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阴影下,禽肉市场的至暗与曙光
时间:2025-07-19
来源:现代畜牧网
通缩阴霾笼罩下消费与投资困局分析
在宏观经济格局中,当前正处于温和通缩阶段,此节点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消费市场低迷态势显著,犹如厚重阴霾,难以凭借单一政策或口号迅速驱散,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从消费端来看,通缩引发消费者对未来物价持续下行的预期,致使消费者行为发生显著变化。消费者普遍攥紧资金,对非急需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持观望态度,期待价格进一步降低。这种观望心理在各消费领域广泛蔓延,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采购,还是大型家电、汽车等耐用品消费,市场需求均呈现萎缩趋势。以汽车市场为例,在通缩预期下,原本有换车计划的消费者可能选择继续使用旧车,直接导致汽车销量下滑,进而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在这一经济环境中同样面临严峻挑战。投资机会日益稀缺,新兴且有潜力的项目难以寻觅。许多企业无奈选择对现有市场饱和度较高的业务进行再投资,试图通过扩大产能、延伸产业链,利用规模效应在有限市场中获取更大份额。然而,这一策略加剧了行业内卷。以养殖行业为例,该行业发展成熟,市场格局相对稳定,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价格战一触即发。
2025上半年禽肉市场数据全景: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2025年上半年,禽肉市场在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双重困境中艰难前行,形势严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清晰揭示了该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产量激增,供应远超需求
上半年,全国禽肉产量大幅增长,达到1270万吨,同比增长7.4%。这一增长背后是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张,反映出众多养殖场在通缩环境下试图通过增加产量维持收益的无奈之举。白羽肉鸡出栏量预估44.12亿只,同比增长11.7%,大量白羽肉鸡涌入市场,使本就竞争激烈的禽肉市场竞争更为激烈。817小白鸡样本企业出栏量达3.48亿只,同比增长3.57%。这些增长数据在通缩背景下格外醒目,供应过剩已成为制约禽肉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山东某白羽肉鸡养殖大县,2024年出栏量为5000万只,2025年上半年突破3000万只,同比增长20%。养殖户面对鸡舍中大量肉鸡,并未感到喜悦,因为他们深知市场已饱和,鸡的数量越多,价格下跌风险越大。
(二)需求疲软,库存积压如山
终端消费市场低迷,导致屠宰场库存积压严重。受经济环境影响,餐饮行业经营惨淡,家庭消费也更为谨慎,企业采购量同比下降20.68%。屠宰企业平均库容率达84.8%,同比增加16.14个百分点,冷库存储饱和,禽肉产品积压,销售渠道受阻。同时,猪肉、黄羽肉鸡等替代品价格处于低位运行,进一步分流了禽肉消费需求。在超市肉类销售区,消费者因猪肉价格低廉,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猪肉而非禽肉。以北京某大型超市为例,周末促销活动中,猪肉销量是禽肉的两倍,禽肉在价格竞争和替代品冲击下,市场表现不佳。
(三)价格雪崩,行业深陷亏损泥沼
禽肉价格大幅下跌,致使家禽养殖行业全面亏损。白羽肉鸡上半年均价3.52元/斤,盈利同比下滑6.96%,持续处于亏损状态。养殖户出售肉鸡难以收回成本,每出售一只鸡就意味着更多亏损。817小白鸡上半年均价3.53元/斤,盈利同比下跌14.53%,养殖户投入成本无法收回,未来养殖前景迷茫。黄羽肉鸡中速鸡均价11.3元/kg,盈利同比下跌15.5%,养殖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部分小型养殖企业甚至面临倒闭风险。禽蛋价格同样大幅下跌,主产区鸡蛋均价从1月4.28元/斤跌至6月2.76元/斤,创近三年新低。鸡蛋滞销,蛋农面临巨大损失。
(四)行业艰难调整,产能优化缓慢
面对困境,行业开始艰难调整。部分中小孵化企业因盈利不佳减少鸡苗供应,试图从源头缓解市场压力。然而,头部企业凭借资金和规模优势,仍维持高位产能,导致市场产能过剩问题未能有效解决。饲料价格下跌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成本,但也进一步压低了禽肉价格,市场陷入恶性循环。一些中小养殖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被迫退出市场,头部企业虽在支撑,但也承受着巨大压力。
(五)区域差异与消费特点并存
尽管市场整体面临困境,但区域差异与消费特点为禽肉市场带来一些变化。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者对高品质禽肉需求偏好明显,愿意为口感好、品质优的禽肉支付更高价格。北方地区消费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冬季气温降低时,禽肉需求增加,主要用于制作热菜和炖菜。白羽肉鸡因生长周期短、成本低,在快餐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快餐企业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的首选食材。小型白羽肉鸡因肉质鲜嫩,受到追求新鲜口感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增速较快。如上海某连锁快餐店,白羽肉鸡制成的汉堡和炸鸡销量一直较高;一些精品超市中,小型白羽肉鸡销售情况良好。
2025下半年展望:挑战重重,曙光难觅
展望2025年下半年,禽肉市场前景依然不容乐观,挑战众多,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好转迹象。随着政策效应逐渐减弱,经济通缩影响进一步加深,消费低迷态势可能加剧,禽肉市场供需矛盾极有可能进一步激化,形势将更加严峻。
不过,禽肉市场也存在一些潜在机遇。季节性需求,如升学宴、中秋国庆等节日,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增加禽肉需求量。供应增速放缓也会使市场供应压力得到短暂缓解,禽肉价格可能出现短暂小幅反弹。例如,中秋国庆前夕,部分超市和农贸市场禽肉销量会明显增加,价格也会有所上涨。
然而,库存压力和替代品竞争仍是制约禽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屠宰场大量库存积压,犹如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价格战,只要库存问题不解决,禽肉价格难以真正回升。同时,猪肉、黄羽肉鸡等替代品价格低位运行,不断侵蚀禽肉市场份额,消费者在购买肉类时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替代品,使禽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一些城市菜市场,猪肉摊位顾客众多,禽肉摊位则相对冷清,价格差异导致消费者做出不同选择。
破局之思:禽肉行业的未来出路
面对通缩背景下禽肉市场的重重困境,行业未来发展路径成为从业者关注的焦点。破局关键在于从产能、市场、产品、成本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变革与创新。
(一)产能调整:精准调控,去伪存真
产能调整是禽肉行业破局的首要任务。行业内企业需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精准分析市场需求,摒弃盲目扩张规模的做法,依据市场实际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头部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主动削减过剩产能,防止市场进一步恶化。同时,通过技术升级和管理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成本。企业可引入智能化养殖设备,实现对家禽生长环境的精准控制,提高家禽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加强养殖过程精细化管理,减少饲料浪费和疾病发生,降低养殖成本。
(二)市场拓展:多元渠道,内外兼修
拓展市场是禽肉行业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市场,企业应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借助互联网优势,将禽肉产品推向更广泛消费群体。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兴销售模式,可实现禽肉产品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一些禽肉企业通过直播带货,日销售额可达数十万元,有效提升了产品销量。在国际市场,企业应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我国部分禽肉企业与国外超市合作,将产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地区,成功打开国际市场。
(三)产品创新:迎合需求,引领潮流
产品创新是禽肉行业赢得市场的关键。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禽肉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要求日益严格。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绿色、有机、无抗禽肉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开发禽肉深加工产品,如禽肉罐头、禽肉香肠、禽肉零食等,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消费场景。一些企业推出的无抗鸡肉产品受到消费者热烈欢迎,销量持续增长;禽肉零食如鸭脖、鸡翅等,成为年轻人休闲时刻的热门选择,市场前景广阔。
(四)成本控制:精打细算,开源节流
成本控制是禽肉行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养殖环节,企业可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采购价格。在加工环节,引入先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品率。一些企业与饲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降低饲料采购成本10%;在加工车间安装节能设备,每月能源消耗降低20%,有效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