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旺季不旺?鸡蛋市场深陷“供给高压+需求疲软”双重困局

时间:2025-08-29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市场现状:传统旺季遇冷,价格承压下行
 
  (一)现货市场:供应过剩压制价格反弹
 
  在传统认知中,7月至8月为鸡蛋消费旺季,学校开学、中秋备货等因素通常会带来大量需求。然而,今年情况迥异,产能去化不足致使旺季表现冷清。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达12.92亿只,同比增长7%以上,创下近四年同期新高。如此庞大的存栏量对鸡蛋价格形成巨大压制,主产区鸡蛋现货均价跌破3元/斤,较2024年同期下跌15%。贸易商普遍反映“走货慢、库存高”,在山东、河南等主要产区,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10天以上,较正常水平增加40%,鸡蛋积压严重,市场销售压力巨大。
 
  (二)期货市场:基差修复引发价格补跌
 
  期货市场方面,8月鸡蛋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环比下跌8%,出现明显价格补跌,主要原因为基差修复。7月初,近月合约基差一度达到-1000元/500千克的历史低位,盘面高升水。此情形使得现货商倾向于在期货市场抛售,大量抛售促使期货价格向现货回归,开启快速补跌进程。当前,盘面升水已收窄至平水附近,但期限结构持续呈现远月强于近月的Contango状态,这反映出市场对长期供过于求的一致预期,即未来一段时间内鸡蛋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难有改变。
 
  二、供需失衡:产能高位与消费疲弱的双重绞杀
 
  (一)供给端:存栏高企叠加淘汰滞后,供应压力无解
 
  从供给端分析,当前鸡蛋市场面临严峻压力。自2023年起,由于养殖利润长期维持高位,吸引养殖户大规模补栏。2024年鸡苗销量同比增长12%,今年4月补栏的鸡苗近期集中开产,仅7月新增产蛋鸡数量就超过2000万只,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
 
  与此同时,淘汰鸡价格坚挺,主产区淘汰鸡均价达6.5元/斤,养殖户惜售情绪浓厚。统计显示,450日龄以上老鸡存栏占比达18%,较正常年份高出5个百分点,导致市场呈现“新增多、淘汰少”的恶性循环,鸡蛋供应量不断增加,市场供应压力持续增大。
 
  此外,蛋鸡产蛋效率在此时逆势提升,加大市场压力。夏季高温通常会影响蛋鸡产蛋率,但随着养殖技术进步,影响逐渐减小。当前蛋鸡平均产蛋率达88%,较2020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意味着同等存栏数量下,市场鸡蛋供应量进一步增加。在河南部分大型养殖场,通过采用智能化养殖设备和精准营养调控技术,蛋鸡产蛋效率显著提高,当地鸡蛋供应更为充足。
 
  (二)需求端:阶段性备货难改疲弱本质
 
  需求端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尽管8月中下旬学校开学和食品厂启动中秋备货,但实际采购量较往年减少20%。终端市场采购谨慎,倾向“随采随销”模式。在北京、上海等销区批发市场,日均成交量仅1200吨,较去年下降15%。贸易商表示“不敢囤货,担心砸在手里”。
 
  需求疲弱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替代品冲击,当前猪肉价格低位运行,全国均价14元/公斤,价格亲民,部分原本可能购买鸡蛋的消费者转而选择猪肉,分流鸡蛋需求。家庭消费中,不少消费者表示因猪肉价格便宜,会更多购买猪肉满足日常蛋白质需求。二是经济环境影响,当前经济形势下,家庭端鸡蛋采购量下降10%,餐饮渠道用量减少18%。消费者消费更加谨慎,对鸡蛋这类非必需消费品购买量相应减少。在一些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居民消费能力有限,鸡蛋需求受到较大抑制。整体来看,鸡蛋需求端难寻新增长点,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三、利润承压:养殖端站在去产能临界点
 
  (一)盈亏平衡线附近挣扎,淘汰决策成关键
 
  当前鸡蛋市场中,蛋鸡养殖利润仅0.1元/斤,处于近四年同期最低水平,直观反映出养殖户面临的巨大经营压力。在蛋鸡养殖成本构成中,饲料成本占比高达70%,而目前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高位震荡,进一步压缩养殖户微薄的盈利空间。河南部分养殖场为降低成本,寻找价格更低廉的饲料替代品,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蛋鸡产蛋质量和数量。
 
  根据蛋鸡生长周期规律,养殖户淘汰老鸡后,新补栏鸡苗需4个月开始产蛋,进入产蛋高峰还需额外3个月,即新补栏鸡苗需7个月形成有效供给。因此,当下淘汰决策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未来7个月后的鸡蛋供应情况。若养殖利润持续低于0.3元/斤,按照市场规律和养殖户心理预期,预计从9月开始,淘汰量将大幅增加30%。大量蛋鸡被淘汰,存栏量相应减少,推动存栏量进入下行通道,进而对鸡蛋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二)历史周期对比:压力期持续超预期
 
  回顾历史数据,本轮鸡蛋市场压力期始于2025年初,截至目前,累计跌幅达18%,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而过去市场周期中,压力期平均时长为7.5个月,平均跌幅为12%。相比之下,本轮压力期持续时间和跌幅均远超历史平均水平,充分反映出市场对当前产能去化缓慢的深度担忧。
 
  从历史经验看,当市场进入压力期,若产能去化缓慢且无明显改善,行业可能进入“出清期”,价格通常会经历5%-8%的温和下跌。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若9月之后仍未出现集中淘汰蛋鸡的情况,行业进入“出清期”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在此过程中,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型养殖户可能被迫退出市场,行业格局将发生变化,这不仅关系到养殖户切身利益,也对整个鸡蛋市场未来发展走向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四、后市展望:产能去化决定价格走向
 
  (一)短期(1-2个月):震荡筑底,反弹动力不足
 
  未来1-2个月,即短期来看,鸡蛋市场仍难以摆脱当前困境,将继续震荡筑底,反弹动力严重不足。受高存栏压制,即便临近中秋这一传统鸡蛋消费旺季,现货价格反弹高度也十分有限。预计全国均价难以超过3.5元/斤,这对养殖户和市场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期货市场方面,受Contango结构影响,近月合约走势不容乐观,仍以逢高做空为主。近月合约面临较大供应压力,价格上涨缺乏支撑,而远月合约可布局产能去化预期。不过,需警惕9月开学季备货不及预期的风险,若备货量未达市场预期,鸡蛋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受到抑制,价格可能继续下跌。此阶段,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二)中期(3-6个月):关注两大关键变量
 
  中期来看,未来3-6个月有两大关键变量将对鸡蛋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养殖利润传导效应:养殖利润变化对产能去化作用至关重要。若单斤利润跌破-0.5元/斤,对于中小散户而言将难以承受亏损,他们将加速退出市场。预计12月前,淘汰鸡出栏量将增加40%,有效推动存栏量下降3%-5%。随着存栏量减少,市场鸡蛋供应量相应减少,缓解当前供过于求局面,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在一些中小养殖户集中地区,养殖利润大幅下降时,很多养殖户会选择淘汰蛋鸡,转而从事其他行业,直接导致市场鸡蛋供应量减少。
 
  冬季产蛋率波动:冬季天气变化对蛋鸡产蛋率影响显著。若11月后出现低温寒潮天气,蛋鸡产蛋率每下降5个百分点,将阶段性缓解市场供应压力。因为产蛋率下降,鸡蛋产量随之减少,市场鸡蛋供应相对紧张,支撑价格反弹至4元/斤以上。在北方一些养殖场,冬季若保暖措施不到位,蛋鸡易受低温影响,导致产蛋率下降,进而影响鸡蛋市场供应和价格。
 
  (三)长期(6个月以上):产能出清后或迎周期反转
 
  长期来看,6个月以上时间跨度,当产能出清后,鸡蛋市场有望迎来周期反转。根据卓创资讯模型测算,若2025年底在产蛋鸡存栏量能降至12亿只以下,那么到2026年3月后,鸡蛋价格有望进入回暖期。届时,随着市场供需关系改善,养殖利润将回归到1元/斤以上。这对整个鸡蛋行业而言是重大转折点,意味着行业将逐渐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产能出清过程中,一些竞争力较弱的养殖户将被淘汰出局,市场份额向大型养殖场集中,行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行业长期稳定发展。
 
  五、从业者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鸡蛋市场严峻形势,产业链各环节从业者需积极采取有效应对策略,降低风险,保障自身利益。
 
  养殖端: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养殖策略。在当前产能过剩情况下,逢高淘汰450日龄以上老鸡是明智选择,可减少市场鸡蛋供应量,缓解供应压力,同时降低养殖成本。还应控制补栏规模,建议10月前补栏量较同期减少20%,避免后期产能进一步过剩。山东部分养殖场已开始逐步淘汰老鸡,并严格控制新鸡补栏数量,以应对市场变化。
 
  贸易端:贸易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应维持低库存运转,避免因库存积压带来资金压力和价格风险。可充分利用期货工具对冲价格波动,参与“买现货卖期货”的套利策略,锁定利润。当现货价格较高,期货价格相对较低时,贸易商可买入现货,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相应数量合约,无论价格如何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利润。实际操作中,一些大型贸易商已通过此套利策略成功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投资者:投资者短期内应规避近月合约,因其受当前高存栏和弱需求影响较大,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中期来看,要密切关注存栏数据与淘鸡量的拐点,这两个指标是判断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的重要依据。当存栏量开始下降,淘鸡量明显增加时,表明市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此时可逢回调布局远月多单,博弈产能去化后的估值修复。市场回调时,投资者可适当买入远月合约,等待产能去化后市场价格回升,获取收益。
 
  当前鸡蛋市场正处于“压力期”向“出清期”过渡的关键阶段,高存栏与弱需求的矛盾短期内难以化解。产业链各环节需理性看待旺季行情,养殖端要加速产能优化,贸易端要强化风险管控,共同迎接周期底部后的行业重塑。(数据来源:卓创资讯、钢联数据、农业农村部,实际交易以当地市场为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