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博弈:鸡肉关税与禽肉资质背后的较量
时间:2025-04-16
来源:肉类食品网
在国际贸易的宏观格局中,每一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均牵一发而动全身。2025 年,中国于贸易领域推行了一系列备受瞩目的举措:对美国鸡肉累计加征 49% 的关税,同时暂停部分美国禽肉企业的输华资质。这两项政策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引发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

从关税层面来看,3月,鉴于美国政府以芬太尼为由,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 10% 关税,中国迅速作出对等回应,对原产于美国的鸡肉等部分进口农产品加征 15% 关税。4月4日,国务院税则委员会再度发布公告,鉴于美方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 “对等关税” 这一违背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合法权益的单边霸凌行径,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 34% 关税。由此,中国对美国鸡肉累计征收的关税达到 49%,税率的大幅提升,无疑为美国鸡肉输华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
再论企业资质暂停。4月4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由于在3 批次美国输华鸡肉产品中检出中国禁用药物呋喃西林,涉及 Mountaire Farms of Delaware, Inc. 和 Coastal Processing, LLC 这2家禽肉生产企业,为从源头上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依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决定自当日起暂停上述2家禽肉企业产品输华。这一举措,直接将问题企业阻隔于中国市场之外。
政策溯源:美方挑衅与中方反制
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背景与原因,是中国面对美国一系列不合理贸易行径时的有力回应。长期以来,美国在国际贸易中频繁动用 “关税手段”,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严重扰乱全球贸易秩序。从 2025 年 3 月 3 日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全面加征 10% 关税,到 4 月 2 日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征收 “对等关税”,美方无视国际贸易规则,肆意破坏中美经贸合作根基,这种单边霸凌做法,严重损害中方的合法权益。
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中国始终保持冷静与克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一味妥协。中国坚定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反制措施。对美国鸡肉征收 49% 的关税,是中国在贸易博弈中的一次精准回击,旨在让美方认识到其错误行为的后果,促使其回归平等、公正、互利的贸易谈判轨道。
而暂停美国部分禽肉企业输华资质,则是中国基于食品安全考量,对国内消费者健康负责的体现。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任何危害消费者健康的行为都绝不容忍。美国输华鸡肉产品中检出禁用药物呋喃西林,已触碰中国食品安全红线,中国果断出手,暂停相关企业资质,既是维护国内食品安全底线,也是对美国禽肉生产企业的严肃警示。
数据说话:贸易格局的连锁反应
贸易政策的调整,犹如在经济领域投下巨石,激起层层波澜,其影响迅速在贸易数据中得以直观呈现。近年来,中美农产品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 年,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为 398.7 亿美元,同比下降 7.2%,仅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 12.5%。其中,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总额为 275.3 亿美元,同比下降 16.3%,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 12.8%,进口依赖度进一步降低。
在此背景下,中国对美国鸡肉的进口也受到明显冲击。2024 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鸡肉(杂碎)及制品 4.2 亿美元,同比下降 50.4%,进口量的大幅下滑,正是关税加征和资质暂停政策效果的直接反映。随着中国对美国鸡肉累计征收 49% 的关税,美国鸡肉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被大幅削弱。原本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美国鸡肉,在高额关税作用下,进口成本大幅增加,终端销售价格随之上涨,致使中国消费者在购买鸡肉时,更多转向其他价格更为亲民的替代品。
对于美国禽肉出口商而言,中国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无疑是沉重打击。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禽肉消费市场,曾是美国禽肉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如今,因关税和资质问题,美国禽肉企业不得不面临失去中国市场份额的困境。为寻求新出路,他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努力开拓新市场,但这并非一蹴而就,新市场开拓需投入时间、资源和精力,且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而在中国国内,这一政策调整为本土禽肉企业带来发展新机遇。随着美国鸡肉进口量减少,国内市场禽肉供应出现一定缺口,本土禽肉企业迎来更广阔市场空间。以圣农发展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白羽鸡生产商,2024 年公司肉鸡出栏量约 7 亿羽。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中国对美鸡肉产品加征关税,对行业及公司有一定正面影响。关税政策使国内禽肉企业在价格竞争上更具优势,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为满足市场需求,国内禽肉企业纷纷加大生产投入,提高产能,部分企业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以更好适应市场变化。
除本土企业发展外,中国禽肉进口来源进一步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减少从美国进口鸡肉的同时,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拓展禽肉进口渠道。2025 年 1-2 月,中国鸡肉进口量 16.4 万吨,环比减少 13.91%,同比增幅 25.86%,终止连续三年的进口减量趋势。这一增长主因是新增乌兹别克斯坦、智利、吉尔吉斯斯坦和巴拿马四个供应国,使进口来源国扩展至 9 个。从鸡肉产品进口国占比分布来看,1-2 月份,巴西占据我国鸡肉进口总量的 53.87%,进口量达到 8.84 万吨;美国总进口量 2.65 万吨,占比降至 16.17%。巴西、俄罗斯、泰国等国家在中国禽肉进口市场中的份额逐渐增加,成为中国重要的禽肉供应来源。这种多元化的进口格局,不仅有助于降低中国对单一国家的进口依赖,增强供应链稳定性,还能通过市场竞争,促使进口禽肉在价格、质量等方面不断优化,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实惠的选择。
专家视角:深度剖析与长远展望
对于中国对美国鸡肉征收 49% 关税以及暂停部分美国禽肉企业输华资质这两项政策,专家从多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李教授指出:“这两项政策是中国维护自身贸易权益和食品安全底线的重要举措。关税的提高,不仅是对美国贸易霸凌行为的有力回击,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禽肉产业的发展空间。而暂停企业资质,则体现了中国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表现。”
在贸易关系方面,专家普遍认为,这一政策调整将对中美贸易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贸易往来频繁,任何一方的政策变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此次中国对美国鸡肉的关税调整和资质暂停,虽是针对美国不合理贸易行径的反制措施,但也可能导致两国在禽肉贸易领域的摩擦进一步加剧。不过,也有专家表示,这或许为两国提供重新审视贸易关系、寻求更公平合理贸易规则的契机。若双方能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将有助于恢复两国贸易的稳定发展。
从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来看,这一政策调整也起到推动作用。随着中国减少对美国鸡肉的进口,全球禽肉贸易市场的供需关系将发生变化。中国积极拓展其他国家的禽肉进口渠道,促使全球禽肉贸易格局更加多元化。这不仅有助于中国降低进口风险,也为其他禽肉出口国提供新的市场机遇。例如,巴西、俄罗斯等国在中国禽肉进口市场份额的增加,使其在全球禽肉贸易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这也促使各国重新审视自身贸易政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贸易环境。
大众之声:民间反响与舆论态势
政策变动在民间引发广泛关注,广大民众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踊跃发表看法。在各大社交平台,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成为民众热议焦点。众多民众对中国政府的这一举措表示坚决支持,认为美国在贸易上的霸凌行径早应得到有力回击。“美国一直肆意加征关税,破坏全球贸易秩序,中国对美国鸡肉征收关税,就是要让他们明白,这种单边主义行为是行不通的。” 一位网友在微博留言道。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民众同样对国家政策高度认可。“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健康,美国输华鸡肉检出禁用药物,就应被禁止进入中国市场。”“支持暂停美国禽肉企业输华资质,这是对我们消费者负责,必须为中国政府点赞。” 类似评论在网络上屡见不鲜,体现民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和对国家维护食品安全行动的坚定支持。
还有部分民众从国内禽肉产业发展角度发表见解。他们认为,中国对美国鸡肉的政策调整,为本土禽肉企业提供良好发展机遇。“国内禽肉企业可借此机会,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实现更好发展。”“希望本土禽肉企业能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让我们吃上更放心、更优质的鸡肉。” 这些言论反映民众对国内禽肉产业发展的期望,以及对国家政策促进产业发展作用的期待。
前路在何方:贸易新征程
中国对美国鸡肉征收 49% 关税以及暂停部分美国禽肉企业输华资质这两项政策,是中国在维护自身贸易权益、保障食品安全、推动国内产业发展以及促进全球贸易格局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这不仅是对美国贸易霸凌行为的有力回击,更是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的体现。
展望未来,中美贸易关系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但也蕴含新机遇。期望双方摒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回归平等对话、互利共赢的轨道。通过积极沟通与协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共同推动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
在国际贸易舞台上,每一次政策调整都意义重大,如同奏响的乐章,或激昂,或舒缓。中美贸易的这一曲,未来将如何演绎,让我们拭目以待。也欢迎广大读者在评论区留下见解,共同探讨这场贸易风云的未来走向。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