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甲型H5N1禽流感全球蔓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出警告
时间:2025-03-20
来源:中国兽用生物制品
近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于3月17日发出警告,高致病性甲型H5N1禽流感的传播态势极为迅猛,已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这场疫情已致使全球数亿只禽类死亡,更令人担忧的是,它还进一步蔓延至哺乳动物,给全球公共卫生和粮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全球多国深陷疫情泥沼
自2024年起,禽流感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2月16日,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州的家禽养殖业遭受重创,发生1起家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致使10.1万只家禽感染死亡,另有18.7万只被扑杀 。紧接着,2月24日,阿根廷研究人员首次在南极大陆确认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存在,这对南极地区数量庞大的企鹅种群构成了严重威胁。
美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成为此次禽流感疫情的重灾区。4月1日,得克萨斯州出现美国第一起人类被哺乳动物传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病例,一名奶牛场工人确诊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此后,美国多个州的牛群中陆续发现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情况。截至12月31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确认全美已有66人确诊感染禽流感病毒,并且出现了首例禽流感重症病例,基因测序结果还显示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出现突变,突变可能导致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类上呼吸道。不仅如此,美国华盛顿州谢尔顿市一动物保护区有20只猫科动物因感染禽流感死亡,包括老虎、美洲狮等珍稀动物,甚至在生牛奶零售样本、宠物食品中也检测到了禽流感病毒。
澳大利亚在5月22日确认一名从境外返回的儿童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这是该国首次发现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同时,墨尔本西部一养鸡场检测出H7型禽流感病毒,数十万只鸡被实施安乐死并隔离。6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一名感染H5N2型禽流感病毒的墨西哥男子4月下旬死亡,这是全球已知首例人类感染H5N2型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 。
在亚洲,越南卫生部10月3日表示,过去一个月里越南南部数十只圈养的老虎和狮子死亡,检测出H5N1禽流感病毒阳性。日本从10月17日起,北海道、千叶县、新澙县、花卷市、鹿儿岛县等地的养鸡场陆续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多个养鸡场的大量鸡被扑杀,相关区域还设置了限制出货区域。11月29日,柬埔寨一村庄出现两例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一例死亡。
进入2025年,加拿大也传来疫情消息。2月18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称,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的一个非商业性散养蛋鸡养殖场暴发了高致病性H5N5禽流感疫情,这种病毒与2023年袭击加拿大的H5N5病毒相似,且与H5N1(2.3.4.4b)病毒谱系有关 。此外,禽流感病毒还出现向哺乳动物传播的情况,在加拿大温哥华地区,八只臭鼬被检测出H5N1禽流感阳性,可能是通过食用受感染的野鸟而感染。
中国严密防控,疫情形势平稳
2024年5月,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和海南州共和县发生野禽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病死亡渔鸥等野禽275只。疫情发生后,当地迅速按照有关应急预案要求进行规范处置,并对周边家禽开展监测排查,所幸未发现家禽异常情况 。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禽流感的防控工作。早在2005 - 2006年春季,中国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当时累计扑杀了2284.9万只鸡。此后,农业部在2006年2月27日出台了《2006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要求对所有家禽进行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自那时起,中国通过对家禽广泛接种疫苗等防控措施,禽流感再未大规模爆发。根据《2024年国家动物疫病免疫技术指南》,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势平稳,2023年未报告发生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仅报告发生2起野禽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 。从流行毒株看,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以2.3.4.4b分支病毒为主,也检测到2.3.4.4h分支病毒。
兽用疫苗企业积极响应
面对禽流感疫情,兽用疫苗企业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多家企业获得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生产批准文号,推荐疫苗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三价灭活疫苗(h5n6 h5-re13株 + h5n8 h5-re14株 + h7n9 h7re4株)或(h5n2 rhn5801株 + rgd59株,h7n9 rhn7903株) 。经统计,易邦、哈药、乾元浩、益康、维科、大华农、普莱柯、永顺、冠界、信得和华南生物等11家生产企业获得相关生产批准文号。从批签发数量来看,禽流感病毒(h5 + h7)三价苗2023年获得产品批签发总数为1453批,其中易邦获得该产品批签发数量为310批;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苗2023年获得产品批签发总数为35批 。这些企业持续投入研发,不断改进和优化疫苗产品,为家禽养殖业提供有力的保护屏障,助力降低禽流感疫情带来的损失。
此次高致病性甲型H5N1禽流感的大规模传播给全球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各国需严格落实FAO呼吁的加强生物安全、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等措施,携手应对,共同遏制疫情蔓延,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