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市场火爆,2025年下半年猪价真会大涨?
时间:2025-03-28
来源:现代畜牧网
仔猪销量创新高,价格持续攀升
在2025年的开端,畜牧行业便迎来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仔猪市场异常火爆。据数据显示,2025年1-2月,牧原仔猪销售219.2万头,同比2024年1-2月的12万增长高达1600%,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牧原在仔猪市场的强大影响力,也反映出整个市场对仔猪需求的旺盛。
牧原并非个例,其他上市猪企的仔猪销售同样表现强劲。天邦、唐人神、京基智农、正邦等四家上市猪企2025年1-2月仔猪合计销量同比三年最高。从数据趋势来看,自2024年9月后,几家上市猪企仔猪销售一路走高,直至2025年2月,月销量大部分时间都高于过去两年。这种增长态势,无疑表明仔猪市场正处于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
与此同时,仔猪价格也在持续攀升。目前6-7公斤断奶仔猪报价520-550元,15公斤在650-700元,部分好品种15公斤报价更是高达700元。在2024年10月仔猪价格触底后,一路反弹,到2025年1月,全国仔猪均价已涨至483.75元/头,环比涨幅高达30%。在春节期间,仔猪价格进一步攀升,2月4日7kg三元仔猪全国均价较节前(1月14日)上涨23元/头。仔猪价格的上涨幅度和速度,都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仔猪销量和价格的双双上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养殖户们纷纷加大仔猪补栏力度,希望能在未来的生猪市场中获得更多收益。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仔猪卖爆的背后,究竟是仔猪紧缺,还是另有原因?这一现象又是否预示着2025年下半年猪价将迎来大涨?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整个畜牧行业的发展走向。
销量增长背后的原因
企业层面
从企业层面来看,牧原仔猪销量大增主要源于2024年10月启动的仔猪预售活动。当时,牧原通过签订大量预售订单,为2025年的仔猪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预售订单在2025年开始执行销售合同,使得牧原在1-2月的仔猪销售量大幅增长,2个月合计200万以上,同比2024年1-2月的12万增长高达1600%。这一策略不仅体现了牧原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力,也展示了其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和销售渠道优势。
其他上市猪企仔猪销量增长则有着多方面原因。一方面,随着行业的发展,集团猪企不断加大对养殖环节的投入,能繁母猪数量增加,生产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母猪的饲养环境和营养配方,使得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都有了明显提高,从而增加了仔猪的供应数量。另一方面,放养企业和散户对仔猪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市场对猪肉需求的稳定增长,放养企业和散户为了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收益,纷纷加大了对仔猪的采购力度。
市场层面
在市场层面,集团场仔猪成本低、利润高是销售积极性高的重要原因。对于集团场来说,其拥有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规模化的养殖优势,断奶仔猪成本一线梯队可以做到250-280元。在当前仔猪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一头仔猪销售利润在200-300元,如此可观的利润空间,极大地激发了集团场销售仔猪的积极性。他们通过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养殖户的合作,将更多的仔猪推向市场,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部分集团企业也会考虑自身的投苗量,优先供应内部使用。这是因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降低自身育肥出栏成本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通过优先满足内部养殖需求,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养殖环节,确保猪苗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例如,一些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养殖计划和生产能力,合理分配仔猪资源,将一部分优质仔猪留作自用,用于育肥出栏,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在满足内部需求后,若还有剩余仔猪,才会对外销售。因此,我们可以看到3月份部分集团企业开始暂停仔猪销售,这正是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的合理决策。
仔猪火爆背后并非缺猪
仔猪市场的火爆,让不少人猜测是否是仔猪紧缺所致,甚至有人认为这预示着2025年下半年猪价将大幅上涨。然而,经过深入分析,事实并非如此。
当前养殖端有利润的情况,并不能简单等同于缺猪。2024-2025年,养殖行业的利润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饲料原料价格的下降和生产性能的提升。自2023年9月份以来,生猪饲料原料价格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仍以降为主,由2024年初的2838.94元/吨降至2024年年末的2427.74元/吨,累计降幅14.48%。饲料成本作为生猪养殖的主要成本支出,占比达到整个养殖阶段的60%左右,饲料价格的下降直接降低了养殖成本。加之各企业不断优化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提高,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提升,使得养殖效率大幅提高,进一步压缩了成本空间。在生猪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成本的下降自然带来了利润的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上的仔猪数量不足。
从母猪淘汰情况来看,2024年到2025年2月并未出现大范围的母猪淘汰。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母猪存栏量从5月开始逐月递增,11月末母猪存栏量达4080万头。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为4078万头和4062万头,虽然近两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但2025年1月同比仍增加0.8%,达到正常保有量的104.1%。能繁母猪数量的稳定,保证了仔猪的稳定供应。母猪产能向规模猪场集中,散户放弃长线养殖转为育肥或二次育肥,也使得仔猪供应结构发生变化,但总体供应数量并未减少。从月度新生仔猪数量来看,2024年3月新生仔猪数量开始环比增长,6月至9月全国规模养殖场月度新生仔猪数量持续超过4000万头,其中8-9月规模养殖场新增仔猪接近4200万头,2024年10-12月全国月度新生仔猪仍处于相对高位,2025年1月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加2.5%。这些数据都表明,市场上仔猪的供应是充足的,仔猪火爆的背后并非是因为仔猪紧缺。
2025年下半年猪价走势分析
需求拉动价格上涨的表象
乍看之下,2024-2025年的市场动态似乎预示着下半年猪价将上涨。2024年集团、放养企业和散户在盈利后,对2025年仔猪的需求显著加大,尤其是放养企业,早在2024年底便开始签订2025年的供苗计划。这一行为反映出市场对未来生猪供应的预期,即通过增加仔猪采购来扩大养殖规模,以满足未来可能增长的市场需求。从市场心理学角度看,这种集体性的采购行为会形成一种市场氛围,让人们相信猪价将会上涨,从而进一步推动仔猪价格的上升。
集团猪场2025年的出栏目标大都比2024年更多,这也意味着它们需要更多的猪苗。为了实现更高的出栏量,集团猪场会积极采购仔猪,这种大规模的采购需求在市场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拉力,促使仔猪价格持续走高。例如,一些大型集团猪场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出栏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仔猪供应,从而加剧了市场对仔猪的竞争,推动价格上涨。
非瘟后散户自繁自养数量减少,使得仔猪供应更为集中,集团场话语权更高。在这种市场结构变化的背景下,集团场能够更好地控制市场供应节奏,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来调整仔猪销售策略。即使在市场淡季,由于集团场的主导作用,仔猪报价仍旧居高不下。这种市场结构的变化,让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仔猪的价值提升,进而对未来猪价产生乐观预期。
实际供需下的价格真相
然而,真实的市场情况并非如此简单。2024年11月-2025年2月,仔猪腹泻确实对部分地区仔猪造成一定损失,市场对损失数量虽存在较大分歧,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仔猪价格,特别是15公斤仔猪更为紧俏。但从整体市场供应格局来看,这点损失难以改变大局。众多集团场凭借其强大的养殖实力和完善的防疫体系,在面对仔猪腹泻问题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通过外购仔猪等方式补充存栏,保证了整体仔猪供应的稳定性。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2025年下半年猪价可能会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也不旺”的情况。上半年仔猪价格高达600元,并不预示着下半年毛猪也会高价。这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生猪存栏量、市场需求、养殖成本等。当前生猪市场的供应仍然相对充足,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合理区间,这保证了未来生猪的稳定供应。虽然市场需求在节假日等时段会有所增加,但整体增长幅度有限,难以对猪价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总结与展望
仔猪市场在2025年1-2月的火爆表现,并非源于仔猪紧缺,也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2025年下半年猪价大涨的预兆。其销量增长是企业预售策略、能繁母猪数量增加、市场需求上升以及成本利润驱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于下半年猪价走势,虽然市场上存在一些看似利好的因素,但从实际的供需关系、母猪存栏量以及仔猪供应情况来看,猪价并不会因为仔猪价格高而出现大幅上涨,更可能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也不旺”的局面。
对于养殖户和投资者而言,在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市场时,保持理性和冷静至关重要。不能仅仅依据仔猪价格的短期波动来盲目判断市场走势,而应密切关注市场的整体动态,包括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数量、饲料价格、疫病情况以及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优化养殖结构,降低养殖成本,以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畜牧市场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