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在“变招” 玉米还能再上高峰
时间:2025-07-14
来源:8866粮新粮食
不管大家能不能接受,近期的玉米价格是一降再降,山东及华北地区刚刚稳定一些,东北地区的下降态势突然加速,而玉米市场的变化也牵连了小麦市场,这一切都和进口玉米拍卖落地有之间关系,进入七月中旬,政策在“变招”,玉米还有机会能重上高峰吗?小麦严峻的市场局面又将发生哪些变化?
第一就现阶段的持粮主体看涨情绪不仅开始降温,甚至部分贸易商已经开始慌了起来,昨日山东到货不降反涨就是一个很直观的例子,而最近几天,东北粮入关的速度明显加快,哪怕是降雨天气也无法阻止!
第二企业压价的态势更猛了,特别是随着进口玉米三拍成交率大幅下滑之后,供需双方之间的直接对决更激烈,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企业的强势压制暂时没有引起持粮主体的联手反抗!
第三天气条件对玉米的存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七八月份是北方地区传统的雨季,从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至少现阶段雨水是超过同期的,再叠加高温天气,不少持粮主体担心粮源变质或是库存成本增加,出货速度加快!
不过单凭上述的几点就认为玉米没有上涨的机会,小编是不认可的,虽说现阶段玉米市场多空交织,但并不妨碍玉米底线稳固且暗藏上涨的玄机,首先要说的就是进口玉米拍卖的影响正在被淡化,或者说进口玉米的成交量下滑也反映出深加工企业采购的谨慎,而进口玉米更多的还是针对饲料市场。其次就是渠道余粮正在快速的减少中,在中储粮没有新的大动作之前,市场阶段性供应偏紧的局面还在,更别说深加工企业的刚需还在,以山东为例,小几百台的到货是满足不了日常生产所需的!
小编认为进入中旬之后,玉米市场经过一波利空因素爆发后,大概率会转入平稳期,而企业目前还是缺乏限制持粮主体的手段,单单依靠供需双方的对抗,企业大概率是占不到上风的,在定向粮启动之前,玉米价格还是有上涨的几率的,至于能否重上高峰,小编并不乐观,但小幅上涨是没问题的。
而东北地区,最近几天价格下跌的速度加快是在意料之中,前面咱说过,东北企业本身并不缺库存,被迫跟随上涨的目的是为了锁定部分粮源,从目前的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根据企业最新的数据显示,企业库存不仅得到补充同时还签订了部分中远期订单,至少从账面数据来看,未来一个月的时间,东北企业是不缺粮的。但这对贸易商来说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山东及华北地区降价的局面已经影响到东北持粮主体的心态,风险也正在一步步的加重!其背后的潜在风险 主要来自于三点:
1、南方地区目前的替代增多,特别是在南方春玉米入市后,价格优势更为明显, 对东北粮的依赖度直线降低!
2、南北港出货的速度开始加快,特别是北港南下的船只开始增多,港口开始进入“库存释放期”,对市场有一定的冲击性!
3、当地持粮主体的心态开始变化,惜售挺价情绪降温,再叠加天气不利的因素,贸易商可选性降低,被迫出货的增多起来!
关于政策层面,今天进口玉米拍卖再次来袭,依旧是三十多万吨,不过预计成交和价格会有继续出现不利市场的变化,如果再加上有消息传定向粮将启动,无论真假都是一种利空的影响,小编认为后期玉米价格很难再出现大的波动,所以建议大家最好落袋为安,除非政策出现新变化或是新玉米面临重大减产风险!
小结:短期内玉米面临较强的出货压力,行情冲高后会陷入一段时间的“虚弱期”,也就是小编一直在说的区间震荡,目前玉米处于多空交织期,但实际落袋的利空因素并不多,再加上目前玉米市场供应依旧偏紧,持粮主体心态稳定,而政策端更多的还是求稳,而企业目前是不具备强势打压持粮主体的条件,不过随着供需双方的博弈继续,价格波动的速度也会加快, 虽说波动整体受限,甚至会在上涨的这几十块钱来回波动,但玉米市场确实也缺乏了继续上涨的基础,建议市场主体理性看涨,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购销计划。接下来继续关注麦收腾仓情况,玉麦价差、政策端投放以及市场购销节奏,远期行情走势有待观察。
小麦:
最近一段时间的小麦市场表现出一种“亚历山大”的局面,价格也是不断回落,但就像小编前面提到过的一样,小麦不会有什么出圈的表现,昨日下降企业和范围缩小,甚至出现了反弹的景象,今年托市开启的时间并不慢,但托市收购的进度却不快,缺粮价格吸引力不大之外,更关键的是粮库要求更为严格,走企业更容易些,这也就形成了供大于求的格局,如果在算上陈麦的投放,小麦很长一段时间都将被困在圈内了!
未来一段时间,小麦上有顶下有底的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小编认为华北及黄淮地区的老板们,只要把价格控制在1.2元/斤附近(净粮),都谈不上风险,从目前已上市新麦价格来看,各地区面企收购价格在1.21-1.23元/斤之间,与陈麦价格持平,高于最低保护价,所以利润空间是存在的,特别是短线运作的情况下!不过小编认为从政策角度来看,今年新麦的价格不会低于1.25元/斤!
持粮主体现阶段又该进行哪些操作?
其实无论是小麦还是玉米,现阶段的贸易商需要重点关注三件事。一是政策的波动,它们才是价格走向的指路灯,其次就是市场流通粮源的情况,或者说是持粮主体的售粮情况,毕竟市场流通粮源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收购价的调整,最后就是持粮主体的心态,要稳定,切勿盲目追涨杀跌,学会逢高出货,见利变现才是王道!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