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巴西鸡肉进口腰斩!7月鸡肉市场冰火两重天,出口却创历史新高?

时间:2025-08-27
来源:肉类食品网



  一、进口骤降36.91%!巴西“断供”对鸡肉市场格局的影响分析
 
  近期,国内鸡肉市场发生显著变动,其根源在于巴西鸡肉的“断供”事件。自5月17日起,中国海关暂停受理巴西禽肉企业自当日(含)起启运的输华禽肉产品进口申报。此项政策调整,对国内鸡肉进口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单月进口量达五年新低,巴西市场份额暴跌64%
 
  海关数据直观地反映了此次市场变动。2025年7月,我国鸡肉进口量仅为5.30万吨,环比大幅下降36.91%,同比暴跌43.58%,单月进口量创下2020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这一数据无疑向市场参与者发出了警示信号。
 
  在此次进口量骤降过程中,巴西鸡肉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此前,巴西鸡肉在我国鸡肉进口市场中占据近半份额。而在7月,巴西鸡肉进口量为1.90万吨,环比暴跌63.78%,占比从6月的62.42%骤降至36.8%。这一巨大跌幅的主要原因是自5月17日起我国暂停受理巴西禽肉企业新订单,至7月下旬,已无新增巴西鸡肉到港。此情形如同一场重要活动中关键元素的突然缺失,使得整个市场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二)俄罗斯、泰国填补市场,进口格局加速多元化
 
  巴西的“断供”虽给市场带来冲击,但也为其他国家的鸡肉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机遇,促使进口市场格局重新调整。
 
  俄罗斯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远东至北方港口仅需3天,在此次市场变动中迅速发展。7月,俄罗斯鸡肉进口量达到1.33万吨,占比25.8%,较6月提升了11个百分点。这种高效的运输时效不仅能保证鸡肉的新鲜度,还能降低运输成本,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明显优势。
 
  泰国则通过开发深加工产品成功进入中国高端市场。去骨鸡柳、调味鸡翅等产品,凭借其独特口感和便捷食用方式,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7月,泰国鸡肉进口量为1.23万吨,占比23.7%。泰国鸡肉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在高端市场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与俄罗斯和泰国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鸡肉进口量受关税等因素影响,7月进口量仅为0.34万吨,占比降至6.4%。从1-7月累计进口数据来看,总量为53.03万吨,同比微降2.37%,但巴西占比已从2024年的56.36%降至54.27%。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鸡肉进口市场正逐步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多元供应格局初步形成。
 
  二、出口逆势暴涨47.86%!中国鸡肉在国际市场的新发展
 
  在进口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的同时,中国鸡肉出口在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引发了国际市场对中国鸡肉的关注。
 
  (一)单月出口9.90万吨创新高,日韩港澳成为主要出口目的地
 
  2025年7月,中国鸡肉出口量达到9.90万吨,环比增长15.51%,同比暴增47.86%,单月出口量创下历史新高。1-7月累计出口量达到54.58万吨,同比增长33.70%,远超2024年同期水平,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鸡肉在国际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在出口目的地方面,日本和中国香港是中国鸡肉的两大核心市场,在出口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2025年1-7月,中国对日本出口鸡肉占比达到21.56%,对中国香港出口占比20.03%,两者合计占比近半。
 
  日本对食品保鲜要求极高,却对来自中国的“冷鲜鸡”青睐有加。中国山东、辽宁等地凭借地理优势,其生产的冷鲜鸡能在48小时内抵达日本港口,满足了日本市场对新鲜度的严格要求。每一只运往日本的冷鲜鸡,从养殖到加工再到运输,都经过严格把控,以确保日本消费者能享受到高品质的中国鸡肉。
 
  中国香港作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转口贸易中心,成为中国鸡肉走向世界的重要枢纽。大量来自内地的冻鸡块经此地中转,不仅满足了香港本地市场需求,还辐射至澳门、越南等地。在中国香港的市场和超市中,来自内地的优质鸡肉产品丰富多样,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
 
  除日本和中国香港外,俄罗斯、英国等市场也逐渐成为中国鸡肉出口的重要增长点。2025年1-7月,俄罗斯市场占比提升至10.56%,英国占比达到5.12%。俄罗斯因与中国接壤的地缘优势,在运输成本和交货时效上具备先天优势,使中国鸡肉能快速进入其市场。而英国随着中国鸡肉品质和口碑的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英国消费者,中国鸡肉在英国市场的份额逐步扩大。
 
  (二)山西企业开拓缅甸市场,深加工产品成为出口新动力
 
  在众多出口企业中,山西汾西新希望六和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开拓缅甸市场,成为地方出口的典型企业。
 
  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通过海关“绿色通道”,出口缅甸冷冻鸡胸、琵琶腿等6个品类的产品,共计250.39吨。每个品类都经过精心筛选和加工,以满足缅甸市场需求。走进该公司的肉鸡分割车间,可见工人们熟练地进行分级、包装、速冻、装箱、入库等操作,各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产品质量。这些产品通过冷链运输,经云南孟定清水河口岸运往缅甸,为缅甸消费者提供了来自中国山西的优质鸡肉。
 
  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初级加工品仍是出口主力,以冻鸡块为例,其出口量占比达到44.33%,但深加工产品发展迅速,成为出口增长的新动力。泰国式深加工模式的成功经验为中国鸡肉加工企业提供了新思路。去骨鸡胸肉、调理鸡腿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在国际市场逐渐崭露头角,出口增速达到22%。这些深加工产品不仅满足了国际市场对多样化、高品质鸡肉产品的需求,还提升了中国鸡肉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加大在深加工领域的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不断创新产品种类和口味,致力于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国鸡肉品牌。
 
  三、爪翅进口量价齐跌,国内供应链应对“断供”冲击的策略分析巴西鸡肉进口骤降对国内鸡肉供应链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爪翅这两个刚需品类上,市场面临较大挑战。然而,国内供应链也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应对能力。
 
  (一)刚需品类进口大幅下降,火锅卤味行业面临成本压力
 
  在国内餐饮市场,冻鸡爪和冻鸡翅是火锅、卤味等行业的关键食材,深受消费者喜爱。但2025年7月,这两种刚需品类的进口量出现大幅下降。
 
  冻鸡爪进口量为2.63万吨,环比下降22.0%,同比暴跌37.7%;冻鸡翅进口量为1.53万吨,环比下降幅度高达48.0%,同比也下降了48.0%。从1-7月累计进口数据看,鸡爪进口量为22.02万吨,同比下降13.0%;鸡翅进口量为16.22万吨,同比下降2.1%。
 
  进口量的大幅下降导致市场上爪翅供应紧张,进而引发价格上涨。对于众多以爪翅为主要原料的中小餐饮企业而言,这是严峻的考验。某连锁卤味店负责人表示,鸡爪进货价已上涨8%,给企业成本控制带来巨大压力。为应对这一困境,不少企业开始寻求国产替代方案,以降低对进口爪翅的依赖。
 
  (二)国产白羽鸡产能释放,自给率提升至85%
 
  在进口爪翅量价齐跌的压力下,国内白羽鸡产业展现出强大韧性,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2025年,白羽肉鸡年出栏预计达到50亿只,规模化率超过70%,带骨鸡块等主产品的自给率达到85%。这表明国内白羽鸡产业已具备强大生产能力,能有效应对进口下降带来的影响。
 
  山东、河南等白羽鸡主产区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不断扩大产能。这些产区新建了许多现代化养殖场,单场平均存栏超过10万羽。养殖场内配备智能环控设备,24小时实时监测并调节鸡舍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参数,为白羽肉鸡创造了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在此环境下,肉鸡存活率大幅提升至95%,养殖成本较2023年下降了10%。
 
  这些现代化养殖模式和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白羽鸡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国产白羽鸡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当进口爪翅供应紧张时,国产白羽鸡能迅速填补市场空缺,为市场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四、未来趋势:进口多元化与出口高端化背景下产业链的发展策略
 
  (一)进口市场:从“巴西依赖”向“多元供应格局”转变
 
  短期内,由于巴西鸡肉进口暂停预计持续至9月,俄罗斯、泰国、智利等国家有望填补市场缺口,形成新的供应格局。
 
  俄罗斯在冻鸡块领域具有优势,有望在北方市场进一步巩固地位,其高效运输时效能保证产品新鲜度和供应稳定性;泰国以深加工产品为特色,在南方市场持续深耕,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鸡肉产品的需求;智利的鸡爪可能在西部地区开拓新市场,以其独特产品特点吸引当地消费者。“北俄南泰西智”的三角供应格局正逐步形成,为中国鸡肉进口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稳定性。
 
  但从长期看,需警惕巴西产能的报复性反弹。一旦巴西恢复出口,其庞大产能可能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建议企业建立多国家、多品类的动态采购机制,根据市场价格、供应稳定性等因素灵活调整采购策略,降低单一市场风险。
 
  (二)出口市场:从“初级加工”迈向“价值输出”阶段
 
  随着国际市场对鸡肉产品需求的变化,中国鸡肉出口正处于从传统初级加工向价值输出转变的关键时期。
 
  在国际市场中,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对冷鲜鸡、调理品等深加工产品需求旺盛。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更注重产品品质、口感和便捷性。为满足这些需求,山西、山东等地的企业已率先引入ISO22000认证和HACCP体系,对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把控。这些企业致力于将深加工产品出口占比从目前的30%提升至50%,努力塑造中国鸡肉在国际市场的高端品牌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RCEP红利的不断释放,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降低,贸易便利性提升。预计2025年,中国对东盟的鸡肉出口增速将达到35%,东盟有望成为中国鸡肉出口的新增长极。中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在东盟市场的投入,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开发适合当地口味的产品,并通过本地化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三)国内市场:成本竞争加剧,品牌化成为企业突围关键
 
  在国内市场,面对进口爪翅价格的波动以及国内白羽鸡产能释放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和商户积极寻求突围策略,品牌化战略成为关键。
 
  双汇、圣农等行业龙头企业凭借雄厚资金实力和完善产业链布局,加速构建“养殖-加工-冷链”全链条体系。这些企业通过自有农场控制原料成本,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以圣农发展为例,其自有农场肉鸡存栏量达千万羽级别,通过标准化养殖流程和严格质量管控,确保每只肉鸡都符合高品质标准。同时,企业加大在冷链物流方面的投入,建立覆盖全国的冷链配送网络,确保产品能以最佳状态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
 
  相比之下,中小商户则聚焦地方特色品种,如云南茶花鸡、广东胡须鸡等。这些地方特色品种以其独特口感和营养价值,避开了与进口爪翅和白羽鸡的激烈竞争,成功进入高端生鲜市场。在云南的一些高端超市,茶花鸡售价往往是普通白羽鸡的两倍以上,但仍受消费者青睐。这些中小商户通过精细化养殖管理和品牌营销,将地方特色品种打造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高端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
 
  结语:在“断供”与“扩张”中寻求平衡
 
  2025年7月的鸡肉市场呈现出“进口遇冷”与“出口向好”的显著特征。巴西鸡肉供应的暂时中断,促使俄罗斯、泰国及中国等各方力量共同构建新的全球供应链格局;中国鸡肉出口则突破传统初级加工模式,向高端市场迈进。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这既是挑战——如何在市场波动中保障供应稳定,也是机遇——重新塑造中国在全球鸡肉贸易中的角色。在此背景下,巴西鸡肉进口暂停是否会成为长期趋势,国产鸡肉能否借此契机扩大市场份额,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