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家禽养殖大变局:白鸡黄鸡,机遇与挑战并存?

时间:2025-04-16
来源:现代畜牧网



  白鸡:种源危机下的曙光与隐忧
 
  在全球家禽养殖产业格局中,白羽肉鸡产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进程之中。自2024年12月起,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与新西兰相继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作为我国白羽肉鸡祖代种鸡的主要引种来源国,这两国因疫情而暂停了种鸡引种工作,这一事件对国内白鸡产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为该产业的未来发展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此危机成为了审视白鸡产业现状与未来走向的关键切入点。与此同时,黄羽鸡市场亦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其产能与价格的波动同样备受关注。以下将深入剖析白鸡和黄羽鸡两个市场的内在逻辑。
 
  引种困境,供给承压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在2024年是中国自美国唯一的祖代引种州,加之新西兰爆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国内引种工作造成了重大阻碍,使得从美国(AA+、Ross308、Hubbard)、新西兰(Cobb)的引种工作被迫中断。这直接导致祖代更新量急剧下降,2025年1-3月,国内祖代更新量仅为19.8万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高达52.4%。这一数据反映出,由于引种不确定性,供给压力正在不断加剧。
 
  在引种环境艰难的情况下,国内自繁成为维持产业运转的重要支撑。但自繁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种鸡的品质和数量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满足市场需求。后续引种的不确定性,如同高悬的阴霾,始终笼罩着整个产业。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于3月17日发出警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使得美国和新西兰何时能够恢复引种充满了不确定性。祖代引种量的不足,将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对父母代种鸡供应产生影响,进而波及商品代鸡苗供应量,整个产业链的供给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
 
  价格回升,市场回暖
 
  在经历引种困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后,近期白鸡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截至4月12日,山东大厂商品代苗报价为3.25元/羽,较上周末上涨了0.20元/羽;山东区域主流毛鸡均价为3.70元/羽,较上周末上涨了0.15元/羽。价格回升的背后,是市场供需关系的微妙调整。
 
  从屠宰端来看,冻品库存压力逐渐缓解,开工率逐步回升,这表明市场对鸡肉的消化能力正在增强,需求端活力逐渐恢复。同时,社会鸡源偏紧叠加养殖户惜售,从供给端为价格提供了支撑。鸡源紧张导致市场上鸡肉供应量相对减少,养殖户惜售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紧张局面,二者共同作用,推动肉鸡价格震荡上行。毛鸡价格的走强,引发了鸡苗报价区域性上涨,这种价格的连锁反应体现了白鸡市场供需之间的紧密关联,也显示出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种源自主可控,未来可期
 
  在引种困境的倒逼之下,种源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国产白羽肉鸡品种取得了显著进展,市场占有率已提升至25.1%。“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国产品种在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圣农集团的“圣泽901”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优异,还成功出口至坦桑尼亚,彰显了国产品种的实力。
 
  这些国产品种的崛起,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因素。它们在生长性能、抗病抗逆性等方面不断优化,与国外品种的差距逐渐缩小。随着国产品种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白鸡产业对国外引种的依赖将逐步降低,产业的自主性和稳定性将得到增强。未来,种源自主可控有望成为白鸡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使白鸡产业在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变化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黄鸡:供给收缩中的困境与希望
 
  在白鸡市场因引种问题而波澜起伏之际,黄鸡市场也在经历着自身的变革。黄鸡作为我国传统家禽养殖的重要品类,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在南方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然而,近年来黄鸡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
 
  产能增长,仍处低位
 
  截至2025年3月23日,黄鸡在产父母代存栏量为1381万套,周环比微增0.1%,同比增长8.2%。尽管这一数据呈现增长态势,但从更长时间跨度来看,仍处于2018年以来的较低区间。与年初相比,存栏量略有下降,降幅为0.4%。
 
  前期市场行情对黄鸡产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过去几年,黄鸡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养殖户在价格下跌时往往会缩减养殖规模以规避亏损,这导致在产父母代存栏量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处于低位。虽然当前存栏量有所增长,但尚未恢复到历史高位水平。这种低位运行的产能状况,使得黄鸡市场在面对需求变化时表现得较为敏感,一旦需求出现较大波动,供给端可能难以迅速做出有效调整,进而影响市场的稳定运行。
 
  价格下跌,需求疲软
 
  本周广东、江苏区域的黄鸡价格出现明显下跌。广东矮脚黄项周初价格为14.2元/kg,周尾降至13.6元/kg,一周内价格下跌0.6元/kg。江苏矮脚黄母鸡价格跌幅更大,周初价格13.5元/kg,周尾降至12.2元/kg,周内下跌1.3元/kg。
 
  需求端疲软是导致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黄鸡作为相对高端的肉类消费品,在需求收缩时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在餐饮市场,堂食消费的减少导致对黄鸡的采购量相应下降。消费者在购买肉类时,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猪肉、白羽鸡肉等替代品,这使得黄鸡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压缩。需求疲软使养殖户和经销商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为尽快出货不得不降低价格,从而形成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
 
  供给出清,弹性可期
 
  尽管当前黄鸡市场面临价格下跌的困境,但从长远视角来看,供给端的出清为市场未来发展带来了希望。在产父母代存栏量处于近5年低位,这意味着短期内市场上的黄鸡供应量不会出现大幅增长。并且,散户资金流紧张,短期内难以快速扩大产能。
 
  在需求端,随着政策层面持续推动消费,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改善。黄鸡作为肉类消费中的“可选消费”品种,具有差异化的定位和消费场景。在家庭聚餐、节日庆典等场合,黄鸡因其独特风味往往是消费者的首选。一旦消费端开始回升,黄鸡有望率先受益。当消费者购买力增强,对高品质肉类的需求增加时,黄鸡的价格弹性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价格上涨将带动养殖户利润提升,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投资展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白鸡和黄鸡市场当前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富的机遇与挑战。在白鸡市场,引种不确定性虽带来供给压力,但也成为推动种源自主可控进程加速的催化剂。随着国产白羽肉鸡品种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相关企业有望在产业变革中脱颖而出,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在种源研发、养殖技术创新方面具备深厚积累的企业。而在黄鸡市场,供给收缩态势已较为明确,需求的边际变化对价格影响显著。当消费在政策推动下逐步回暖,黄鸡企业的盈利弹性值得期待,尤其是具备成本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头部企业。
 
  然而,投资家禽养殖行业并非毫无风险。疫病风险始终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爆发,将对鸡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损害,进而影响市场供需和价格。市场需求的波动也难以准确预测,经济环境、消费者偏好的改变都可能导致需求发生变化。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则会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影响投资收益。因此,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导向,深入研究企业基本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把握白鸡和黄鸡市场的投资机会,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