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鸡祖代更新量骤降33%:鸡苗价稳背后的周期信号与行业变局
时间:2025-08-27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祖代种源“收缩战”:1-7月更新量同比降33.6%,进口依赖度大降
(一)总量收缩:半年更新量不足去年同期七成根据白羽肉鸡协会数据,2025年1-7月全国祖代更新量为54.37万套,同比大幅下降33.6%。其中,7月单月更新量为9.42万套,同比下降13%,持续呈现自年初以来的收缩态势。这一数据与2024年全年150.07万套的更新量相比,仅完成36.2%,预示着未来12-18个月商品代的供应将逐步收紧。
回顾2024年,白羽肉鸡行业迎来引种大年,全年祖代更新量创下近10年的新高,充足的种源为后续父母代及商品代的供应提供了保障。然而,进入2025年,形势发生显著变化,祖代更新量锐减。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禽流感疫情的持续影响,美国、新西兰等传统引种大国爆发禽流感疫情,导致我国引种渠道受阻,引种量大幅下降。以益生股份为例,作为行业内的引种大户,2024年从美国引种23万套,而2025年因疫情限制,不得不寻求新的引种渠道。这种总量的收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对白羽肉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生深远影响。
(二)结构反转:自繁占比首超进口,法国引种成新变量
2025年上半年祖代更新中,自繁占比达到67%,进口占比为33%,相较于2024年的“进口45%、自繁55%”实现了逆转。进口品种全部从法国引进,包括哈伯德、AA、罗斯祖代,而美国、新西兰因禽流感疫情持续停供,后续引种节奏需密切关注。科宝品种表现突出,占祖代更新总量的36.05%,是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品种,增长率为26.34%。
国产白羽肉鸡品种的崛起是结构反转的关键因素。圣农发展的圣泽901、广东温氏的广明2号等国产品种,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逐步扩大。这些国产品种在生产性能上不断提升,与进口品种的差距逐渐缩小,且在价格上更具优势,吸引了不少养殖户的关注。与此同时,法国引种成为新的变量。益生股份在2025年3月率先开辟法国引种新渠道,截至目前已引进数万套祖代白羽肉鸡。不过,法国的供种能力和稳定性仍有待评估,未来能否满足国内需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父母代市场“量价齐升”:1-7月销量增4.39%,进口品种仍主导
(一)补栏热情不减,7月销量创年内次高
尽管祖代更新呈现收缩态势,但父母代雏鸡市场却逆势增长。2025年1-7月累计销量为4459.24万套,同比增长4.39%;7月单月销量为691.81万套,同比增长0.41%。5-7月销量连续三个月超过650万套,这反映出养殖端对中秋、国庆旺季的补栏信心,同时规模化企业的扩产需求,也推动了父母代价格从1-4月的低位逐步回升。
从市场反馈来看,温氏股份等企业在2025年加大了白羽肉鸡养殖规模,对父母代雏鸡的采购量显著增加。以温氏为例,其上半年父母代雏鸡采购量同比增长20%,主要用于新投产的养殖基地。市场需求的回暖是父母代雏鸡销量增长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复苏,人们对鸡肉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快餐、团膳等行业对鸡肉的需求旺盛,带动了白羽肉鸡养殖规模的扩大,进而增加了对父母代雏鸡的需求。例如,某连锁快餐店在2025年计划新开100家门店,对鸡肉原材料的需求大增,促使合作养殖户纷纷扩大养殖规模,加大了对父母代雏鸡的采购量。
(二)品种分化明显,进口系占比超八成
AA+、罗斯308等进口品种仍是市场主流,占父母代销量的60.54%,科宝品种占23.06%,而国内自育品种(圣泽901、广明2号等)仅占16.40%。价差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进口品种商品代鸡苗价格比国产品种高0.5-1元/羽,料肉比低0.1-0.2,更受养殖端青睐。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进口品种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一位养殖大户表示,使用AA+品种的父母代雏鸡,养殖出来的商品代肉鸡在市场上更受欢迎,售价也更高。相比之下,国产品种虽然在价格上有一定优势,但在生产性能上与进口品种仍存在差距。不过,随着国内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国产品种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圣农发展的圣泽901品种,通过不断优化育种方案,其料肉比等指标逐渐接近进口品种,在福建、江西等地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三、终端价格“冰火两重天”:鸡苗稳同比涨5%,产品价连跌6.6%
(一)鸡苗均价3.58元/羽:供应收缩对冲需求平淡
主产区鸡苗价格周环比持平,报价为3.58元/羽,同比上涨5%。这一看似矛盾的价格走势,背后有着复杂的市场因素。7月底,孵化场推迟上孵种蛋,使得当前鸡苗供应量减少,有效对冲了需求平淡的压力。在山东、辽宁等主产区,鸡苗报价在3.3-4.1元/羽之间,大小场价差缩窄至1元以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头部企业凭借品牌和质量优势,排苗计划已排至9月上旬,显示出市场对其产品的高度认可。
以山东烟台某大型孵化场为例,其鸡苗报价为3.8元/羽,虽然价格较高,但仍吸引了众多养殖户前来订购。该孵化场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注重种鸡的选育和饲养管理,保证鸡苗的质量和健康状况。相比之下,一些小型孵化场虽然价格较低,但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存在不足,导致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压。
(二)鸡产品价8750元/吨:供需过剩压制反弹空间
鸡产品价格却不容乐观,本周均价为8750元/吨,周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6.6%,板冻大胸、琵琶腿等主力产品价格均出现下滑。高温天气是抑制终端消费的重要因素,人们在炎热的天气里对肉类的消费需求减少,导致鸡肉市场需求疲软。屠宰场库存攀升至30天以上,开工率仅70%,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猪肉价格低位运行,也对鸡肉市场造成了冲击,消费者在选择肉类时,更倾向于价格更低的猪肉,使得鸡肉的替代需求减弱。
在这种供需过剩的情况下,鸡肉价格短期难改疲软态势。某大型屠宰企业的销售经理表示,他们的库存压力很大,为了减少库存,不得不降低价格销售。但即使价格下降,市场需求仍然没有明显改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四、周期拐点临近?祖代收缩的“长逻辑”与父母代过剩的“短博弈”
(一)短期压力:父母代放量或致8-11月商品苗供应高峰
按照养殖周期推算,当前父母代补栏将转化为3-4个月后的商品代出栏。从历史数据来看,父母代雏鸡补栏后,大约经过3个月左右的养殖,其产蛋孵化出的商品代鸡苗开始进入市场,再经过40-45天的育肥,商品代肉鸡即可出栏。预计8-11月全国商品苗月均供应量超5亿羽,同比增长10%,短期内将压制鸡苗及毛鸡价格。
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山东地区的养殖企业普遍反映,由于前期父母代雏鸡补栏量较大,近期鸡苗供应量明显增加,导致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某大型养殖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原本计划在8月份出栏一批商品代肉鸡,但由于市场上鸡苗供应过多,价格下跌,他们不得不推迟出栏时间,以减少损失。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都较为普遍,预计短期内鸡苗和毛鸡价格将持续受到压制。
(二)长期机会:祖代去化或支撑2026年价格反弹
祖代更新量连续8个月同比下滑,若这一趋势持续,2026年二季度起商品代供应将进入收缩周期。从行业历史数据来看,祖代更新量的变化通常会在12-18个月后反映到商品代供应上。机构预测,若2025年祖代更新量不足90万套,2026年白羽肉鸡均价有望回升至4.5元/斤,较当前上涨15%。
以2022-2023年的市场行情为例,当时祖代引种量受限,导致2023年商品代肉鸡供应量减少,价格大幅上涨。益生股份等企业受益于价格上涨,业绩大幅提升。如果2025年祖代更新量持续维持在低位,那么2026年白羽肉鸡市场有望重演这一行情,价格的回升将为养殖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空间。
五、养殖端实操指南:抓住“高抛低吸”窗口期
面对复杂多变的白羽肉鸡市场,养殖户需精准把握市场节奏,灵活调整养殖策略,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一)补栏节奏:9月上旬前可适度补栏,对应10月出栏赶中秋旺季,规避11月后集中出栏风险
从市场供需关系分析,9月上旬前补栏,可赶在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出栏,此时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往往处于高位。以2024年为例,中秋、国庆期间白羽肉鸡价格较平日上涨了10%左右,养殖户的利润空间得到了显著提升。而11月后,随着天气转凉,养殖成本降低,市场供应量将大幅增加,价格可能会出现下跌。因此,养殖户应合理安排补栏时间,避免在市场供应高峰期出栏,降低价格风险。
(二)品种选择:优先采购科宝、AA+等进口品种,虽苗价高0.5元/羽,但料肉比优势可节省饲料成本0.3元/斤
在品种选择方面,科宝、AA+等进口品种凭借其出色的生产性能,成为养殖户的首选。这些品种的料肉比相对较低,能够有效降低饲料成本。以科宝品种为例,其料肉比为1.65,而部分国产品种的料肉比高达1.8。按照目前饲料价格3元/斤计算,养殖一只科宝品种的肉鸡,可节省饲料成本0.3元/斤。虽然进口品种的鸡苗价格比国产品种高0.5元/羽,但从长期养殖效益来看,其优势明显。
(三)成本管控:采用“豆粕+发酵蛋白”替代配方,降低豆粕用量至15%,单只鸡饲料成本可降0.8元
饲料成本是白羽肉鸡养殖的主要成本之一,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可有效降低成本。采用“豆粕+发酵蛋白”替代配方,能够在保证肉鸡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豆粕用量。据业内人士介绍,将豆粕用量降低至15%,单只鸡的饲料成本可降低0.8元。发酵蛋白不仅价格相对较低,而且易于消化吸收,能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替代配方,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