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雏鸡群均匀度,除了挑群,还有什么办法?
时间:2025-03-07
来源:知鸡所以然
雏鸡阶段体重达标,均匀度不理想,除了挑群,还有什么办法?
1. 饲喂管理优化
分阶段分群饲养
按体重将鸡群分为大、中、小三个群体,分别给予差异化饲喂:(在实际操作中聊动力)
弱小鸡群: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如增加蛋白质、能量),延长采食时间;
- 达标鸡群:维持标准饲喂量;
- 超重鸡群:适当控制饲喂量,避免过度生长。
- 均匀采食保障
- 增加料位:确保每只鸡有足够的采食空间(料位宽度≥5cm/只),减少竞争;
- 少喂勤添:每天分3-4次投料,刺激食欲并避免饲料浪费;
- 夜间补光饲喂:在熄灯前1小时补喂一次,促进弱小鸡只采食。
2. 饮水管理
- 水线高度与压力调节
水线高度与鸡背平齐,水压适中(小鸡阶段建议使用乳头式饮水器,水压10-20cm水柱),确保所有鸡轻松饮水。
- 清洁与消毒
定期清洗水线,避免生物膜堵塞影响供水,造成饮水不均。
3. 环境控制
- 温湿度均匀性
保持鸡舍温度稳定(28日龄建议25-28℃),温差不超过2℃,湿度60-65%。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导致采食差异。
- 通风与空气质量
合理设置风机和进风口,降低氨气浓度(<10ppm),确保氧气充足,减少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生长抑制。
4. 密度与空间管理
降低饲养密度
28日龄建议密度:平养≤15只/㎡,笼养≤25只/㎡。密度过高易引发应激和采食竞争。
均匀分布设备
料槽、水线、光照设备均匀分布,避免鸡群因位置差异导致生长不均。
5. 健康管理
疾病防控
重点防控球虫、腺胃炎等影响消化的疾病,定期监测粪便和嗉囊充盈度,及时用药。
肠道健康维护
添加益生菌(如枯草芽孢杆菌)、有机酸等,改善饲料消化率,减少腹泻导致的营养流失。
6. 光照策略
科学光照程序
28日龄逐渐缩短光照至10-12小时/天,光照强度10-20勒克斯(避免过强光引发啄癖), 均匀光照分布
检查灯泡布局,避免角落光照不足,确保全舍亮度一致。
7. 饲料营养调整
阶段性配方
使用适合育雏期(1-6周)的高蛋白饲料(粗蛋白≥20%,代谢能2850-2950kcal/kg),确保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平衡。
粉碎粒度控制
饲料颗粒大小适中(1-2mm),避免过细导致采食困难或过粗导致营养摄入不均。
8. 行为管理
减少应激
避免突然换料、噪音、频繁抓鸡等应激源,应激会降低采食量并加剧体重分化。
训练采食习惯
通过固定时间喂料、敲击料桶等方式,引导鸡群同步采食。
效果评估
定期称重
每周随机抽取5-10%的鸡称重(空腹),计算均匀度(体重在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比例)。
达标标准:28日龄均匀度≥75%为合格,≥85%为优秀。
通过以上措施,可在不依赖“挑鸡”的情况下,系统性改善鸡群均匀度,为后续产蛋期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