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禽流感危机:H5N1病毒的进化与威胁
时间:2025-04-09
来源:现代畜牧网
美国禽流感现状:持续蔓延,感染人数上升
近期,禽流感话题引发广泛关注。依据The Verge网站3月20日消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计算生物学家、研究病原体进化的科研人员玛莎?尼尔森(Martha Nelson)指出,禽流感“正以我们前所未见的方式进化”。
自2024年3月首次在奶牛身上检测到H5N1禽流感病毒以来,美国禽流感疫情已持续两年有余,且形势愈发严峻。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表明,自2024年起,美国已报告数十例人类感染病例,其中1人死亡。在美国确诊的70例人类感染病例中,绝大多数症状较轻。但自去年11月以来,北美至少有4人因感染H5N1病毒住院(美国3人,加拿大1人)。1月份,路易斯安那州有1人因接触后院禽群感染病毒后死亡。
在这些感染病例中,农场工人的感染情况较为突出。这或许与他们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家禽、家畜等易感动物相关。美国内华达州卫生部门2月10日报告的该州首例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病例,患者即为一名奶牛场工人。不仅如此,今年1月出现的美国首例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病例,以及加拿大一名出现严重病症的青少年,所感染的均是D1.1毒株。科学家在两位患者体内发现该病毒已发生一些关键突变,使其更适应人际传播。
病毒进化: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变异
H5N1禽流感病毒的进化态势令人忧虑。玛莎?尼尔森指出,禽流感正以史无前例的方式进化,正在适应哺乳动物,并且不断展现出新的特性。这种病毒在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但其确切传播途径仍未明确。
自2024年3月首次在奶牛身上检测到这种病毒以来,已有近1000个奶牛场受到感染。最初,科学家们发现几乎一整年,所有感染病例感染的都是一种名为B3.13的病毒基因型,据信这种病毒是通过德克萨斯州的一次跨物种传播事件进入牛群的。然而,更严重的人类感染病例与一种最近发生变异、可能更危险的病毒版本D1.1基因型的传播同时出现。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牛奶检测数据,D1.1基因型病毒目前在野生鸟类和家禽中传播,并且在2025年至少两次传播到了奶牛身上。
这种进化意味着病毒的变异降低了其跨物种传播的门槛,增加了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风险。一旦H5N1病毒获得在人际间高效传播的能力,一场全球性的大流行或许难以避免。回顾历史上的流感大流行,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年的“亚洲流感”和1968年的“香港流感”,都曾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如今,H5N1病毒的进化让人们不得不警惕,是否会重演类似的悲剧。
感染病例分析:症状与严重程度
在美国确诊的70例人类感染病例中,症状表现呈现多样化。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结膜炎或红眼病,这或许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抵抗有关。当人体接触到H5N1病毒时,免疫系统迅速启动防御机制,在病毒尚未大规模入侵机体时就进行了有效抑制。
但自去年11月以来,情况发生变化。北美至少有4人因感染H5N1病毒住院(美国3人,加拿大1人),1月份,路易斯安那州有1人因接触后院禽群感染病毒后死亡。这一死亡病例为一名年龄超过65岁且有潜在健康问题的患者。潜在的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会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得病毒在体内更容易大量繁殖,引发严重的病症。
从病毒基因型来看,不同基因型对人类感染情况有着不同影响。目前在野生鸟类和家禽中传播的D1.1基因型病毒,携带的突变可能导致病毒更易感染人类上呼吸道。这也解释了为何感染D1.1基因型病毒的患者症状更为严重。与之相比,之前在奶牛中广泛传播的B3.13基因型病毒,虽然感染范围广,但引发的人类感染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防控困境与挑战:政府监管与科研阻碍
在禽流感防控的关键时期,美国监管机构发生变动,给防控工作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关于联邦政府在H5N1防控方面的工作进展,更新的信息日益减少。这种信息的缺失,使得病毒学家、流行病学家和州公共卫生官员在防控工作中陷入困境。
病毒学家需要通过最新的病毒监测数据,了解病毒的变异情况和传播路径,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研究方案。然而,缺乏信息让他们难以把握病毒的最新动态,研究工作也因此受到阻碍。例如,在研究病毒的跨物种传播机制时,由于没有足够的疫情信息,科学家无法确定病毒在不同物种间传播的频率和规律,进而影响了对病毒传播风险的评估。
流行病学家则依靠全面的疫情信息,来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预测疫情的扩散范围。但现在,他们因缺乏数据支持,难以准确判断疫情的走向。这对于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极为不利。以疫情扩散预测为例,没有准确的数据,就无法预测哪些地区可能成为新的疫情高发区,也就无法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州公共卫生官员在制定本地防控措施时,同样需要联邦政府提供的准确信息作为依据。但目前的信息匮乏,使他们在决策时面临困难,无法有效调配资源,保障公众健康。
与此同时,研究机构正面临实际的和潜在的大幅预算削减,并在进行大规模裁员。特朗普政府对科研机构的削减,以及联邦政策的频繁变动,让研究机构的生存环境愈发艰难。许多原本专注于禽流感研究的项目,因资金短缺不得不暂停或终止。裁员更是让科研团队的力量被削弱,一些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被迫离开岗位,导致科研工作出现断层。这不仅影响了当前对禽流感的研究进度,也削弱了美国在未来应对类似公共卫生危机时的科研能力。
未来展望与应对:多方面防控的必要性
面对H5N1禽流感病毒带来的严峻威胁,多方面的长期防控至关重要。从畜牧业来看,养殖场应强化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定期对禽舍进行消毒。同时,合理调整养殖密度,避免家禽过度拥挤,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例如,在一些疫情高发地区,养殖场通过增加禽舍的通风设施,改善家禽的生活环境,有效减少了禽流感的传播。
野生动物管理部门也需加强对野生鸟类的监测。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及时掌握野生鸟类的迁徙路线和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疫情,能够迅速采取隔离和扑杀措施,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对于一些与家禽养殖区域重叠的野生鸟类栖息地,要加强管理,避免家禽与野生鸟类的接触。
贸易政策制定者在防控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在国际贸易中,严格执行禽类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对来自疫情地区的禽类产品进行严格检测,防止病毒通过贸易渠道传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信息共享,共同应对禽流感的全球挑战。
对于养猫人士来说,也需要做出一定调整。猫作为哺乳动物,有感染禽流感的风险。养猫人士应避免让猫接触感染禽流感的鸟类,定期为猫进行健康检查。在疫情高发期,尽量减少猫的户外活动,降低感染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视COVID-19大流行期间积累的知识和工具。在新冠疫情期间,在病毒检测技术、疫情监测系统、个人防护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成果,完全可以应用到禽流感的防控工作中。例如,利用新冠疫情期间研发的快速检测技术,可以更及时地发现禽流感病毒,为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借鉴疫情监测系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禽流感的传播动态,制定更科学的防控策略。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应对H5N1禽流感病毒的威胁,避免灾难的发生。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