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新国标实施!禽蛋安全再添 “双保险”,专家深度解析无抗鸡蛋与功能蛋内涵

时间:2025-09-02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9月1日起禽蛋安全标准升级!新国标填补检测空白,直击兽药残留难题
 
  (一)兽药残留检测具备精准标尺
 
  2025年9月1日,由江西省农科院质标所牵头制定的《禽蛋中卡巴氧和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测定》国家标准正式施行。该标准首次明确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禽蛋中两种禁用兽药代谢物的技术规范,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检测方法的空白。农业农村部专家张大文指出,此标准将有效解决以往“违规使用兽药易被察觉、残留量测定却缺乏依据”的监管困境,为鸡蛋、鸭蛋等禽蛋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从“无标准可依”迈向“有标准可循”
 
  数据表明,我国蛋鸡养殖中仍有1%-3%的养殖户存在违规使用卡巴氧、喹乙醇等禁用兽药的现象,致使部分禽蛋产品存在潜在安全风险。新国标的实施,意味着监管部门能够通过精准检测锁定问题产品。例如,当鸡蛋中卡巴氧代谢物残留量超过5μg/kg时,即可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从源头遏制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推动禽蛋产业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优先型”转变。
 
  二、破解“无抗鸡蛋”营销迷局:商业概念并非技术标准,科学养殖方能实现真正“无抗”
 
  (一)“无抗鸡蛋”:营销噱头还是质量承诺?
 
  针对近期“无抗鲜鸡蛋检出兽药残留”的舆论焦点,张大文强调:“无抗鸡蛋本质上属于商业概念,我国早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蛋鸡产蛋期禁止使用任何抗菌药物。”他指出,正规养殖场只要严格执行GB 31650标准,确保产蛋期不使用抗生素,鸡蛋自然能够实现“结果无抗”。所谓“全程无抗”,关键在于开产前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并非绝对不使用任何药物。
 
  (二)消费者如何规避“概念陷阱”?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鸡蛋时,无需盲目追求“无抗”标签,应重点关注产品是否具备兽药残留检测合格报告;对于宣称“无菌”“可生食”的高端鸡蛋,需确认其是否执行T/CNFIA 115等团体标准(要求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零检出),避免为营销概念支付额外费用。
 
  三、功能蛋并非“万能蛋”!可生食蛋、富硒蛋的科学实质与养殖门槛
 
  (一)可生食鸡蛋:安全认证比“生食概念”更为关键
 
  市场上标价10元/枚的可生食鸡蛋,其核心优势在于微生物控制,需通过沙门氏菌全流程监测、养殖环境严格消毒等20余项指标管控。张大文提醒:“可生食鸡蛋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鸡蛋并无差异,其本质是‘安全升级’而非‘营养升级’,消费者应优先选择通过权威认证(如NSF认证)的产品。”
 
  (二)富硒蛋、DHA蛋如何实现“定向强化”?
 
  以富硒鸡蛋为例,需在饲料中添加有机硒(如酵母硒),并通过18项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管控,确保每枚鸡蛋硒含量稳定在40-60μg/枚(普通鸡蛋约15μg/枚)。江西农科院质标所首创的痕量硒形态检测技术,能够精准区分有机硒与无机硒,为富硒蛋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江西农科院质标所:从“三品一标”到富硒产业,夯实农产品质量根基
 
  (一)打造绿色农产品“江西样板”
 
  作为江西省“三品一标”技术支撑单位,江西农科院质标所推动全省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突破7900个(全国排名第8),助力375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国排名第6)。牵头制定的《绿色食品蛋及蛋制品》等12项国家标准,成为全国绿色农产品认证的核心依据。
 
  (二)富硒产业的“科技突破”
 
  在宁都县,质标所通过“标准+技术+产业”三驱动模式,建成191个富硒基地(面积超6万亩),开发的“天然富硒蛋”等产品总产值突破55亿元。其首创的硒形态检测技术,使富硒鸡蛋的有机硒占比达90%以上,成功打入高端市场,带动3000余农户年均增收2.3万元,成为“小鸡蛋撬动大产业”的典型案例。
 
  五、新规落地后的行业启示:从“检测标准”到“全链管控”
 
  新国标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禽蛋产业正式步入“精准监管”时代。对于养殖户而言,需建立完善的用药记录和休药期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应加快从“价格竞争”向“品质竞争”的转变,例如开发符合新国标的无抗蛋、富硒蛋等差异化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应理性看待营销概念,运用“检测报告”“认证标识”等硬指标筛选安全优质的鸡蛋。正如张大文所言:“当每一枚鸡蛋都能经受住‘液相色谱’的检验,当‘无抗’‘富硒’不再仅仅是营销标签,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标准,中国禽蛋产业才能真正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跨越。”9月1日起,让我们以新国标为起点,共同守护“舌尖上的禽蛋安全”。(数据支持:江西省农科院质标所、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