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肉市场上演“冰火两重天”:白羽肉鸡、肉鸭、817冻品走势分化
时间:2025-08-05
来源:肉类食品网
一、白羽肉鸡:供需博弈下的“韧性上涨”,区域分化成关键特征
(一)价格走势:短期看涨预期强烈,区域供应呈现显著差异
在禽肉市场的激烈竞争格局中,白羽肉鸡表现突出。本周其分割品全国周均价达到8728.68元/吨,延续强劲的上涨态势。这一价格走势是在复杂的市场博弈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本周白羽肉鸡价格走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期,经销商与加工厂处于低库存状态,在看涨预期的驱动下,市场活跃度提升。巴西进口受限消息传来,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石子,爪翅类价格坚挺,其中翅中涨幅超过5%。价格的大幅上涨促使经销商加大采购力度,加工厂也相应调整生产策略。同时,加工调理厂对胸肉的看涨预期推动原料类价格持续攀升。在此市场氛围下,屠企有意识地延后销售,期望获取更大利润。
中期,市场进入相对平稳阶段。备货结束后,市场陷入议价僵持状态,各方谨慎观察市场变化。部分屠企报价与实际成交出现200元/吨的偏差,反映出市场供需双方在价格上的分歧。经销商前期备货已满足一定需求,对价格敏感度提高;屠企则希望维持较高价格,双方博弈导致市场僵持。
后期,市场区域分化愈发明显,东北鸡源充裕与山东鸡源紧张形成鲜明对比。辽宁、吉林等地出栏量增加12%,鸡源充裕使从业者看跌情绪增强,部分屠企压价0.1-0.2元/斤。而山东、河南等地因前期疫病影响,300日龄以上老鸡占比不足20%,屠企为保证生产,不得不加价0.5元/斤抢收。这种区域供应的显著差异加剧了市场多空分歧,使价格走势更为复杂。
(二)供需解析:巴西进口受限+国内补货,支撑短期强势行情
白羽肉鸡市场价格走势归根结底由供需关系决定。供应端,东北产区和山东等产区情况迥异。东北产区前期补栏积极,养殖户增加养殖数量,但当前毛鸡存栏量超预期,市场供应过剩,从业者忧虑,看跌情绪升温,部分屠企压价收购。山东、河南等地因前期疫病侵袭,毛鸡存栏量严重受影响,300日龄以上老鸡占比不足20%,可供屠宰毛鸡数量减少,屠企为保证生产线运转,激烈竞争、加价抢收毛鸡,区域供应不平衡直接影响市场价格走势。
需求端传来一系列利好消息。前期囤货消化,华东、华南地区经销商启动补货计划,日均采购量增加15%,为市场注入动力,推动价格上涨。同时,调理厂紧锣密鼓地为中秋、国庆礼盒进行胸肉备货,提前谋划、大量采购胸肉。屠企看到商机,有意延后翅根、鸡胸等大单品销售,等待节日溢价,期望在节日期间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价格上涨时获取更高利润。
(三)短期预测:成本利空有限,稳中上涨为市场主流趋势
尽管鸡苗价格周跌0.2元/羽,养殖成本微降至12.8元/公斤,但行业对8月中上旬市场依然信心充足,看涨预期强烈。卓创资讯作为行业权威机构,通过深入市场调研与分析指出,下周分割品价格主流区间将上移至8720-8850元/吨。这一预测基于多方面因素考量。
东北过剩产能消化需3-4周时间恢复正常水平,短期内难以改变全国供应偏紧局面。山东等产区鸡源紧张问题持续,屠企为获取足够毛鸡,维持较高收购价格。巴西鸡翅、鸡爪进口恢复无期,国内市场对国产产品需求持续增加,为国产爪翅类产品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屠企库存周转天数降至25天,低于30天警戒线,需尽快补货满足市场需求,补货周期缩短将支撑价格保持韧性,短期内维持稳定上涨态势。
二、肉鸭:涨势趋缓进入震荡期,短期调整不影响长期潜力
(一)价格表现:单周涨势收窄,产销倒挂凸显市场风险
在禽肉市场中,肉鸭市场表现犹如跌宕起伏的戏剧。本周白羽肉鸭分割品均价为7011.43元/吨,厂家盈利面达到60%,鲁西南部分企业因回收不足而间歇停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单品价格。然而,市场变化迅速,新订单明显减少,本周周降20%,涨势进入收尾阶段。
终端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北方地区因学校开学备货,市场需求增加,鸭胸、鸭腿走货量增10%,经销商加大采购量。南方活禽市场受台风影响,广东、福建等地批发价跌0.2元/斤,市场低迷,经销商库存积压,多消化前期锁价订单,新采意愿低迷。
(二)供需失衡:产能扩张过快与终端需求平淡并存
肉鸭市场供需关系如同激烈的拔河比赛,双方力量对比决定市场走向。供应端“量增价滞”,7月鸭苗出苗量10024.43万羽,虽环比减4.33%,但8月出栏毛鸭对应6月末补栏,当时苗价低位刺激散户集中上苗,预计8月屠宰量环比增8%,远超需求增速。养殖户期望落空,市场现实沉重打击。需求端“旺季不旺”,加工厂以补缺采购为主,中小型餐饮企业因现金流紧张,冻品库存周转天数达45天,高于正常水平15天。终端消费仅靠卤味、休闲食品支撑,占比不足30%,消费者对鸭肉热情不高,需求无法有效提升。
(三)短期展望:价格在7200-7600元/吨区间震荡,开学季成为关键
考验因厂家拉涨过快导致产销倒挂,部分单品批发价高于终端价0.5元/斤,下周分割品价格将进入7200-7600元/吨的震荡区间,考验市场各方承受能力。利好因素在于:8月屠宰量预计降5%,高温导致开工率不足,供应压力阶段性缓解。北方学校食堂8月下旬集中采购,预计带来2000吨短期增量,为市场注入活力。种鸭存栏量连续3月下降,9月后出栏量或收缩,带来未来希望。风险点在于:若终端接受度持续低迷,不排除厂家降价去库存,重演7月“深V”走势,市场不确定性使从业者忐忑不安。
三、817冻品:毛鸡拉动价格虚涨,终端需求疲态显现
(一)价格驱动:毛鸡震荡走强,产品跟涨但成交量未同步提升
在禽肉市场版图中,817冻品独具特点。本周其均价达到108.89元/件,价格上涨受毛鸡价格震荡走强拉动。山东地区毛鸡价格涨0.3元/斤至3.8元/斤,如同蝴蝶效应,使得琵琶腿、鸡翅根等单品报价上调2-3元/件。然而,市场实际情况呈现“报价涨、成交弱”的背离现象。
河北、河南等地经销商拿货量周降12%,对价格上涨持谨慎态度。终端大企因前期库存高企,仅维持刚需采购。部分中小厂因收鸡难度大,3斤以上毛鸡占比不足40%,开工率降至50%,实际成交量较报价低5-8元/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生产严重受影响。
(二)供需困局:产能过剩与需求分层问题突出817冻品市场供需关系
犹如激烈战斗,双方力量对比决定市场走向。供应端呈现“结构性失衡”,大规格毛鸡(3.5斤以上)因前期高温死淘率高,存栏量减15%,导致冻品规格断档,养殖户无奈。小规格毛鸡(2.5-3斤)供应过剩,屠宰企业被迫分割成调理品,拉低整体溢价,企业为减少损失采取措施。
需求端呈现两极分化,高端市场(如商超、连锁餐饮)对817冻品接受度低,占比不足10%,因对产品品质和品牌要求高,817冻品难以满足。依赖低价走量的夜市、食堂渠道受消费降级影响,终端议价能力强,成交价普遍低于报价3-5元/件,消费者更注重价格,对质量和品牌要求相对较低,议价能力强。
(三)短期走势:价格在105-110元/件区间盘整,高价产品突破困难
尽管毛鸡价格短期坚挺,但冻品库存微增1.2%至75万吨,屠宰企业面临巨大资金周转压力。Mysteel预测,下周817冻品将以105-110元/件区间盘整为主,基于多方面因素考虑。
收鸡难度导致开工受限,供应端难有增量。终端需求缺乏实质利好,仅靠毛鸡成本支撑的价格上涨缺乏持续性。替代品压力凸显,白羽肉鸡分割品均价已低于817冻品5元/件,性价比优势吸引加工厂转向,817冻品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四、共性因素透视:供需错位下的“分化式复苏”
(一)供应端:白羽肉鸡受区域因素影响,肉鸭受产能因素制约,817冻品受规格因素困扰
在禽肉市场复杂格局中,供应端因素深刻影响各品类价格走势。白羽肉鸡价格波动很大程度取决于区域供应差异。近期,山东等地因前期疫病导致300日龄以上老鸡占比不足20%,鸡源紧张,屠企加价0.5元/斤抢收,价格居高不下。东北产区因前期补栏积极,当前毛鸡存栏量超预期,从业者看跌情绪升温,部分屠企压价0.1-0.2元/斤收购,区域供应不平衡导致价格明显分化。
肉鸭市场供应主要受产能调整影响。7月鸭苗出苗量10024.43万羽,虽环比减4.33%,但8月出栏毛鸭对应6月末补栏,当时苗价低位刺激散户集中上苗,预计8月屠宰量环比增8%,远超需求增速,产能快速扩张导致供大于求,价格面临下行压力,鲁西南部分企业因回收不足间歇停工反映产能过剩问题。
817冻品供应问题集中在规格结构上。大规格毛鸡(3.5斤以上)因前期高温死淘率高,存栏量减15%,导致冻品规格断档;小规格毛鸡(2.5-3斤)供应过剩,屠宰企业被迫分割成调理品,拉低整体溢价,规格结构不合理使供应端面临困境。
(二)需求端:短期受备货因素支撑,中期受旺季因素影响,长期受消费升级
因素驱动需求端变化对禽肉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短期内,各品类需求主要靠备货支撑。白羽肉鸡经销商因前期囤货消化,华东、华南地区日均采购量增15%,市场短期内需求旺盛,价格上涨。肉鸭市场因北方学校开学备货,鸭胸、鸭腿走货量增10%,暂时缓解需求压力。817冻品虽受毛鸡价格带动产品报价上调,但终端大企因前期库存高企,仅维持刚需采购,市场需求整体表现不佳。
中期来看,8月下旬至9月的中秋、国庆消费旺季是考验终端真实购买力的关键时期。若家庭消费回暖(当前同比降5%),有望带动高端产品需求,如白羽肉鸡调理品、肉鸭特色产品等。若持续疲软,行业可能提前进入“以价换量”阶段,企业需降低价格刺激需求。
长期来看,消费升级是推动禽肉市场需求增长的核心动力。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对高品质、绿色、有机禽肉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企业需不断创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成本端:白羽肉鸡成本利空,肉鸭成本平稳,817冻品成本承压成本端变化
对各品类禽肉价格走势有重要影响。白羽肉鸡因鸡苗价格周跌0.2元/羽,饲料价格下降,养殖成本微降至12.8元/公斤,短期内对价格形成利空,成本降低使企业降价空间增大,市场竞争更激烈。
肉鸭市场因玉米、豆粕价格稳定,成本端无显著波动,价格相对稳定,企业利润空间也相对稳定,但在供大于求情况下,稳定成本不能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817冻品受毛鸡规格溢价影响,成本端支撑强于市场预期。大规格毛鸡短缺导致价格上涨,增加817冻品生产成本。屠宰企业库存微增,收鸡难度大导致开工受限,进一步加剧成本压力,成本压力下价格上涨缺乏持续性,市场接受度低。
五、后市展望:短期分化延续,中长期“旺季值得期待”
(一)短期策略:白羽肉鸡把握区域错配机遇,肉鸭防范情绪杀风险,817冻品优化规格结构
短期内,各品类禽肉市场有独特发展策略。白羽肉鸡市场应把握区域错配机遇。山东、河南等地区鸡源偏紧,屠企加价收鸡,企业可加大在这些地区采购力度,合理安排生产,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更高利润。东北产区鸡源充裕,从业者看跌情绪浓,企业应规避该区域压价风险,减少采购量。
肉鸭市场要防范情绪杀影响。当前市场涨势进入收尾阶段,新订单明显减少,厂家拉涨过快导致产销倒挂。企业要警惕短期情绪过热导致的价格回调,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控制库存,避免资金周转困难。同时,逢低布局开学季备货节点,提前做好准备。
817冻品市场关键在于优化规格结构。大规格毛鸡存栏量减少,小规格毛鸡供应过剩,企业应优化毛鸡规格结构,增加3-3.5斤占比至60%,满足市场对不同规格产品需求。同时,对接调理品加工厂,开发细分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中长期逻辑:产能去化与消费复苏,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尽管当前市场分化显著,但从长期看,三大积极信号显现。白羽肉鸡、肉鸭的能繁种禽存栏连续3月下降,意味着未来出栏量将收缩,预计9月后,白羽肉鸡和肉鸭市场供应将减少,支撑价格上涨。中秋、国庆双节备货周期启动,终端库存有望降至健康区间(30天以下),节日临近将带动市场销售,促进价格上涨。预制菜、即食卤味等深加工需求年增20%,为817冻品、肉鸭分割品打开新空间,带来新发展机遇,推动行业发展。
(三)风险提示:警惕“价格快涨”后的“经销商踩踏”风险
历史经验表明,禽肉市场阶段性涨价常伴随经销商集中囤货。价格快速上涨时,经销商大量采购获取利润,但若终端动销不及预期,易引发“价格崩塌”。当前白羽肉鸡、肉鸭的社会库存分别达45天、50天,均高于警戒线,库存压力大,终端需求不足时价格可能下跌。因此,建议从业者密切跟踪终端成交数据,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避免在“情绪高点”盲目追涨,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库存,制定科学采购和销售策略,降低市场风险。
结语:在分化中寻找确定性
禽肉市场此轮波动本质是产能周期、季节因素与消费升级的交织博弈。白羽肉鸡的区域分化、肉鸭的震荡调整、817冻品的规格博弈,看似无序,实则遵循“供需失衡—结构调整—价值重构”的产业规律。对于从业者,唯有跳出短期价格博弈,聚焦产能优化(如白羽肉鸡的标准化养殖)、需求对接(如肉鸭的预制菜开发)、规格管理(如817冻品的精准补栏),才能在“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新周期中占据主动。毕竟,市场永远青睐“看得清周期、守得住结构”的理性参与者。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