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洲国际上半年业绩:美国猪肉业务逆势狂飙,中国市场转型待突破
时间:2025-08-18
来源:肉类食品网
一、业绩亮点:营收逼近历史峰值,利润结构悄然生变
(一)双增长背后的显著分化态势
8月12日,万洲国际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上半年实现营收133.87亿美元,同比增长8.9%,已逼近2022年同期的历史峰值水平;经营利润达1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猪肉业务收入为56.23亿美元,增幅达14.1%,经营利润实现2.55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68.4%;而传统核心的肉制品业务收入仅增长2.3%,利润反而下降7.9%,两大业务呈现出明显的冷热分化局面。
(二)区域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北美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北美市场收入增长10.77%,经营利润增长24.08%。美国市场猪肉销量和价格双双上升,同时饲料业务也为业绩增长做出了额外贡献。
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收入实现微幅增长,增长率为3%,但经营利润下降2.68%。肉制品销量大幅下跌9%,成为万洲国际唯一出现利润下滑的市场。
二、美国市场逆袭:从亏损泥潭到增长引擎
(一)供应收紧与成本管控协同作用,实现业绩的大幅提升
美国市场在万洲国际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长中扮演了最强引擎的角色,这主要得益于需求与成本两端的双重利好因素。从需求端来看,美国猪肉供应持续处于收紧状态,当前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约5%,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与此同时,牛肉、禽肉等猪肉替代品价格居高不下,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今年以来牛肉零售价累计上涨近9%,禽肉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攀升。在此情形下,具有高性价比的猪肉成为消费者的优先选择,本土猪肉消费市场表现活跃,猪肉价值指数同比上涨12%,为猪肉价格和销量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成本端,万洲国际积极开展产能优化工作。2023年果断关闭加州低效加工设施,并逐步将养殖规模缩减至1000万头(目标为700万头)。饲料成本同比下降8%,加之对物流费用进行精细化管控,北美猪肉业务利润率从2023年的-9.2%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5%,成功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重大转变,成为利润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源。
(二)“饲料+屠宰”协同效应显著
万洲国际在北美市场充分展现出业务协同优势。公司为两家联营公司提供谷物饲料,带动北美市场收入额外增长3亿美元,这不仅提高了饲料业务的营收规模,还增强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粘性。在屠宰环节,上半年屠宰量达到1200万头,同比增长7%,在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同时,精分割产品(如深受亚洲市场欢迎的肋排、猪蹄等部位)出口量增长15%。这些精分割产品单价较普通冻肉高出20%,极大地提高了整体毛利水平,促使猪肉业务在收入和利润方面均实现显著增长。
三、中国市场挑战:肉制品承压,转型成效有待验证
(一)传统渠道萎缩与新渠道拓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市场,万洲国际肉制品业务正面临着渠道结构的深度调整。传统商超、农贸市场渠道依然是主要销售渠道,但呈现出明显的颓势,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12%。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生猪市场供过于求,截至6月末,生猪均价降至15.5元/公斤,同比下跌0.8%,鲜肉价格优势明显,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新鲜猪肉,对冷冻肉制品的需求持续降低,鲜品对冻品的替代效应不断增强,这对传统渠道的肉制品销售产生了较大冲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兴渠道的快速发展。会员超市如山姆、盒马,凭借高品质、差异化选品吸引中高端消费者;连锁便利店以便捷性满足消费者即时消费需求;休闲零食渠道则契合年轻群体碎片化、休闲化的饮食偏好。双汇发展积极布局这些新赛道,上半年新兴渠道销量大幅增长21%,占比跃升至17.6%。然而,新渠道在带来销量增长的同时,也存在毛利偏低的问题。相较于传统渠道,新兴渠道毛利率普遍低5%左右,这使得短期内新渠道虽能拉动销量,但难以弥补传统渠道下滑所带来的利润缺口,盈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产品结构与消费升级需求的不匹配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中国消费者对肉制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高端化,而万洲国际的产品结构未能及时适应这一变化。目前,公司肉制品仍高度依赖高温肠等传统品类,占比超过60%。这类产品虽然具有价格亲民、方便储存的特点,但在健康、口感、营养等方面难以满足当下消费者日益严格的要求。
反观市场上的新兴热门产品,高端低温火腿采用低温巴氏杀菌工艺,最大程度保留肉质营养与风味;即食卤味凭借独特卤香、多样口味,成为休闲零食热门品类;预制菜以“快手菜”概念,解决年轻家庭烹饪痛点,契合快节奏生活。Z世代作为消费主力军,对这些新品类接受度高、需求旺盛。然而,万洲国际在这些领域布局滞后,研发投入不足,产品更新迭代缓慢,导致在中青年消费群体中的市场份额逐渐流失,难以在消费升级的赛道上抢占先机,亟需通过产品创新来突破当前困境。
四、业务对比:猪肉VS肉制品,谁在定义未来?
(一)猪肉业务:在周期反转中实现逆袭
万洲国际的猪肉业务经历了一场显著的逆袭过程。2023年,该业务深陷亏损困境,全年亏损高达4.8亿美元。当时生猪价格低迷,而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在北美市场,生猪养殖业务成为业绩拖累,供应过剩引发激烈价格战,每头猪出栏亏损超过50美元。
2024年出现转机,万洲国际实施“去养殖化”战略转型。在北美,逐步剥离低效养殖资产,关闭多家高成本养殖场,将生猪养殖规模从2023年的1500万头大幅缩减至2025年上半年的1000万头,并计划最终降至700万头。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敞口,从原本依赖养殖的70%降至30%,使业务重心聚焦于屠宰加工和饲料贸易。
2025年上半年,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营利润暴增168.4%。在屠宰环节,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5%,单位成本下降10%。同时,针对高附加值部位肉(如雪花猪肉,其价格比普通猪肉高出30%)进行精细化分割、包装,打入高端餐饮和零售渠道,销量增长20%。在饲料业务方面,凭借与联营公司的紧密合作,不仅稳定了饲料销售渠道,还通过优化配方、集采原料,实现成本降低8%,收入增长15%。猪肉业务成功从亏损泥潭转变为增长引擎,抗周期能力显著增强。
(二)肉制品业务:核心利润池呈现出发展困境
作为万洲国际的核心利润池,肉制品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贡献了近50%的收入和83%的利润,但呈现出发展困境。在中国市场,受需求疲弱和消费结构变化的冲击,销量大幅下跌9%,经营利润下滑10.7%。长期依赖传统高温肠类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难以满足年轻消费者对健康、多元口味的追求。与新兴网红品牌相比,万洲国际在产品研发速度上明显滞后,某网红即食鸡胸肉品牌一年推出超过10款新口味,而万洲国际同期仅推出3款新品,市场份额被逐步侵蚀。
在北美市场,肉制品业务同样面临较大压力。原材料成本飙升15%(主要源于谷物价格上涨),而销售价格仅提升8%,毛利率被压缩至20%,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尽管通过提价转移了部分成本,但销量受到一定抑制,导致经营利润下滑7.3%。欧洲市场虽有增长,收入微增4%,但增长幅度有限,尚未形成新的业绩爆发点,仍处于市场拓展和品牌培育阶段,未能为整体业绩带来实质性突破,凸显出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
五、未来策略:收缩中国养殖,押注北美效率革命
(一)全球布局的战略调整
展望未来,万洲国际在全球市场实施战略调整,打出一套“加减法”组合拳。在美国,缩减养殖规模的计划正在稳步推进,目标是将生猪养殖规模进一步降至700万头,仅占下游需求的20%-30%。这一举措旨在将风险敞口降至最低,使业务聚焦于屠宰与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在分割品方面,公司加大对里脊、雪花肉等高利润部位肉的开发,这些产品在高端餐饮和精品超市售价较普通猪肉高出50%,目标是到2025年底,将北美猪肉业务毛利率提升至8%,进一步巩固利润增长态势。
在中国市场,采取“减法”与“加法”并行的策略。“减法”体现在暂停新增养殖产能,鉴于国内生猪产能过剩、价格低迷的现状,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加法”主要聚焦于渠道和产品创新。双汇发展加快渠道转型步伐,计划2025年将新兴渠道占比提升至25%,深入挖掘会员超市、连锁便利店的潜力,推出定制化产品。在产品端,顺应健康化趋势,推出“零添加”防腐剂、“低盐”等功能性肉制品,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重塑产品竞争力。
在欧洲,万洲国际开启扩张战略,即实施“加法”策略。扩建波兰屠宰厂,该厂年产能预计提升30%,达到600万头。波兰地处东欧,周边猪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凭借地理优势,万洲国际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利用成熟的加工技术和品牌优势,计划在2026年将欧洲市场收入占比提升至18%,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极。
(二)资本动作所传递的积极信号
万洲国际的资本动作传递出积极信号。中期股息大幅增至0.2港元/股,较去年同期翻倍,这不仅彰显了公司强劲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也向投资者传递出管理层对未来业绩的信心。在股价表现上,华兴证券、摩根大通等多家投行纷纷上调目标价至9.6港元,较当前股价有近30%的上涨空间。摩根大通认为,北美业务高增长趋势有望延续,能有效对冲中国市场风险,叠加股息率提升至7.2%,万洲国际在资本市场吸引力大增,成为投资者眼中兼顾成长与分红的优质标的。资本的看好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其在全球猪肉市场继续拓展业务。
结语:在分化中寻求平衡发展策略
万洲国际的半年报,本质上反映了“美国效率革命”与“中国转型阵痛”的双重局面。当北美市场从亏损困境转变为增长引擎时,中国市场却因消费疲软和创新滞后陷入“增量不增利”的困境。对于这家全球猪肉行业的领军企业而言,如何利用美国业务的快速增长收益来支持中国市场的长期转型发展,将决定其能否跨越行业周期,从“规模之王”迈向“价值之王”。毕竟,在中美猪肉市场呈现出巨大差异的时代背景下,平衡发展策略才是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数据支持:万洲国际财报、卓创资讯、华兴证券研报)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