄雏鸡通风时,还需额外加湿,因为每引入1立方米新鲜空气,就需额外补充20克水分。

  然而,蒸发如此大量的水分会导致温度下降。

  尽管此处不详述具体计算过程,但预计会产生3-4°C的温度降幅。

  为补偿这一降温,我们必须启动加热设备。

  由于燃气加热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我们又不希望其浓度超过2500 ppm,因此必须增加通风量。

  而通风越多,就需补充更多水分,以满足35°C和75%湿度的气候要求。

  最终结果是温度继续下降,需要更多加热……

  高湿度在育雏期间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凝结风险。

  35°C、75%湿度的露点为30°C。

  这意味着,如果鸡舍地面温度低于30°C,就会发生冷凝,垫料下方便会形成水分,增加霉菌等风险。

  而35°C、40%相对湿度的露点仅为19°C,因此几乎不会发生凝结。

  — 5 —

  结论:高湿度育雏的现实限制

  换句话说,除非外部环境本身就有利,否则在育雏期间人为将相对湿度提升至如此高的水平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如果引入的空气本身就含有大量水分,鸡舍内的相对湿度自然会高;但若情况并非如此,则人为提高湿度到理想水平很可能带来的问题多于益处。

  注:本文引自poultryperformanceplus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