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鸡病防控
  3. 其它

为啥鸡群先后出现炸毛、断毛、掉毛情况?

时间:2025-03-11
来源:知鸡所以然



  今天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有三个鸡舍鸡群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鸡群先是出现炸毛情况,后边发下羽毛有断裂的情况,再后来就是脱毛。

  这个情况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情况呢,我咨询了几个专家,有营养方面的老师,也有疾病方面老师。

  首先,我们从常见原因入手,比如营养、疾病、环境和管理因素。

  营养因素 羽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如蛋氨酸和胱氨酸。如果饲料中这些不足,会导致羽毛脆弱。此外,钙磷比例失衡也可能影响羽毛质量,因为钙过多会影响其他矿物质吸收。维生素缺乏,比如生物素(B7)、泛酸(B5)和维生素D3,也会导致羽毛问题。例如,生物素缺乏会导致羽毛变脆。

  疾病因素 寄生虫如羽虱或螨虫会引起瘙痒,导致鸡啄羽和羽毛损伤。病毒性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或马立克氏病可能影响羽毛发育。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也可能导致皮肤问题,间接影响羽毛。

  环境和管理因素 鸡舍湿度过高或通风不良会增加氨气浓度,刺激皮肤和羽毛。饲养密度过大可能导致啄癖,加剧羽毛断裂。此外,应激因素如突然的温度变化或光照过强也会引发啄羽行为。

  需要进一步分析症状出现的顺序:炸毛(羽毛竖起)可能表明鸡感到寒冷或不适,随后断毛和脱毛。炸毛可能是初期应激反应,接着营养或疾病问题导致羽毛结构脆弱,容易断裂,最后脱毛。

  需要区分是全身性还是局部脱毛,比如尾部或背部,这有助于判断是营养问题还是啄癖导致。

  可能还需要考虑饲料质量,比如是否使用了劣质蛋白源或储存不当导致霉变,影响营养吸收。此外,饮水是否充足,水质是否受到污染也可能有关。

  蛋鸡羽毛断裂、炸毛到脱毛的渐进过程,通常涉及营养失衡、疾病感染或环境管理问题。

  以下是具体原因与解决方案:

  一、营养性因素(占案例60%以上)

  1. 含硫氨基酸缺乏

  - 表现:羽毛干枯易断,先从尾羽、翅羽开始断裂。

  - 检测:化验饲料中蛋氨酸(应≥0.38%)和胱氨酸(应≥0.3%)。

  - 对策:每吨饲料添加DL-蛋氨酸1.5-2kg或改用鱼粉(含硫氨基酸丰富)。

  2. 钙磷比例失调

  - 典型错误:产蛋期钙过高(>4.2%),导致锌、锰吸收受阻。

  - 调整方案:将钙磷比调至4:1(如钙4%,磷1%),并添加有机微量元素(如锌蛋白盐80mg/kg)。

  3. 维生素B族缺乏

  - 关键指标:生物素(维生素B7)<0.15mg/kg饲料时,羽毛鞘角质化异常。

  - 补救措施: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溶液(0.5ml/L),连用5天。

  二、寄生虫与疾病(重点关注体表感染)

  1. 羽虱/螨虫侵袭

  - 判断方法:夜间用手电检查羽毛根部,可见0.5-1mm的红色螨虫。

  - 处理:用0.005%溴氰菊酯溶液喷洒鸡体,同时用伊维菌素预混剂(0.3mg/kg体重)拌料。

  2. 病毒性羽毛损伤

  - 警惕疾病: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会导致羽囊萎缩。

  - 鉴别点:羽毛根部有黑色坏死灶,死亡率<5%但产蛋率骤降。

  - 防控:淘汰病鸡,接种CIAV疫苗(如勃林格殷格翰CAV CUX-1株)。

  三、环境与管理失误

  1. 氨气刺激(>25ppm)

  - 现场检测:早晨开灯前用氨气检测仪测量,若超标需立即通风。

  - 改进方案:垫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制剂(200g/㎡)分解粪便,降低氨气生成。

  2. 光照过强引发啄癖

  - 错误操作:开放式鸡舍使用>20勒克斯的白炽灯。

  - 科学调整:改用红光LED灯(≤10勒克斯),啄羽率可降70%。

  3. 应激性脱毛

  - 诱因:突然换料、断水>6小时、40℃以上热应激。

  - 补救: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200mg/L)+电解质(氯化钾0.1%)。

  四、诊断流程图

  1. 第一步观察:

  - 断毛是否集中在特定部位?

  - 全身性→优先排查营养/病毒

  - 背部/尾部→考虑啄癖或寄生虫

  2. 第二步化验:

  - 送检羽毛样本至实验室,检测角蛋白中胱氨酸含量(正常>14%)。

  3. 第三步处理:

  - 若为营养问题,建议调整预混料配方,或者选用大品牌饲料。

  五、特别提醒

  - 切勿盲目补钙:某案例显示,养殖户将石粉加到11%导致羽毛脆化,调整至8%,后2周改善。

  - 季节性防控:秋冬干燥季节,每周用橄榄油喷雾(1:10稀释)喷羽毛可增强韧性。(一般无可操作性)

  总结:饲料营养和寄生虫是两重点怀疑方向。

  营养方面:及时调整。(如上文提到的方案)

  寄生虫方面:建议现场去看体外寄生虫问题,如有采取溴氰菊酯喷雾,但是使用时注意剂量,喷雾的剂量掌握不好容易中毒。现在也有饮水的除虱子药,效果也还不错,药效持续3-6个月。改善鸡舍环境,也可以减少寄生虫发生率。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