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对家禽的负面影响及缓解策略
时间:2025-05-15
来源:未知
导读:热应激是家禽产业的主要环境压力源之一,导致死亡率上升、饲料效率降低、生长性能下降以及肉蛋品质受损。本文综述了热应激引起的生理、神经内分泌和行为变化,并总结了当前缓解策略,包括营养调控、遗传改良和环境管理。
1.引言
全球家禽消费量持续增长,但高代谢速率的现代品种更易受热应激影响。家禽正常体温为41–42°C,热中性温度为18–21°C,环境温度>25°C会引发家禽的热应激。热应激导致的经济损失显著,且随全球变暖加剧。
2.热应激引发的生物变化
热应激会导致家禽出现一些影响其健康和生产性能的行为、生理及神经内分泌变化(图1)
图 1.热应激对行为、生理、神经内分泌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2.1生理变化
氧化应激:热应激导致细胞内活性氧(ROS)过量产生,超过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清除能力,引发氧化应激。活性氧(ROS)过量导致细胞损伤,降低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
图2.氧化还原系统示意图。(A)正常状态;(B)热应激状态。
酸碱失衡:家禽通过喘气散热排出CO₂,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
图3.家禽热应激下酸碱失衡示意图
免疫抑制:降低免疫器官重量、抗体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增加疾病易感性。
2.2神经内分泌变化
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轴(SAM)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升高皮质酮和儿茶酚胺,抑制甲状腺激素(T3)和性激素(如GnRH、FSH)。
2.3行为变化
减少采食和活动,增加饮水、翅膀展开和喘息。
2.4生产性能变化
死亡率↑、采食量↓、体重↓、饲料转化率(FCR)↑、肉蛋品质下降。
3.缓解热应激的策略
3.1营养策略
饲喂调控:
限饲:减少白天高温时段饲喂,降低代谢产热(但可能延迟出栏)。
湿饲:提高水分摄入,促进消化吸收(需防霉变)。
脂肪添加:提供高能低热增耗的脂肪(如5%添加量)。
添加剂补充:
维生素:维生素 E、C、A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提高家禽的免疫力,改善热应激下的生产性能,如提高蛋鸡的产蛋量和蛋品质,降低肉鸡的氧化损伤
矿物质:锌(40 mg/kg有机锌)、铬(200–1200μg/kg铬丙酸)和硒(0.3 mg/kg)增强抗氧化和代谢调节。
植物源化学物质:番茄红素(200–400 mg/kg)、白藜芦醇(300–500 mg/kg)、EGCG(300–600 mg/kg)和姜黄素(100–150mg/kg)缓解氧化损伤。
渗透调节剂:甜菜碱(0.05–0.20%)和牛磺酸(0.1%)维持细胞渗透平衡。
3.2遗传策略
裸颈基因(Na):减少颈部羽毛覆盖,增强散热,降低体温和胆固醇水平。
卷羽基因(F):羽毛卷曲减少隔热,提高产蛋性能(尤其在高温下)。
侏儒基因(dw):降低体重但耐热性证据不足。
3.3环境管理
禽舍设计:东西朝向、屋顶坡度45°、使用隔热材料或喷水降温。
通风与降温:自然通风结合风扇、雾化系统或封闭式空调房(成本较高)。
密度控制:降低饲养密度以改善散热和资源获取。
3.4 其他策略
早期热适应(EHC):雏鸡3–5日龄暴露于36°C环境24小时,提升耐热性。
硫氨基酸补充:增强抗氧化和免疫基因表达。
4. 结论
热应激需多维度缓解策略,结合营养、遗传和环境管理。
未来需研究组合策略的成本效益及实际应用潜力,以应对全球变暖挑战。
文献来源:https://doi.org/doi:10.3390/ani10081266.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