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欧洲禽肉“瞄准”中国市场

时间:2025-04-21
来源:肉类食品网



  中国关税调整与欧洲禽肉行业发展态势探析
 
  近期,全球贸易格局因中国对美国禽肉加征关税而产生显著变动。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在原有15%关税基础上,中国对美国相关禽肉产品累计征收关税达99%。这一举措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在复杂国际经贸背景下的战略性应对。美国此前以多种理由对多国商品加征关税,严重扰乱全球贸易秩序,破坏多边贸易体制,中国的反制措施旨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公平的贸易环境。
 
  在此背景下,全球禽肉贸易流向发生明显改变。美国作为禽肉出口大国,其出口遭受冲击。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原本稳定增长的禽肉出口预期被打破,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有所萎缩,尽管下半年有弥补缺口的趋势,但整体增长态势受到抑制。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寻求填补这一市场空白。
 
  欧洲禽肉行业将此视为进军中国市场的绝佳契机。荷兰禽肉加工行业协会(Nepluvi)主席、欧洲禽肉加工商协会(Avec)主席赫特-扬?奥普拉特明确指出,这为欧洲禽肉行业创造了机遇。中国市场主要消费鸡翅和鸡腿,而这些产品在欧洲需求较低,欧洲禽肉行业能够凭借自身优势,高效且可持续地满足中国市场对鸡翅和鸡腿的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贸易互补。
 
  欧洲禽肉:优势与市场准入路径
 
  欧洲禽肉行业在产品类型、质量标准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这些优势使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也为其进入中国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从产品类型视角分析,中国市场对鸡翅和鸡腿的旺盛需求,与欧洲市场在这些产品上的低需求形成鲜明互补。这种差异为欧洲禽肉行业提供独特的市场切入点,使其能够精准满足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每年鸡翅和鸡腿的消费量在禽肉消费总量中占比较大,而欧洲在满足本土需求后,有大量此类产品可供出口,双方在产品供需上契合度极高。
 
  在质量标准方面,欧洲禽肉行业在动物福利、食品安全和环保生产方式上持续投入,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口碑。欧洲制定严格的动物福利法规,在养殖过程中,禽类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充足的食物水源。在食品安全领域,从养殖源头到加工、运输、销售的全产业链,均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每一块禽肉都符合高标准的食品安全要求。同时,欧洲禽肉行业积极采用环保生产方式,减少养殖和加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荷兰作为欧洲禽肉行业的重要代表,多年来一直积极推进进入中国市场的工作。荷兰禽肉加工行业协会(Nepluvi)与荷兰政府紧密合作,为消除贸易壁垒付出诸多努力。他们深入研究中国的贸易政策、食品安全标准等,组织行业内企业进行培训和调整,以满足中国市场的准入要求。通过不断沟通与协商,荷兰在解决禽肉产品的质量认证、检验检疫等关键问题上取得一定进展,为荷兰禽肉进入中国市场逐步扫清障碍。
 
  警惕!氯化鸡肉问题剖析
 
  在禽肉贸易的复杂格局中,氯化鸡肉问题犹如潜在隐患,时刻威胁着欧洲禽肉市场的质量防线。美国作为禽肉生产和出口大国,其广泛采用的氯化鸡肉工艺备受争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高达97%的美产鸡肉在屠宰后都要进行氯酸钠的消毒处理,即让鸡肉经历“氯浴”。在美国,这种工艺被视作“高效杀菌”的手段,能有效杀灭新鲜宰杀鸡肉上的多种细菌,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然而,欧盟对此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自1997年起,欧盟就坚决禁止进口经氯霉素等抗菌剂处理的鸡肉,其中氯化鸡肉首当其冲。欧盟的担忧并非毫无依据,用氯水冲洗鸡肉,虽然能杀菌,却可能导致鸡肉表面残留氯化物。这些残留的氯化物被怀疑与一些健康问题相关,例如可能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潜在危害。同时,欧盟认为氯化工艺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场原本应有的卫生标准,使得禽肉在源头的质量把控上出现漏洞。
 
  在过去,美国多次试图打破欧盟对氯化鸡肉的禁令,打开欧洲市场大门,但都遭到欧盟的坚决抵制。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中,氯化鸡肉问题成为难以跨越的障碍,最终导致这一贸易协议失败。这充分显示出欧盟在维护自身食品安全标准、拒绝低质量禽肉进入市场的坚定决心。
 
  “南方共同市场协定”的经验教训
 
  “南方共同市场协定”在欧洲禽肉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是一段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历,更是未来发展的警示。2024年12月6日,欧盟—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自贸协定文本正式敲定。根据协定,南共市国家每年可获得18万吨禽肉出口配额,关税降至7.5%甚至0%。这一协定的达成,对欧洲禽肉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从市场份额角度考量,巴西等南美国家的禽肉大量涌入欧洲市场。这些国家凭借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以巴西为例,其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和相对宽松的生产标准,使得禽肉价格更具竞争力。这导致欧洲本土禽肉企业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一些小型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协定生效后的一段时间内,欧洲部分地区本土禽肉市场份额下降了10%-15%。
 
  在质量标准层面,南美国家与欧洲存在较大差异。南美禽肉生产在动物福利、食品安全和环保生产方式上的标准相对较低。例如,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缺乏对禽类活动空间和生活环境的严格规范;在食品安全检测环节,检测流程和标准不够严格;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措施也不够到位。这些低标准的禽肉进入欧洲市场,不仅对欧洲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也冲击了欧洲禽肉行业长期以来树立的高质量形象。
 
  如今,欧洲禽肉行业在展望未来贸易发展时,对“南方共同市场协定”的情景在欧美贸易谈判中重演充满担忧。一旦美国氯化鸡肉以类似方式进入欧洲市场,欧洲禽肉行业多年来在质量把控、市场培育等方面的努力将付诸东流。欧洲禽肉行业深知,维护自身的质量标准和市场秩序至关重要,必须坚决抵制低质量禽肉的涌入,确保欧洲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安全、优质的禽肉产品。
 
  欧洲禽肉行业的诉求
 
  在全球禽肉贸易的复杂格局中,欧洲禽肉行业深刻认识到维护自身质量标准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信任。欧洲禽肉行业持续在动物福利、食品安全和环保生产方式方面投入,从养殖环节开始,就严格遵循一系列高标准的规范。例如,在动物福利方面,确保禽类有充足的活动空间,避免过度拥挤,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让禽类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生长。在食品安全上,对饲料的选择、兽药的使用都有严格的限制和监管,从源头保障禽肉的安全。在环保生产方式上,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减少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欧洲禽肉行业积极呼吁政策制定者在国际贸易中发挥关键作用,确保公平竞争环境的构建。他们期望政策制定者能够严格把控进口禽肉的质量标准,防止低质量、不符合欧洲标准的禽肉进入欧洲市场。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贸易政策,对进口禽肉进行全面、严格的检验检疫,确保每一批进入欧洲市场的禽肉都符合欧洲的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同时,欧洲禽肉行业也希望政策制定者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坚定维护欧洲禽肉行业的利益,不轻易妥协质量标准,以保障欧洲禽肉企业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竞争。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望未来,欧洲禽肉行业在国际贸易舞台上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中国市场的大门正逐步向欧洲禽肉敞开,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对鸡翅、鸡腿等产品的旺盛需求,有望成为欧洲禽肉行业新的增长动力。通过与中国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欧洲禽肉行业不仅能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还能促进双方在农业、食品加工等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然而,“氯化鸡肉”问题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欧洲禽肉市场的稳定。一旦美国氯化鸡肉突破欧盟的防线进入欧洲市场,欧洲禽肉行业的质量标准将受到冲击,消费者对欧洲禽肉的信任也可能受到损害。欧洲禽肉行业必须持续呼吁政策制定者保持警惕,加强监管,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坚守质量底线。
 
  在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中,欧洲禽肉行业的走向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也将对全球禽肉贸易产生深远影响。它需要在把握机遇的同时,勇敢迎接挑战,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维护质量标准,在全球禽肉市场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而作为关注国际贸易动态的观察者,也将持续关注欧洲禽肉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历程,期待其在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中书写新的篇章。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