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鸡病防控
  3. 细菌病

“鸭疫”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5-04-29
来源:艾格多 作者:赵福斌



  近期,很多青年鸡群或者正在上高峰的鸡群出现输卵管堵塞,具体表现为输卵管内有手指状或梭形的黄色或者白色的干酪物。一旦鸡群出现上述病变,产蛋率会受到很大影响,大多没有高峰,严重的只有60%-70%的产蛋率。很多业内的老师或同行把这种问题称为“鸭疫”,原因是很多检测机构在患病的鸡只体内检测到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大家认为这种细菌原本只存在于鸭体内,现在感染鸡了,就是“鸡得鸭病”,所以把这种疾病称为“鸭疫”。鸭疫其实不是特定的一种鸭子患的疾病。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鸭子后,鸭群所患疾病称为“鸭浆膜炎”,在鸭身上的早期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眼、鼻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常甩头;排绿色或黄白色稀粪。中后期症状:头颈震颤、角弓反张、共济失调。部分病鸭出现关节肿胀、跛行。病程较长者消瘦衰竭,最终死亡。

  剖检病变,可见纤维素性炎症:心包膜增厚(“包心”)、肝表面覆盖纤维素膜(“包肝”)、气囊浑浊增厚。脾脏肿大、表面有坏死点;脑膜充血或出血(出现神经症状时)。

  研究表明,将鸭疫里默氏杆菌经过两次人工接种到健康鸡只,可以复制输卵管栓塞病变的出现。这也是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主要病原的证明。

  通过对细菌表面的荚膜进行分析,目前可以将鸭疫里默氏杆菌分为25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间的致病力不同,其中已经检出的常见菌株是血清1型和血清10型。而血清5型和血清7型有检出报道。血清1型在肉鸡中检出率较高(有报道达到83%)。血清1型自身致病力并不高,但与大肠杆菌混感后,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血清10型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导致严重的病变表现。在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前可以通过使用鸭浆膜炎疫苗进行免疫,而在鸡上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疫苗进行防控。

  尽管通过药敏试验可以知道很多广谱抗生素对鸭疫里默氏杆菌都敏感,但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鸡场大量用药后无法实现在商品蛋鸡上的彻底净化。

  考虑原因:

  1、输卵管栓塞的形成不仅仅是鸭疫,经常伴随传支、支原体、鼻气鸟杆菌、传贫等疾病的混合感染。抗生素很难解决所有的问题。

  2、出现输卵管阻塞的鸡群,一般都在早期经历过漫长的呼吸道感染,到后期形成气囊炎尤其是腹气囊。鸡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可谓积重难返。

  3、一般爆发此类疾病的鸡场或多或少都在生物安全方面存在漏洞,导致鸡群出现某些病原的反复感染,因此在发现症状后即使使用抗生素净化,依旧会出现复发。

  目前,国外的一些报道称蛋鸡鸭疫是由于鸡鸭混养导致的相互传染。但国内蛋鸡普遍笼养,尤其是近年来规模化养殖推广,蛋鸡几乎没有接触鸭的可能性。有相关报道称鸭疫里默氏杆菌可以由种蛋垂直传播。当前也不排除由野外鸟类带菌传播。

  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鸡场养殖环境对发病率影响很大,尤其是空气质量和昼夜温差。空气质量差或鸡舍温差过大都会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进而诱发细菌感染,导致输卵管堵塞。

  霉菌毒素的影响不可忽视。霉菌毒素会导致鸡的免疫力整体下降,使各种病原趁机入侵机体。可以说霉菌毒素是所有疾病的背景病。

  综上,所谓蛋鸡鸭疫,其实是一种由环境、野生禽鸟或垂直传播的跨物种的细菌性疾病。通过使用疫苗和抗生素净化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病率。同时,还需要关注鸡场的生物安全,对进出鸡舍的设备和人员做好相应的消毒预防,控制好鸡舍的环境,减少粉尘,降低温差,减少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风险。最后,一定要控制饲料的原料质量和饮水卫生,降低霉菌毒素风险。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