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鸡肉消费特征看本土肉鸡品种需求
时间:2025-08-28
来源:《国际家禽》
中国鸡肉消费市场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的总体特征,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禽肉消费市场之一。2025年上半年,全国家禽出栏量达到81.4亿只,同比增长7.0%,创下2021年以来同期的最高纪录,其中二季度单季出栏39.9亿只,同比增幅高达10.5%。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中国家禽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更揭示了消费端对鸡肉产品的旺盛需求。
中国鸡肉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呈多元化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鸡肉生产和消费国之一,鸡肉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区域化和品质化的特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中国鸡肉消费结构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进而对不同肉鸡品种的需求产生显著影响。
从消费结构方面看,中国鸡肉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化”特征。一方面,以白羽肉鸡为代表的工业化生产品种占据快餐、团餐和加工食品市场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以黄羽肉鸡为代表的地方特色品种则在家庭消费和高端餐饮领域保持稳定需求。2025年上半年禽肉产量突破1200万吨大关,其中白羽肉鸡占比突破60%,其品种优势进一步凸显。白羽肉鸡凭借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和肉质稳定等特点,深受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的青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消费场景的多元化是推动鸡肉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国内餐饮业复苏态势明显,2025年1-5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5.9%,快餐、团餐对鸡肉的需求激增。与此同时,家庭消费场景也在发生变化,预制菜和即烹食品的兴起为鸡肉产品开辟了新市场。家禽原料在预制菜中的使用量增长40%,形成“餐饮工业化”新赛道。消费分层现象日益明显,新中产阶层崛起催生“品质型”需求,有机鸡肉销售额年增30%,气调包装冰鲜产品占比提升至25%。另外,健康与安全已成为消费者选择鸡肉产品的重要考量因素。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鸡肉产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和饲养方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鸡肉消费市场多元化增长,带来肉鸡品种需求格局的演变,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调整、技术创新突破以及消费者偏好变化等。这些驱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不同肉鸡品种的市场表现和发展轨迹。
适合中国市场的优秀肉鸡品种呼之欲出
近日,北京沃德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周宝贵在2025(第十四届)国际家禽产业论坛(IPFC)上,发布了题为《适合中国市场的优秀肉鸡品种呼之欲出》的主题报告,就中国肉鸡市场的现状与未来探索方向进行介绍。
北京沃德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周宝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将健康中国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进入新时代,人民饮食需求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转变,消费者倾向选择多样化、高品质、高性价比食品。在鸡肉需求方面,国内消费者偏好鸡翅、鸡爪、鸡腿、鸡胗、鸡心、鸡肝等多种部位,以菜市场、超市购买新鲜鸡肉为主,食材利用率高,烹饪方式多样,注重风味。国外消费则以炸、烤、水煮等单一做法为主,集中在鸡胸肉、鸡腿、鸡翅,习惯在超市购买冷鲜或冷冻分割品,更侧重蛋白质摄取。消费者追求质优价廉及高附加值鸡产品,且国内外鸡肉产品价格差异大,中国市场鸡翅、鸡爪等价值更高。中国鸡爪年消费量超200万吨,占全球消费量70%。另据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渠道数据显示,其鸡腿和鸡翅消费占比超60%,因其肉质鲜嫩多汁,适合煎炸烤等多种烹饪方式,价格方面通常比鸡胸肉高出20-30%。
从屠宰端看,加工者希望肉鸡均匀度高、规格利用率高、产品整齐度好,便于分割加工以降低屠宰成本,同时高附加值产品多以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并且木质肉少、异质肉比例低,提高产品一致性和溢价能力,降低加工损耗和成本。但目前屠宰加工厂存在屠宰不分公母、均匀度低、生长速度过快致木质肉率高的问题。而养殖者期望肉鸡抗病力强,保障食品安全、减少药物使用、降低成本并规避药物残留风险;周转快以提高综合效益;均匀度高,实现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满足市场统一规格需求;耐粗饲,饲料转化效率高;好饲养,适合高密度笼养,群体适应性强,即期望高效、健康与可持续的养殖模式。
国内引进肉鸡品种育种方向追求极致鸡肉生产效率,注重加快生长速度、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提升产肉量。据美国国家肉鸡协会数据显示,现有白羽肉鸡体重年增长23.63g、料重比年降低0.020。但同时,肉质下降问题凸显。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2020年报告指出,两种快速鸡种的木质肉比例分别为23.4%和14.3%,而生长较慢的品种木质肉比例相对较低。
瓦赫宁根大学2019年研究报告显示,“罗斯308”肉鸡日增重55-60g组,较65g以上的组,木质肉发生率降低28.7%。中国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中木质肉发生率已达18.33%。AA商品代从2009版到2022版,日龄42天不变,出栏体重增加344g,料重比降低0.217,胸肌率增加7.11%,腿比率、翅膀率也有变化。
此外,长得越快的鸡越难养。从各年度美国白羽肉鸡成活率和体重数据来看,随着体重增加,成活率呈下降趋势。种鸡繁殖效率进展缓慢,制种成本高。以AA父母代育种进展(年平均进展0.36)为例,2011版到2021版,育雏育成期和产蛋期存活率无提升,达到5%产蛋率的日龄不变,入舍鸡产蛋数、入舍鸡产合格种蛋数、健雏数提升较少,64周龄母鸡体重增加295-310g。
周宝贵强调,当前消费者对鸡肉产品需求呈现多样化和高附加值趋势,而现有的肉鸡品种主要关注产肉量,忽视了肉质提升。因此,培育适合中国市场的特色肉鸡品种迫在眉睫,肉鸡生产应从欧洲生产指数转向综合价值指数,全面提升肉鸡全产业链价值,兼顾肉质、产品多样性以及市场价值等多方面因素,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鸡肉产品的需求,推动中国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
适合中国市场的白羽肉鸡品种的育种特点可归纳为:本土化适应、高效饲料转化、强抗病性、消费导向的肉质优化、部位特征,以及持续的技术迭代。这些特点使国产白羽肉鸡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还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竞争力。未来,随着基因组育种、智能化测定等技术的深入应用,国产白羽肉鸡的品种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