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白羽鸡苗市场:分化、盈亏与未来走向

时间:2025-04-03
来源:现代畜牧网



  市场现状:价格分化显著
 
  2025年的白羽鸡苗市场呈现出价格两极分化的显著态势。Mysteel农产品数据表明,3月1日至28日,白羽鸡苗市场均价为2.74元/羽,相较于去年同期,下调幅度达21.94%。在此整体价格下滑的背景下,中大型种禽企业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其排苗计划较去年更为顺畅,部分企业已将排苗计划安排至5月乃至6月。
 
  这种排苗计划的差异,直观体现了市场的冷热不均。中大型种禽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品牌效应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以益生股份为例,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其在种鸡养殖、鸡苗生产等环节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把控体系和成熟的技术体系。养殖户基于对益生股份鸡苗品质的信赖,认为其鸡苗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能够带来更高的养殖收益,因此益生股份的排苗计划稳定,客户提前预定的情况较为常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小厂以及孵化企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由于资金、技术、品牌等方面存在限制,这些企业的鸡苗价格优势不明显,市场销售困难,多数通过议价成交,甚至出现价格低于2.00元/羽的情况。山东部分小型孵化企业因缺乏优质种鸡资源,鸡苗品质参差不齐,养殖户认可度较低。为吸引客户,这些企业虽降低价格,但销售情况仍不容乐观。
 
  鸡苗高低价格之间的差异较大,有时可达1.50元/羽以上。这种显著价差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分化。高价鸡苗通常来自拥有优质种鸡、先进孵化技术和良好口碑的企业,在市场上备受养殖户青睐;而低价鸡苗多出自小厂或技术水平欠佳的企业,在市场中艰难寻求生存空间。
 
  价格分化原因剖析
 
  品种差异定乾坤
 
  在白羽鸡苗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中,品种差异是决定价格走向的关键因素。种鸡品质是影响鸡苗质量和市场认可度的核心要素。
 
  拥有自有种鸡且种鸡品质优良的种禽企业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竞争力。这些企业通过精心选育和严格管理,使其种鸡具备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所产出的鸡苗在养殖过程中能够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成活率和更好的养殖效益。
 
  以民和股份为例,该企业在种鸡养殖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了完善的种鸡选育体系,从全球引进优质种鸡资源,通过科学配种和选育不断提升种鸡品质。在饲养管理上,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确保种鸡生长繁殖环境良好。因此,民和股份的鸡苗市场供不应求,价格相对较高。
 
  而没有种鸡或种鸡数量较少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种鸡品质限制,其鸡苗在生长性能、抗病能力等方面表现欠佳。养殖户经过多批次养殖实践,对鸡苗品质有了更深入认识,更加注重种鸡质量,因此对这类企业鸡苗的选择意愿降低,导致其市场销售不佳,价格难以提升。
 
  养殖规模与需求的博弈
 
  随着市场发展,规模化养殖已成为白羽鸡养殖行业的主流趋势,散户养殖规模逐渐缩小。
 
  规模化养殖对应的种禽端主要为中大型种禽企业。这些企业凭借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与规模化养殖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规模化养殖场通常按照全年养殖计划进行补栏,补栏计划稳定且多采用预排计划模式。这种稳定的补栏需求为中大型种禽企业的鸡苗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温氏股份为例,作为国内知名规模化养殖企业,拥有庞大的养殖规模和完善的养殖体系。其与众多中大型种禽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每年根据自身养殖计划提前向种禽企业预定鸡苗。这种合作模式既保证了温氏股份获得优质鸡苗,也为种禽企业的排苗计划提供保障,有利于种禽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稳定鸡苗价格。
 
  散户及社会户养殖由于规模较小,资金和技术实力相对薄弱,补栏决策更为谨慎。这些养殖户通常根据当前盈利状况决定是否补栏,成本控制意识较强。当鸡苗价格较高时,倾向于观望等待价格回落,期望获取“质优价廉”的鸡苗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
 
  在河南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散户养殖户。由于资金有限,他们在选择鸡苗时更注重价格因素。当市场鸡苗价格较高时,会减少补栏数量甚至暂停补栏,这种行为加剧了小厂和孵化企业鸡苗销售的压力,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分化。
 
  养殖心理与天气的双重作用
 
  养殖端的心理因素以及天气变化对白羽鸡苗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养殖端在决定是否补栏时,会综合考虑当前毛鸡价格及各项成本,以此预估补栏成本并判断后市盈利空间。当成本较高、毛鸡价格较低时,养殖户补栏意愿明显减弱,即使鸡苗价格下降,也会保持谨慎态度,不愿轻易补栏。
 
  2024年冬季,由于饲料价格上涨、毛鸡价格下跌,养殖户养殖成本大幅增加,收益明显减少,对后市盈利预期悲观,补栏情绪极度低迷。即便鸡苗价格有所下降,仍不敢轻易补栏,以免遭受损失。
 
  春季养殖难度较大,鸡病相对较多,养殖户对高价苗存在抵触情绪。春季气温变化大,昼夜温差明显,不稳定的气候条件易导致鸡群出现应激反应,增加感染疾病风险。禽流感、新城疫、支原体感染等常见鸡病在春季发病率较高。为降低养殖风险,养殖户往往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鸡苗或推迟补栏时间。
 
  在山东部分养殖区域,春季常出现大风、降温等恶劣天气,给养殖工作带来困难,鸡群易感染疾病,导致养殖成本增加。因此,春季养殖户对高价苗接受程度较低,更倾向于选择价格实惠、性价比高的鸡苗。
 
  产业链各环节盈亏状况
 
  种禽及孵化:从亏损到微利
 
  在白羽鸡产业链中,种禽及孵化环节在2025年经历了复杂的盈亏变化。2025年1-2月份,种禽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尤其是单纯外购种禽的企业,亏损幅度较大。
 
  造成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停孵期种蛋价格高企,给种禽及孵化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各类企业为维持生产,大量购入种蛋进行孵化,导致鸡苗供应量大幅增加。
 
  然而,市场需求并未同步增长。养殖端在这一时期处于亏损状态,加上鸡病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降至冰点,对鸡苗需求大幅下降,担心补栏会加剧亏损,且鸡病的肆虐也使他们对养殖前景感到担忧。
 
  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鸡苗价格持续下跌,种禽企业亏损加剧,部分小型孵化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不得不削减产能甚至暂停生产。
 
  自3月中旬起,种禽及孵化环节开始实现盈利,但盈利微薄,平均每羽盈利约0.30元。不同企业由于计算方式不同,盈利空间存在差异。
 
  自有种鸡的企业表现相对较好,实现小幅盈利,成本控制出色的企业盈利可达0.50元/羽以上。这些企业得益于在种鸡养殖环节的长期投入和积累,拥有完善的种鸡选育体系,能够严格把控种鸡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鸡苗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前期进种鸡成本较高的企业盈利空间有限,约为0.30元/羽。依靠外购种蛋进行孵化销售的企业经营困难。前期市场蛋成本高达1.60-1.90元/枚,孵化后鸡苗成本攀升至2.20-2.60元/羽甚至更高。
 
  当前市场中,小厂鸡苗销售困难,多通过议价成交,市场上出现价格低于2.00元/羽的鸡苗。这对孵化企业来说雪上加霜,高昂的种蛋成本使其面临巨大风险,对后市的悲观预期也导致其对当前种蛋成本抵触情绪强烈,一旦种蛋价格过高便选择不接。
 
  养殖端:柳暗花明现盈利
 
  2025年3月,养殖端的盈亏状况犹如过山车般起伏,上半月处于亏损状态,下半月迎来盈利。
 
  3月上半月,养殖端面临困境,毛鸡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收入大幅减少,而前期鸡苗成本相对较高,饲料价格波动也导致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在收入减少、成本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养殖户每销售一只鸡都面临经济损失,经营艰难。
 
  进入下半月,情况发生显著转变,养殖盈利空间明显改善,平均每只鸡盈利达到0.68元。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毛鸡价格强势上涨,最高收鸡价格一度达到3.70-3.75元/斤,直接增加了养殖户收入,为盈利奠定基础。前期鸡苗成本较低,对应2月中旬鸡苗市场成交混乱时段,部分养殖户抓住低价购入鸡苗的机会,降低了养殖成本。近期饲料价格走低,也为养殖端带来利好,饲料成本作为养殖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下降有效减轻了养殖户负担,提高了盈利空间。
 
  在山东部分养殖区域,许多养殖户在2月中旬以较低价格购入鸡苗,经过饲养在3月下旬长成毛鸡上市,恰逢毛鸡价格上涨,加上饲料价格降低,获得了可观盈利。他们的成功经验促使其他养殖户调整养殖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屠宰端:盈利转亏损困境
 
  2025年3月,屠宰端的表现与养殖端形成鲜明对比,上半月盈利,下半月迅速陷入亏损。
 
  根据Mysteel农产品统计数据,屠宰企业上半月处于盈利状态。此时毛鸡价格相对稳定且处于合理区间,屠宰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购入毛鸡,经屠宰加工后推向市场,由于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产品销售良好,实现盈利。
 
  进入下半月,形势急转直下,屠宰企业陷入亏损。近期毛鸡价格强势上涨,导致屠宰成本大幅增加,而冻品提价困难,市场对冻品价格上涨接受度较低。在成本增加、售价难以提升的情况下,屠宰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不得不承受亏损压力。
 
  在山东地区,实际亏损幅度达到0.50-1.00元/只以上;辽宁地区亏损更为严重,高达1.00-1.50元/斤以上。面对巨大亏损,工厂采取减产或停宰措施以减少损失。东北地区承受压力最大,毛鸡价格率先下调0.05元/斤。这一价格下调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屠宰企业成本压力,但也反映出市场供需失衡和行业困境。
 
  一些大型屠宰企业虽拥有先进设备和完善销售渠道,但在价格波动中也难以幸免,通过减少屠宰量、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降低成本,应对亏损。一些小型屠宰企业由于资金实力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在亏损压力下甚至面临倒闭风险。
 
  后市预测: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望4月份白羽鸡苗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走势存在不确定性。
 
  综合钢联数据及市场调研情况分析,4月份整体种禽企业排苗计划相对稳定。这主要是由于养殖端仍存在盈利空间,养殖户对鸡苗有持续需求,这种稳定需求对鸡苗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随着天气转暖,4月份昼夜温差逐步缩小,毛鸡养殖难度降低,这将激发养殖端补栏积极性,推动鸡苗需求增加。养殖空棚偏多的现状也为鸡苗市场提供了发展空间。在山东部分养殖区域,许多养殖户冬季因天气寒冷等原因空出不少养殖棚,春季计划补栏,对鸡苗需求迫切。
 
  然而,4月份毛鸡价格或有下滑趋势,这将对鸡苗价格产生压力。从毛鸡出栏量预测来看,4月全国毛鸡出栏总量(钢联样本统计)增量明显,环比增量21.55%,同比增量约34.67%。鸡源类型或存在较大差异,市场跟踪显示仍以合同鸡以及规模场为主。若按平均养殖周期42天计算,4月毛鸡出栏将呈现逐周增量趋势。
 
  随着“五一”假期备货节点临近,屠宰企业走货或有短期提振。但由于当下加工厂订单减量,批发市场价格倒挂,屠企走货压力仍较大,且毛鸡价格存在下滑风险,产品价格或仍呈弱势运行。在河南部分屠宰企业,虽“五一”假期备货需求有所增加,但因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难以提升,企业仍面临较大亏损压力。
 
  综合考虑,鸡苗价格或震荡下滑,但下滑空间不大,鸡苗高低价差依旧偏大的局面可能持续。中大型种禽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将继续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鸡苗价格相对稳定且较高;小厂和孵化企业则需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寻找突破点,提升竞争力,以缩小与中大型企业的价差。
 
  总结与行业展望
 
  2025年一季度白羽鸡苗市场的价格分化与产业链盈亏状况,清晰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挑战。
 
  品种差异、养殖规模与需求、养殖心理与天气等因素共同作用,深刻影响鸡苗价格走势。产业链各环节盈亏状况不断变化,种禽及孵化环节从亏损逐步走向微利,养殖端上半月亏损后下半月迎来盈利,屠宰端则从盈利高峰跌入亏损困境。
 
  展望未来,白羽鸡苗市场将在机遇与挑战中前行。从业者需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经营策略。种禽企业应持续加大在种鸡选育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提升鸡苗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养殖户应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规划养殖规模和补栏计划,科学控制养殖成本,降低市场风险;屠宰企业需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相信在行业各方共同努力下,白羽鸡产业能够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安全、丰富的鸡肉产品。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