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蛋鸡存栏结构大洗牌:主产蛋鸡“挑大梁”,8月行情如何演绎?

时间:2025-08-22
来源:现代畜牧网



  一、7月存栏数据呈现显著分化:主产蛋鸡规模扩张,后备鸡存栏下滑
 
  1.1存栏结构“上移”:产蛋主力与老龄蛋鸡存栏同步增长
 
  2025年7月,全国蛋鸡存栏结构出现明显分化。主产蛋鸡(120-450日龄)存栏占比显著攀升,达到68.7%,环比增长0.16个百分点,创下18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3月补栏的9000万羽鸡苗集中开产,以及2024年4月补栏量同比增加带来的持续影响,新老产能集中释放,推动主产蛋鸡存栏量持续上升。
 
  待出栏老龄蛋鸡(450日龄以上)存栏占比亦有所上升,达到15.2%,环比增长0.04个百分点。养殖户对中秋行情预期乐观,500日龄以上老龄蛋鸡延淘比例高达35%,导致老龄蛋鸡出栏量同比减少15%,大量老龄蛋鸡超期服役。
 
  然而,后备蛋鸡(120日龄以下)存栏占比却降至16.1%,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为2023年同期最低水平。7月鸡苗销量环比下跌2%,后备鸡新增量(4200万羽)首次低于自然淘汰量(4500万羽),预示着远期产能增长动力不足,蛋鸡产业未来发展或将面临后备力量短缺的挑战。
 
  1.2区域分化加剧:北方产能过剩,南方注重效率提升
 
  从区域角度分析,蛋鸡存栏结构分化更为显著。北方主产区,如河北、山东等地,主产蛋鸡占比超过70%,成为蛋鸡养殖的核心区域。但随之而来的是产能过剩问题,鸡蛋均价跌破3元/斤,养殖端每斤亏损0.3元,养殖户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南方销区,如广东、浙江等地,采用“阶梯式淘汰”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将老龄蛋鸡占比控制在12%以内,活禽市场实现10%-15%的溢价。这种注重产能调控和效率提升的发展模式,使南方销区在蛋鸡产业中具备更强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三大因素重塑存栏格局
 
  2.1鸡苗销量呈“倒V型”波动,后备产能面临风险
 
  2025年鸡苗销量走势呈现“倒V型”曲线,波动剧烈,成为影响蛋鸡存栏格局的关键因素之一。3月,鸡苗销量达到近两年峰值,高达9400万羽,环比增长1.5%,主要受养殖户对蛋价回暖的乐观预期以及春季补栏旺季的推动。但7月鸡苗销量骤降至8800万羽,环比跌幅达2%,市场形势迅速转变。
 
  鸡苗销量的大幅波动导致后备蛋鸡存栏失衡。自4月起,后备蛋鸡存栏连续3个月出现新增量低于自然淘汰量的情况,后备蛋鸡新增量(4200万羽)首次低于自然淘汰量(4500万羽)。卓创资讯数据显示,8月养殖户补栏心态谨慎,苗价环比下跌0.3元/羽,进一步抑制补栏积极性。预计后备鸡占比将进一步降至15.8%,为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预示2026年一季度蛋鸡产能可能出现缺口,产业发展面临后备力量不足的严峻挑战。
 
  2.2老龄蛋鸡出栏“旺季不旺”,陷入“延淘-压价”恶性循环
 
  在蛋鸡存栏格局变化中,老龄蛋鸡出栏“旺季不旺”现象突出,导致蛋鸡市场陷入“延淘-压价”恶性循环。7月本应是老龄蛋鸡出栏高峰期,但全国老龄蛋鸡出栏量仅为6600万只,较预期少1500万只。
 
  月中蛋价短暂反弹是老龄蛋鸡出栏受阻的主要原因。7月中旬蛋价环比上涨4.7%,单只蛋鸡盈利较高,养殖户惜售情绪浓厚。500日龄以上老龄蛋鸡产蛋率仍能达到85%,养殖端普遍认为继续养殖可获取更多收益,因此选择延迟出栏。
 
 
  老龄蛋鸡大量滞留加剧市场供应过剩。7月在产蛋鸡存栏量达到13.56亿只,同比增长6.1%,创下近三年峰值。鸡蛋市场供过于求,批发价跌至7.54元/公斤,较2024年同期暴跌27.29%。蛋价持续低迷进一步削弱养殖户出栏意愿,陷入“延淘-压价”恶性循环,蛋鸡市场供需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2.3盈利预期受挫,养殖户被动调整存栏结构
 
  8月,蛋鸡养殖市场面临更严峻考验,主产区蛋价跌至2.86元/斤,自繁自养亏损扩大至0.5元/斤。在此形势下,养殖户盈利预期彻底破灭,被迫被动调整蛋鸡存栏结构以减少损失。
 
  一方面,养殖户开始提前淘汰380日龄的“半老龄蛋鸡”,试图通过减少存栏量缓解市场供应压力、降低亏损。预计8月老母鸡出栏量环比将增加10%,反映出养殖户在亏损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养殖户纷纷推迟后备鸡补栏,对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充满担忧。8月鸡苗销量预计延续7月跌势,使蛋鸡存栏结构进一步向主产阶段集中。
 
  这种被动调整虽短期内可缓解养殖户亏损压力,但从长远看,可能对蛋鸡产业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当前产能去化+远期产能收缩”的双重调整,可能导致未来蛋鸡市场供需失衡,蛋价波动加剧。
 
  三、存栏结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
 
  3.1供应端:短期产量增加、品质下降,长期产能衔接不畅
 
  短期内(8-9月),蛋鸡市场供应端呈现产量增加、品质下降态势。4月补栏的9400万羽鸡苗在8月集中开产,按正常生长规律和成活率计算,预计新增主产蛋鸡8000万羽,大量新增产能涌入市场。同时,老龄蛋鸡延淘现象严重,500日龄以上老龄蛋鸡产蛋率虽有下降,但仍维持在85%高位,导致日均鸡蛋产量或增加3%。在市场供应已过剩的情况下,大量鸡蛋涌入进一步压制价格,价格反弹空间受限,养殖户面临较大经济压力。
 
  长期来看,四季度后备鸡占比跌破16%,预示蛋鸡市场将面临产能衔接不畅问题。若8月补栏量继续减少,未来产能增长将缺乏动力。按当前趋势推算,2025年12月在产蛋鸡存栏或降至13.5亿只以下,为春节前产能收缩埋下隐患。产能收缩将导致市场鸡蛋供应量减少,价格可能出现波动,养殖户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3.2需求端:旺季备货启动,但难以抵消供应压力
 
  当前蛋鸡市场已进入中秋备货期,食品厂采购量环比增加15%,学校即将开学,食堂等场所对鸡蛋需求也将上升,为市场带来一定需求支撑。
 
  然而,冷库蛋库存高企,目前冷库蛋库存达到180万吨,同比增长50%,大幅增加市场鸡蛋供应量。同时,猪肉价格低位运行,仅为15元/斤,分流20%的蛋白需求。消费者受价格因素影响,更倾向于购买猪肉,减少鸡蛋消费。在此情况下,终端接受价难以突破3.2元/斤,“旺季不旺”成为大概率事件。尽管有中秋备货和学校开学等利好因素,但在供应高压下,其作用被大幅削弱。
 
  3.3成本与利润:亏损扩大促使产能去化加速
 
  截至8月7日,蛋鸡养殖行业成本与利润状况严峻。单斤鸡蛋饲料成本达2.83元/斤,而主产区均价仅为2.86元/斤,行业处于成本线边缘。
 
  卓创资讯指出,若亏损持续超过2个月,500日龄以上老龄蛋鸡淘汰量将激增20%。养殖户为减少亏损,将提前淘汰老龄蛋鸡。存栏结构重心可能从“产蛋主力”向“去产能”转移,对蛋鸡市场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短期内,养殖户仍需面对亏损压力,需寻求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的途径以应对市场挑战。
 
  四、8月存栏趋势预判:“中间强、两端弱”格局强化
 
  4.1主产蛋鸡:新增产能释放,存栏占比接近峰值
 
  8月,主产蛋鸡存栏结构变化成为蛋鸡行业关注焦点。4月补栏的9400万羽鸡苗在8月集中开产,按正常生长规律和成活率计算,理论上可新增主产蛋鸡8000万羽,对市场产能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2024年5月补栏量同比减少,本月待淘汰蛋鸡数量相应减少。在新增产能和待淘汰蛋鸡减少的双重作用下,主产蛋鸡存栏占比呈上升趋势,预计将攀升至69%,创下近两年来新高,反映蛋鸡养殖行业产能集中释放和市场供需关系变化。
 
  然而,当前蛋价低迷使养殖户面临较大经济压力,部分养殖户可能提前淘汰蛋鸡以减少损失,这将对主产蛋鸡存栏占比提升空间产生一定影响,增长趋势存在不确定性。
 
  4.2后备与待出栏鸡:存栏占比“双降”趋势明显
 
  在蛋鸡存栏结构变化中,后备与待出栏鸡存栏占比呈现“双降”趋势。
 
  后备鸡方面,8月鸡苗销量预计降至8500万羽,养殖户对后市担忧导致补栏心态谨慎,纷纷推迟或减少补栏计划。受此影响,后备鸡占比或跌破16%,为2018年以来同期最低,预示未来蛋鸡市场后备力量逐渐减弱,可能出现产能不足情况。
 
  待出栏老龄蛋鸡方面,养殖端惜售情绪松动,老母鸡出栏量环比增加15%。养殖户意识到继续压栏将增加成本,开始积极出栏老龄蛋鸡。这使得待出栏蛋鸡存栏占比止增回落至15%以下,短期内缓解供应压力,但从长远看,市场老龄蛋鸡数量减少可能对鸡蛋供应产生一定影响。
 
  4.3行情展望:短期价格震荡,中期关注两大关键节点
 
  展望未来,蛋鸡市场行情充满变数。短期内(8月下旬),中秋备货高峰叠加老龄蛋鸡集中淘汰,将推动蛋价可能反弹至3.0-3.2元/斤。中秋佳节是鸡蛋消费旺季,食品厂、超市等加大采购力度,老龄蛋鸡集中淘汰减少市场鸡蛋供应量,供需关系变化促使蛋价上涨。
 
  9月中旬后,节日效应消退,市场需求逐渐减弱,蛋价可能面临下行压力。若后备鸡补栏仍无改善,存栏结构“年轻化”进程加速,四季度产能去化或超预期,市场鸡蛋供应量可能进一步减少,蛋价波动将更加剧烈。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存栏结构以应对市场变化。
 
  结语:存栏结构深度调整,行业迎来转型关键期
 
  2025年7月蛋鸡存栏数据反映出蛋鸡养殖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走向。这一数据既是2024年补栏高峰的产能兑现,也是亏损周期下的被动出清,凸显市场的严峻性和行业转型的紧迫性。
 
  对于从业者而言,当前市场形势既充满挑战也蕴含机遇,需重点关注两大关键信号:一是8月老鸡淘汰量能否突破8000万只,实现同比增长20%。这一数据的突破将意味着市场产能去化加速,有效缓解供应过剩压力,为蛋价回升创造有利条件。二是鸡苗销量能否止跌回升。鸡苗销量直接关系到未来蛋鸡存栏量和市场供应,只有鸡苗销量稳定回升,才能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随着存栏结构从“产能积蓄”转向“产量释放”,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业者应把握“短期去老鸡、中期控补栏、长期调结构”的节奏,在短期抓住老鸡淘汰时机,果断减少过剩产能;中期谨慎控制补栏数量,避免盲目扩张;长期积极调整存栏结构,优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数据支持:卓创资讯、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讯财经)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